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7月17日,《河南日报农村版》一版刊发《地坑院里的党支部》一文,讲述了陕州区张汴乡曲村党支部搬到地坑院办公,逐渐成为河南最节俭、最接地气、最有风光的基层党支部。现予以全文转发。
三门峡市陕州区张汴乡有个曲村,该村的党支部和村委会是在地坑院里办公的,从办公地点上来说,这是最有个性的一个党支部。
7月16日是李小爽在本村收梨的第四天:“今天红啤梨收购的价格是每斤2.2元,我每天都来地坑院找村干部,让他帮我喊广播找客户。”李小爽是该村村民,她是一个水果收购商。
曲村党支部书记李建军说:“村‘两委’原来在地面上的6间瓦房里办公,去年我们计划改变办公条件,又怕花钱,大家商量后报请乡里同意,当年10月份,党支部和村委会搬到了现在的地坑院。”
这个地坑院占地1亩多,有15孔窑洞,除了天井院,窑洞面积有300多平方米,连农村书屋的地儿都有了。海拔600多米的曲村位于黄土高原上,地坑院是当地历史悠久的民居,张汴乡党委书记韩锋说:“全乡现有地坑院905座,曲村就有108座,曲村的地坑院中有一半还在使用。”
曲村是远近闻名的地坑院旅游特色村,村党支部搬入地坑院以后,引来了不少游客看“稀罕”。他们还说,这个党支部像“地下党支部”。
把党支部、村委会搬进地坑院,省钱。李建军说,地坑院冬暖夏凉,他们不但省去了在地面盖房的钱,每个窑洞连空调都不用装。少装15个空调,村里省下3万多元;不用空调,一年又省下了好几千元电费。省下的这些钱,村里投在基础设施建设上,修段路、栽棵树、种点花,曲村村被打扮得更美。
地坑院里的党支部,接地气。曲村不少村民还住在地坑院里,这些地坑院除了占地面积大小不一,结构基本都是一样的。村民们到村里来办事,就像进了自家的院、推开了自家的门,如果要去方便,不用指引,谁都能找到厕所。
地坑院里的党支部也成了一个景点。韩锋说,经过几年的打造,张汴乡的地坑院有了一定的知名度,来调研考察的领导和旅游的客人越来越多。原来客人来了,他们都是领到村民的地坑院里参观,有点扰民吧。现在好多了,到了这个村办公的地坑院,基本情况都了解得差不多了。李建军说:“我们的办公地点成为景点后,村组干部,都不由自主地规范了自己的言行,穿衣讲究了,说话靠谱了,天天要面对五湖四海的游客,每个人都代表曲村村,都是曲村村的形象代言人,不规范还真不行。”
地坑院里的曲村党支部是河南的一个最节俭、最接地气、最有风光的基层党支部。
(据《河南日报农村版》)
( 编辑:李鹏 ) |
地坑院里的党支部
来源: 发布日期:2019-07-18 打印

- 上一条:金城灵宝的“新黄金时代”
- 下一条:暑假,安全意识莫“放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