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陕州区张汴乡曲村脱贫户李保智顾不上吃午饭,就冒着蒙蒙细雨给4亩葡萄套纸袋。
李保智家园子里的葡萄长势喜人,浓绿的叶子下面葡萄一串挨着一串。今年上半年,陕州区几乎没有下过一场透雨,李保智家的旱地葡萄为啥结得这么稠?
“我家地头上有个水罐,能装3吨水。天旱的时候我用三轮车拉水抗旱,及时搞滴灌。”李保智从葡萄树行的草丛中提起黑色的塑料管对记者说。
2016年,李保智家因缺技术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他积极钻研技术,开动脑筋搞特色种植,当年就脱了贫。
“2016年,我买水罐花了1600块,在村里第一个搞起‘土法滴灌’,当时还有人笑话我花的代价太大了。当年冬季,村里刚栽的数百亩葡萄苗大多冻死了。由于我注意水肥均衡,葡萄苗扎根深,抗寒能力强,全都活了。”李保智说。
“水罐放在地头上,没有压力,水能流到地里吗?”记者问。
“水罐稍微放高一点,靠水位压差,水可以自然流到地里。滴灌管上满是小孔,一罐水两三个小时就滴完了。”曲村党支部书记李建军向记者解释道。
曲村十年九旱,千亩葡萄园只有200余亩可以灌溉,其余靠拉水浇灌。李保智的“土法滴灌”解决了旱作农业的大问题,为葡萄种植户提供了有益借鉴。目前,曲村有30多户600多亩葡萄园采用了这种滴灌法,其中不少种植户还加装了汽油泵,使滴灌更加节时高效。
“我们村还有100多亩葡萄没有浇水,与浇过水的相比,有天壤之别。”李建军说。
“土法滴灌”费工费时,但对于张汴乡这样的旱塬来说,是没有办法的办法。“苍龙涧河上游刚建起一座水库,张汴塬被纳入灌区。待水库投运后,张汴乡数万亩旱地将变成旱涝保收的水浇地。”张汴乡党委书记韩锋说。
( 编辑:李建新 ) |
“土法滴灌”战旱魔
来源: 发布日期:2019-07-11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