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09日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本地 > 正文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

金城灵宝的“新黄金时代”

来源:中国三门峡网 发布日期:2019-07-17 作者:李鹏  打印
灵宝篇
金城灵宝的“新黄金时代”
文图/本报全媒体记者 李鹏  航拍 张春雷

  7月11日至12日,在三门峡日报社总编辑刘建设、副总编辑焦森森的带领下,“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三门峡日报社增强“四力”大型主题采访活动报道组走进灵宝市。聚焦该市黄金产业转型发展,深入走访了解灵宝解放的红色历史。

扫描灵宝产业集群助经济转型“二维码”
 
  被誉为“中国金城”的灵宝市,矿产资源丰富,黄金年产量62吨,是全国重要的有色金属冶炼加工基地。近年来,灵宝市委、市政府积极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决策部署,加快传统产业升级,谋求转型发展之路。


 
  采访中,报道组一行首先来到了灵宝市华鑫铜箔有限责任公司。据公司负责人李应恩介绍,公司以电解铜为主要原料生产电解铜箔,作为国内锂电铜箔市场的最大供应商之一,是河南省唯一家生产高档电解铜箔的高新技术企业,也是国内极少可以批量生产6微米高抗拉锂电铜箔的企业。
公司生产的6-210微米电路板箔与锂电箔两大系列20多种不同规格的高精度电解铜箔,产品远销海内外。
  
  行车在灵宝市城东产业园燕山大道上,迎宾大门门头上“中国铜箔谷欢迎您”几个金字熠熠生辉。报道组先后走进宝鑫电子科技有限公司、金源朝辉铜业有限公司进行实地采访。
 

 
  在灵宝宝鑫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报道组近距离参观了年产4万吨动力锂电池负极专用铜箔项目,该项目主要产品是6-12微米动力锂电池负极专用铜箔,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动力锂电池主要材料之一,被国家工信部认定为“工业节能与环保发展”重点鼓励扶持企业,获得国家专项建设基金鼓励支持,是灵宝市经济转型发展的重大投资项目。
 
技术工人正在检测铜箔表面。
 
  与之相隔不远的灵宝市金源朝辉铜业公司是一家专业生产高精度铜以及铜合金系列压延箔材的高新技术企业,是目前全球主要的压延铜箔研发及生产制造企业之一,产品广泛应用于散热屏蔽、石墨烯薄膜制备、航天航空、挠性覆铜板、锂电池、5G通讯、LED、智能汽车、无人机、可穿戴电子产品等领域。
 
公司副总经理张宇智向记者介绍压延铜箔。
  
  据介绍,灵宝市的铜资源为金矿、硫铁矿共伴生铜,而铜冶炼产品则来自黄金冶炼过程中的副产品回收。该市在黄金冶炼中实施“吃干榨净,变废为宝”,以铜精深加工为突破口,建成了华鑫铜箔1万吨技改、鸿宇电子挠性覆铜板、朝辉铜业万吨压延铜箔等项目,形成了一条“采矿-冶炼-铜-铜箔-覆铜板-铜电子”产业链,助力传统产业向高精尖产业转型发展。
 
  报道组一行还来到位于豫灵产业园工业路南段的豫陕合作先行试验区服务中心,通过观看专题片,了解豫陕合作先行试验区规划发展情况。

  走进河南万达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加工好的花岗岩板材成组堆放院内等待运装。生产车间里,工人正在对原石进行选材、切割、细磨、精切等工序。该公司董事长江和炎指着车间外的环保处置设施向记者介绍,石材在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渣、废水一律进入公司的内循环系统,废渣经过再加工制成空心砖,处理过的废水变身中水可循环使用,而石材边角料经过加工可制成机制砂进行销售。循环使用,高效集约,不仅拉长了石材的产业链,同时达到安全环保绿色的目的。
 
  在国投金城冶金公司10万吨电解铜生产车间,3台从国外进口的阴极铜拨片机器人按照智能程序有效运行。“我们公司在全球首创‘熔炼—吹炼—精炼’三联炉系统流程,有效处理复杂金精矿,各项技术都处于行业领先水平。”该公司总工程师南君芳向记者介绍。
  
  公司承建的“日处理2000吨复杂难处理金精矿多金属综合回收”项目是三门峡市、灵宝市重点建设项目,该项目采用国际先进的“富氧底吹造锍捕金自热熔炼技术”,建成的“三连炉”造锍捕金系统,是国内首创复杂难处理金精矿高效、节能火法冶炼新技术,金、银、铜回收率可达98.5%以上,同时可有效回收铂、钯、镍、硒、碲、砷、铅、锌等十余种有价元素。目前,公司已转入正常生产期,设备运行稳定,生产安全环保,产品质量优良,管理规范高效。凭借优良的产品品质,公司生产的金、银、铜、硫酸等产品已成功销往全国各地,正快速形成辐射全国各地的销售网络。
豫陕合作先行试验区一隅。灵宝市委书记孙淑芳接受本报记者采访。
 
  灵宝市产业转型以金为主,多元发展,依托现有资源优势,瞄准黄金冶炼的副产品,拉长产业链条。“加快产业优化升级,围绕构建现代化的经济体系,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抓手,突出延链补链强工业,依托现有的黄金、铜产业优势,依靠科技创新、产业引进,推动产品链条延伸、产业提档升级,培育发展金银产品加工销售、打造‘中国铜箔谷’,加快产业提档升级,向绿色化、高端化、终端化、高效益方向发展。”谈到灵宝黄金产业转型升级,灵宝市委书记孙淑芳立足实际,思虑长远。

气壮山河的灵宝两次解放史
 
 
  7月12日一早,报道组一行在灵宝市关工委副主任,中共灵宝市委党校原党总支书记、常务副校长彭军平和灵宝市党史办主任李少茹等当地党史工作者的陪同下,来到位于朱阳镇第二小学校园里的革命历史纪念馆,边参观边听工作人员讲解,一幅幅老照片,一段段充满血与泪的文字,带领大家追溯灵宝两次解放的历程……
 
  据史料记载,灵宝经历了两次解放才最终回到人民的怀抱,第一次是1947年9月12日,第二次是1949年6月12日。
 
  1947年8月23日,陈(赓)、谢(富治)大军突破黄河天险,挺进豫西。陈赓司令员根据中央军委毛泽东主席“主力向西抢占陕州、灵宝”的指示,分析了灵陕地区敌军防务,决定绕过陕州,直插灵宝,以截断敌军潼关与陕州间的联系。9月12日,经过异常惨烈的激战后,南营村、函谷关相继被攻克,灵宝县城的敌军完全陷于绝境。9月12日晚21时,城内敌军向城外发起猛烈反扑,急于杀条血路,突出重围。围城解放军全力反击,不到3个小时攻占县城,灵宝县城获得解放。阌乡县城在灵宝县城以西,因无敌正规军把守,9月13日,解放军顺利攻占阌乡县城,灵宝、阌乡县城首次解放后,迅速建立了中共灵宝、阌乡县委和县民主政府,积极开展解放区的建设工作。
 
  “灵阌两地获得解放后,陈谢大军主力撤离豫西,挺进豫西南和陕南开辟新的革命根据地,部分官兵以及山西老解放区随军进入豫西建设新解放区工作的5个干部大队深入各乡镇,广泛开展土地改革运动。然而,在此次解放灵宝的战斗中,国民党地方政权及土顽势力并没有受到严重打击,他们有的潜伏在农民群众中,有的藏匿于深山老林中,伺机反攻倒算。”彭军平对那段历史有着全面深入的了解。
  
  为了保存革命力量,最终上级决定两县党政军机关干部撤离解放区,进入伏牛山区开展游击战,与此同时,国民党陕东兵团重新占据了灵宝、阌乡两县。
  
  1949年3月,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胜利结束,中原大部分地区均获解放。1949年5月,西安解放后,灵宝、阌乡已在解放军的重重包围之中。西北军区司令员贺龙致函当时驻灵宝的国民党国防部暂编第3纵队司令和第19绥靖公署豫西行署副主任刘希程,鼓励他起义投诚。刘希程于6月10日宣布起义,但遭到了以李子奎为首的地主反动势力竭力反对和百般阻挠。
  
  6月11日下午5时,人民解放军178师和陕州军分区分两路攻打灵宝县城和虢略镇。次日拂晓发起总攻,共歼灭李子奎部430余人,灵宝县城第二次获得解放。随后,两路主力相继在阳平、南上村等村围歼阌乡县地主武装500余人,6月22日阌乡县城第二次解放。
 
  红色记忆永不灭,革命精神代代传。七十年后,灵宝这片浸润着红色血脉的土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发展,社会安定,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勤劳勇敢的灵宝人民正自强不息、团结协作,加快推进转型创新发展,建设美丽家乡,用沸腾的热血铸就新时代的凯歌!


( 编辑:李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