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全家福,一位老太太端坐中央,慈祥的脸上挂着幸福的笑容,54个儿孙围在身边——这是一个令人羡慕的大家庭。近日,记者来到陕县张茅乡东村张娣娲老人的家,倾听她和儿孙们的幸福故事。
今年90岁高龄的张娣娲眼不花耳不聋,记者见到她时,她穿着孩子们买的新衣服,正坐在自家小院里做针线活,笑眯眯地与老邻居聊天说笑。“苦日子都过去了,我现在是村里最有福气的人!”张娣娲笑着说。
张娣娲45岁时不幸丧夫,留下两个儿子四个女儿,最大的女儿刚刚结婚,最小的孩子只有7岁,生活的重担全落在了她一人肩上。张娣娲的长子李瑞茂回忆,母亲是个非常自立自强的人,她白天下地干活,晚上推磨磨面,夜深后还在油灯下给孩子们缝补衣裳。“那个年代吃饭都成问题,再加上家里条件不好,生活的艰辛可想而知。”李瑞茂说,“可母亲从来没有抱怨过,她坚强乐观,默默付出,还时时刻刻教导我们为人处世的道理。”
6个儿女,14个孙辈,14个重孙辈,加上媳妇、女婿、孙媳、孙女婿等,这一大家现在共有55口人。人多难免事多,但张娣娲坚持不偏不倚的“带队”原则,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孩子,家里从没发生兄弟打架、妯娌拌嘴之事。据大儿媳赵爱珍回忆,在白面匮乏的年代,有一次她蒸坏了一锅白馍,愧疚不已,而婆婆只是安慰她说没什么大不了,并且至今没有告诉她丈夫这件事。“结婚时我只有20岁,不会蒸馍擀面,也不会缝小孩衣服,我婆婆就手把手地教我做各种家务活。”赵爱珍说,“我嫁过来已经42年了,婆婆待我就像亲闺女一样,我当然也得把她当成亲娘一样孝敬啊。”在张娣娲的言传身教下,这一大家子人的关系十分和谐。张娣娲的二孙媳妇许漫青说:“奶奶影响着父母,父母影响着我们,我和婆婆也相处得十分和睦,我相信这种和谐的家风会代代传承下去。”
张娣娲在年轻时是村里有名的巧媳妇,捏面花、剪纸、绣花等手艺都十分精通。她乐于助人、不计回报的态度,也常受到村里人的夸赞。受母亲的影响,李家的小儿子李群方也成了附近村子里有名的“能人”,他不仅是个种田的好手,还学会了瓦工、木工、电气焊等技术活。由于他善良又勤快,谁家有需要帮忙的,他从不含糊,得到了乡邻的一致好评。“母亲常对我们兄弟姊妹说,人都有遇到困难的时候,找咱帮忙是看得起咱,一定要全心全意对待别人,别人才会敬重你,等到咱有难处的时候,人家也会伸出援手。”李群方说。
张娣娲还非常重视对子女的教育。“我小时候条件苦,没有上过学,做了一辈子睁眼瞎,怎么能忍心让孩子们再走我的老路呢?”所以即使在最困难的日子里,她借钱凑学费,也要坚持让子女们全部上学。现如今,孩子们有的从事教育工作,有的从事企业管理工作……“孩子们有出息,我这位老嫂子功不可没。”老邻居李有业对张娣娲夸个不停。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现在,儿孙们争着把张娣娲接到自己家里享清福,可她总也不肯闲下来:照顾小孩、摘菜洗碗、缝缝补补……“我劳动了一辈子,早就习惯了,这不仅能锻炼身体,还能给孩子们树个好榜样。”张娣娲说。“每次看到母亲忙里忙外的身影,我的心里就特别踏实,只要有母亲在,我们就永远是幸福的孩子。”张娣娲的小女儿李桂朋说。
“我只是个农村妇女,也不懂什么大道理,教给孩子们的都是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最简单的做人道理。”张娣娲对记者说,恰恰就是这些最简单的道理,才成就了这个四世同堂的幸福大家庭。
( 编辑:zhr ) |
55口人的幸福之家
来源:三门峡日报 发布日期:2015-06-11 打印

- 上一条:河南首张电子营业执照有望7月1日发出
- 下一条:我市青年书法家作品入选国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