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17日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本地 > 正文

2019年工作 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

来源: 发布日期:2019-04-25   打印
  今年政府工作要认真落实市委七届七次全会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指导河南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十届八次全会部署和王国生同志调研指导三门峡时的讲话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贯彻巩固、增强、提升、畅通的方针,聚焦高质量建设省际区域中心城市,打造“五彩三门峡”、建设“三地五中心”,发力“三次创业”,加快转型创新发展,深化“五个努力”,进一步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打下决定性基础,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生产总值增长7.5%至8%
 
  ●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
 
  ●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9%
 
  ●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长7%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9%
 
  ●税收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达到72%以上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左右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以上
 
  ●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
 
  ●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达到1.3%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1.3个百分点以上
 
  ●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完成省下达目标
 
  ●进出口保持平稳增长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5%
 
  ●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3.5%以内
 
  按照市委七届七次全会部署,结合实际提出了“1291”工作思路,即紧紧围绕高质量建设省际区域中心城市这一定位,加快城市和产业两大转型,聚焦九项重点工作,确保经济实现平稳健康增长,主要经济指标保持全省第一方阵。
 
  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聚焦稳定经济增长,巩固稳中有进发展态势,实现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保持工业稳定增长
 
  ●紧紧稳住工业这个“定盘星”,切实加强运行调度和监测分析
 
  ●把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稳工业的重要抓手,大力实施“三大改造”,扎实开展智能制造引领、重点技术攻坚、传统产业提质、新兴产业培育四大行动
 
  全面实施“十大工程”
 
  ●围绕强基础、补短板、增活力,全力推进棚户区改造、国土绿化与“四水同治”、决战脱贫攻坚、农村人居环境与城乡接合部整治、优化营商环境、工业“三大改造”与盘活企业存量、职教园区建设、金融创新、点亮天鹅城、交通建设等“十大工程”
 
  ●集中精力,重点攻坚,确保45个重大项目完成年度投资230亿元
 
  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力度
 
  ●坚持把开放招商作为动力之源,积极对接省“六大项目库”,深入推进全链条、集群化招商
 
  ●坚持把抓好重大项目作为落实“十大工程”的具体抓手
 
  突出抓好优化营商环境
 
  ●全面开展“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年”活动
 
  ●坚持“两个毫不动摇”
 
  ●探索建立非公有制经济产业园
 
  ●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培育壮大民营企业家队伍
 
  2
 
  聚焦打赢打好三大攻坚战,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突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关口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提高脱贫质量
 
  ●聚焦特殊贫困群体
 
  ●强化易地搬迁支撑
 
  ●坚持统筹推进
 
  持之以恒抓好污染防治
 
  ●打好蓝天保卫战
 
  ●打好碧水保卫战
 
  ●打好净土保卫战
 
  ●推进生态扩容
 
  稳妥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防控政府债务风险
 
  ●防控金融风险
 
  ●化解企业风险
 
  聚焦转型升级,加快发展特色经济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持续增强发展动能
 
  培育壮大高端制造产业基地
 
  ●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
 
  ●打造铝精深加工产业集群
 
  ●打造精细化工产业集群
 
  ●打造铜精深加工产业集群
 
  加快提升培育现代服务业产业基地
 
  ●打造旅游康养产业集群
 
  ●打造现代物流产业集群
 
  ●打造黄金珠宝加工交易集群
 
  聚焦新型城镇化,加快百城建设提质和文明城市创建,提升省际区域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
 
  高质量推进城市建设
 
  ●优化城市空间布局
 
  ●持续完善城市基础设施
 
  ●进一步提升城市基础承载能力
 
  ●尽快启动老旧城区改造工作
 
  ●全面启动城市生态水系工程
 
  ●推动商务中心区南扩西融
 
  创新城市经营管理体制机制
 
  ●对城市的土地、河湖等自然生成资本,市政设施等人力作用资本,路桥冠名权、广告设置使用权等相关延利资本进行包装、重组、运营
 
  ●掌握土地一级市场,统一土地征收、土地储备、土地出库和土地交易
 
  ●通过特许经营或转让经营权,盘活文体中心等城市公共设施
 
  ●加强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抓好“三无”小区及背街小巷环境整治
 
  确保文明城市创建一举成功
 
  ●对照省级文明城市创建标准,全力梳理、补齐硬件设施短板
 
  ●大力推进城市“四治”,广泛激发基层“细胞”活力
 
  聚焦乡村振兴,着力实现农村特色产业、人居环境和农民收入新提升,开启农业农村现代化新征程
 
  突出抓好特色产业发展
 
  ●以发展“六优”产品为重点
 
  ●加快引进农业产业化知名企业,做大做强一批精深加工型农业龙头企业,大力培育发展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
 
  大力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以创建“四美乡村”“五美庭院”“美丽小镇”为抓手,以交通沿线村庄、旅游景区、易地搬迁社区为重点,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
 
  ●启动实施“百村示范工程”,重点抓好垃圾和污水处理、“厕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加快建设美丽宜居乡村
 
  持续提高农民收入
 
  ●扎实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暨“三变”改革
 
  ●探索建立“省市县+农户”四位一体的风险防控体系
 
  聚焦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建设五大平台,推动新旧动能加速转换
 
  建好科技创新平台
 
  ●持续推进国家级高新区创建
 
  ●加力培育科技型创新企业
 
  持续完善开放平台
 
  ●集中力量壮大通关体系,加快国家级电商示范基地、全国跨境电商服务综合试验区建设,积极申报国家级香菇出口基地,确保河南自贸区三门峡联动发展区挂牌
 
  ●争取铜精矿检验检疫试验区尽快验收投用,积极创建国家级铜箔产品质检研发中心,全力打造铜箔国家标准
 
  提升产业承接平台
 
  ●以产业集聚区和服务业“两区”为重点,改进园区管理办法,强化基础支撑,突出服务功能提升、特色集群培育和精品示范引领
 
  完善投融资服务平台
 
  ●支持投资集团做大做强,全年带动投资保持在200亿元以上
 
  ●加快组建国有资本运行公司、新的专业性产业公司,积极推动农信社改制,组建农村农业水利投资公司,充分发挥好各类基金作用
 
  ●积极引进域外金融机构落户,持续抓好企业上市工作,推动5个以上优质中小企业进入多层次资本市场
 
  做强人才平台
 
  ●围绕培育壮大主导产业,继续实施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团队)引进计划、产业人才支撑计划、“名校英才来峡”计划
 
  聚焦基础能力建设,高水平推进重要基础设施和重大公共服务项目,夯实高质量发展根基
 
  抓好重大交通项目
 
  ●对外实施大联通
 
  ●对内畅通微循环
 
  加快重大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积极推动中国金像艺术馆等中国摄影文化城重要平台建设
 
  ●启动实施市民中心、城市规划馆、美术馆、少儿图书馆、融媒体中心等项目
 
  ●加快推进新型智慧城市一体化项目,优化提升“两平台”“三中心”“三联网”基础支撑能力
 
  大力实施生态建设“百千万”行动
 
  ●开展百里黄河湿地修复行动
 
  ●开展千里城市绿廊行动
 
  ●开展万亩矿山修复行动
 
  抓好重大农田水利设施建设
 
  ●围绕实施“四水同治”,加快推进七大重点水利工程
 
  ●加快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新发展高效节水灌溉3万亩
 
  聚焦改革开放,务求外融内联和重点领域实现新突破,持续增强内生发展动力
 
  继续深化改革
 
  ●深入推进“放管服”和“最多跑一次”改革
 
  ●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
 
  ●打好国企改革歼灭战,全面完成52家“僵尸企业”处置后续任务
 
  ●扎实推进电力、天然气等公共服务领域市场化改革
 
  扩大开放合作
 
  ●积极融入“一带一路”战略和郑州大都市区、洛阳副中心、大西安城市群以及黄河金三角合作区,深化开放合作
 
  ●积极推动煤炭、有色金属开采加工等具有比较优势的企业加快产能转移
 
  ●全面加强区域合作
 
  ●抢抓黄河金三角合作轮值市机遇,深入推进区域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等合作
 
  聚焦民生改善,办好民生实事、解决民生难题,让民生更好地顺应民心
 
  充实群众获得感
 
  ●认真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困难人员、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城镇新增就业4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9000人
 
  ●持续实施全民参保计划,继续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全面落实困难群众大病补充保险制度,确保农村高龄补贴顺利发放
 
  ●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加快推进跨省异地就医即时结算。逐步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住房保障制度,着力改善低收入群体居住条件
 
  提升群众幸福感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继续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加快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建设,扎实推进社会管理学院合作办学,着力打造应用技术型高等职教园区
 
  ●统筹推进“四医联动”,深入推进分级诊疗、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和医联体建设,加快市儿童医院、市妇幼保健院等项目进度,提高区域医疗水平
 
  ●办好第二十五届黄河文化旅游节、第七届特博会,加快仰韶村遗址公园、庙底沟遗址公园暨博物馆建设,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加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打造城市社区十五分钟健身圈
 
  增强群众安全感
 
  ●持续深化平安三门峡建设,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强化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等关键领域治理,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做深做实“一村一警”,健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提升基层治理能力
 
  ●完善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加强困难群体司法援助,积极回应群众诉求,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加强国防教育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
 
  ●继续做好统计、审计、外侨、对台、史志、档案、气象、地震、民族宗教、应急管理等工作
 
  加强自身建设
 
  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一)强化政治建设
 
  (二)强化依法行政
 
  (三)强化担当作为
 
  (四)强化作风保障

( 编辑:李建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