![]() “东坡村‘消费扶贫·爱心集市’活动”现场,扶贫干部和社会爱心人士争相挑选花馍、肉冻等特色农产品。本报记者李杰摄
2018年12月25日上午,湖滨区沿黄滩区一带寒风瑟瑟,该区会兴街道东坡村的村委大院里却是一派人声鼎沸、热火朝天的景象。当天,简短热烈的“东坡村‘消费扶贫·爱心集市’活动”启动仪式后,该村对口扶贫干部和社会爱心人士便将摆满花馍、肉冻、小米、蜂蜜、花生等特色农产品的“摊位”围得严严实实,带着自家产品来参加爱心集市活动的东坡村村民忙着介绍产品、收钱找零。“这些手工花馍制作精巧,放在竹编提篮里,能吃又能看,从农产品到抢手商品,消费扶贫的思路值得点赞!”该区区委办一名帮扶干部由衷地说。
2018年以来,湖滨区严格落实中央和省、市脱贫攻坚各项决策部署,狠抓作风建设,主动担当尽责,聚焦问题整改,着力补齐短板,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新的阶段性成效。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东坡村干部群众发扬敢打敢拼精神,以勤劳和智慧为笔,以奋斗和汗水为墨,描绘出了一幅依靠发展多种产业,带动群众“拔穷根”“走富路”的美好图景,实现了破茧而出的华丽“蝶变”。
东坡村的脱贫之路,是该区乃至三门峡市脱贫攻坚战役中的一场漂亮仗。
找准资源优势,蹚出一条脱贫致富新路
东坡村总面积9.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980亩,属于典型的沿黄滩区。全村辖5个村民组,共344户1325人,其中贫困户119户421人。此前,该村农业产业存在着人均资源少、经营水平低、产业发展定位不高、缺少龙头企业等长期难以解决的问题。怎样利用现有土地,种出附加值更高的农产品?早在10年前,东坡人已经开始积极尝试。
2008年,东坡村成立了蔬菜专业合作社,同年7月,该村获农业部“无公害蔬菜基地”和“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如今,该村已建成蔬菜基地200亩、蔬菜大棚90余座。“咱东坡出产的无公害大棚蔬菜,比如‘井水黄瓜’‘东坡西红柿’等在市区乃至周边省、市的农贸市场和超市里具有良好声誉,很受市场认可。”东坡村驻村第一书记刘素红说。
从传统农作物到蔬菜种植,让一部分村民的腰包逐渐鼓了起来,但要想全村人一起脱贫致富,光靠发展蔬菜种植这“一条腿”,走起路来明显缺乏后劲。
东坡村紧靠黄河,毗邻8000余亩黄河滩涂,周边风光宜人,每到节假日,都会有不少市民来此观光游玩。此外,一条路况优良的沿黄公路从村北穿过,这是通往黄河三门峡大坝旅游景区的主干道,快捷的交通为发展乡村旅游提供了先决条件。
巧借东坡地名,为乡村旅游注入文化元素
2015年,会兴街道组织东坡村部分村民到陕西省礼泉县袁家村学习乡村旅游建设经验。摸清了外地的成功模式、找准了良好的发力点,包括贫困户在内的50余名东坡村群众以集资入股的方式成立了湖滨区首家股份制乡村旅游公司,开始着手打造“东坡园”文化产业休闲园区。
思路有了,项目有了,那么,“东坡园”如何建?怎样才能建好,吸引游客、留住游客、带动脱贫?
宋代历史名人苏东坡行经三门峡时留下了许多历史传说,一直为历代三门峡人所津津乐道,而东坡村在村名上与大文豪苏东坡有着天然的联系。巧借东坡地名,引入东坡文化,将“东坡园”打造成为以苏东坡诗词、饮食文化为主题,以休闲采摘、餐饮娱乐、拓展培训、生态养生为主要内容的乡村旅游扶贫项目……上至区领导,下至街道、村干部,大家多次交流碰撞中迸发的这一“奇思妙想”,成为“东坡园”筹划建设过程中的共同行动。
2018年8月17日,正值七夕佳节,“东坡园”揭开了神秘的面纱,正式开门营业。
走进园内,建设精巧的竹制回廊、苏东坡雕像、演艺活动区,或以杭州、惠州、澶州等苏东坡生平重要居住地命名的餐厅等都颇有意趣。墙壁上、屏风上、竹帘上,目之所及,“烟雨暗千家,诗酒趁年华”“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人生到处知何似,应是飞鸿踏雪泥”等苏东坡写就的千古名句以及“苏东坡三门峡故事”画作,使得园区古色古香,“东坡味”“文化味”扑面而来。“东坡园”内还专门有间“东坡书屋”,里面不仅收藏了大量与苏东坡有关的书籍,还展览着苏东坡学生黄庭坚的书法作品《砥柱铭》摹本,以供游客观赏。
作为东坡村脱贫攻坚分包联系领导,在“东坡园”建设过程中,湖滨区委书记亢哲楠给予了较多的关注,多次进村入户调研、走访,和街道、村干部一起深入思考、交流探讨。他也几乎成了东坡村乡村文化游的“代言人”。在他的微信朋友圈,从“东坡园”试营业到目前,他的“东坡村里话‘东坡’”微信已更新到了151期。每期的“篇首语”,都是不变的“代言词”:“欢迎您到东坡村,观最贵书法(黄庭坚《砥柱铭》),品东坡美食(‘东坡肉’等菜肴),览黄河风光,诵苏轼诗词!”
“希望游客在我们的‘东坡园’里,不仅能吃到东坡美食,看到东坡文化,还能体味到苏东坡先生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以及他好学、亲民、忠诚、勤政等良好品格,内心有所感悟,得到心灵上的升华。我们发展乡村旅游,源自农村,还要高于农村。”亢哲楠说。
“东坡园”开业以来,每逢节假日,三门峡市区、山西平陆等地的游客络绎不绝。“东坡园”重点推出的以东坡肉、东坡肘子、东坡鱼、东坡豆腐、东坡饼为主的“东坡宴”受到广大游客青睐。不久前,“东坡园”获评省级三星级餐饮型乡村旅游经营单位,且被评为全省旅游扶贫示范户。
作为村民的集体产业,“东坡园”的经营收入不仅装进了大家的口袋,还带动了一批村民在家门口就业。今年53岁的郭米荣此前在市区一家餐饮连锁店打工,上下班极为不便。“东坡园”开业后,她来到园区内上班,“3个月下来,每月工资比在城里时还高了几百块!”说起“东坡园”给村民生活带来的改变,郭米荣喜不自禁。
吸纳多种产业,为群众致富找长效出路
“帮扶干部、帮扶单位要用心、用情为贫困村找准出路、找长效出路。”亢哲楠说。按照引进企业集团引领产业发展的思路,2015年11月,东坡村引进台湾客商林家花园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投资建设了东坡村林家花园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目前,该公司在东坡村种植作物面积700余亩,“主要种植文冠果树,在树下加种杭白菊、金丝皇菊及婺源皇菊等经济作物。”该公司员工王彩艳说。
走进公司的种植基地,放眼望去,山坡上一块块平整过的土地显得格外壮观。由于种植面积大,日常事务多,该公司常年为东坡村群众提供40余个就业岗位,每名村民月收入2000元左右。收获季节,有近百名村民在此务工,这其中就有不少贫困户。
内外综合施力,“输血”“造血”结合,东坡村的脱贫之路获得了各界肯定。2015年,东坡村入选河南省第四批特色旅游村名单;2017年,东坡村又被列入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名单。背靠蔬菜行业协会,东坡蔬菜有了好身价,贫困群众有了增收渠道;以“合作社+苗木大户+农户”的方式扶持苗木大户,东坡村花卉苗木基地带动贫困户从学习技术到自主发展;“东坡园”、林家花园项目,更是让贫困户人人参与、人人得利;在东坡村一角,一处崭新的拓展训练基地已基本落成……如今的东坡村,再不是贫困落后的旧模样,未来的东坡村,正在致富路上创造着令人期许的新业绩。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2018年以来,湖滨区以会战的态势,将有脱贫攻坚任务的乡(街道)分成4个战区,每个战区设立督战队、援战队,各村成立前线指挥部,全区上下深化认识、尽锐出战、落实责任、转变作风、强化督查,坚决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向全市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 编辑:李鹏 ) |
苏公今若在 乐做东坡人
——湖滨区会兴街道东坡村由贫到富的“蝶变”之路
来源: 发布日期:2019-01-04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