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20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扶贫工作精神,展示全市产业扶贫、扶贫扶志、乡村振兴等方面的进展成效,挖掘全市脱贫攻坚工作中的典型做法和先进人物事迹,即日起,本报推出《“温暖的回响”蹲点调研》栏目,进一步讲好三门峡扶贫故事,凝聚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敬请关注。 “虽然我们村已经整体脱贫摘帽,但是村党支部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思路不能变、干劲不能丢、脚步不能停!”7月2日,在灵宝市函谷关镇东寨村,村党支部书记陈银海一边擦拭脸上的汗水一边对记者说。 东寨村有268户777人,耕地面积1300亩,主要种植苹果、大枣、花椒、核桃、玉米、芝麻等作物,2014年被确定为省级贫困村,2016年退为三门峡市深度贫困村。村里共有贫困人口105户411人,2019年实现整村脱贫摘帽,目前已脱贫102户401人,仅剩3户10人未脱贫。 为摆脱贫困,初期,东寨村“两委”干部带领群众代表到洛阳考察试种油用牡丹,经过近一年的试验终因收效不大而停搁。2015年新的村党支部班子上任后,党支部书记陈银海根据该村特殊的地理位置,经过深入分析论证,决定以环境卫生整治为抓手,集中精力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依托“九曲黄河”、美丽乡村平台,进行农田景观和人文景观融合模式的探索和挖掘,打造集体经济品牌,发展旅游增加村集体收入,拓宽群众就业增收门路。 在人居环境整治上,东寨村以党员志愿者服务队为主体,先后拓宽主巷道2公里,高档绿化主干道3公里、巷道3000米,栽植雪松、菊花、月季、桧柏和白蜡近3万株,并投资8万余元修建花池,对村部主巷道美化亮化3000余平方米,全面提升村庄绿化率。该村通过美丽庭院创建助力脱贫攻坚,通过改善群众尤其是贫困户的居住环境,让贫困群众在享受美丽庭院成果的同时改变精神风貌。 “党员带头,群众有劲!”陈银海向记者介绍,为帮助群众发展观光采摘产业,去年,该村投资87万元建成10个拱形大棚,每年可为集体增加收入8万余元。但是一开始,群众怕有风险不敢承包。“双强党员”张展展站了出来,首先承包了2个大棚,今年栽植的“8424”吊瓜第一茬收入就有3.6万余元。女党员席静主动承包了1个大棚栽植西红柿,产量1.6万余斤,收入2.3万元。 “大棚采摘效益十分可观,下半年我会带动和帮助其他群众加入大棚种植队伍,同时让村里有务工需要的贫困户和乡亲就近务工,带动父老乡亲一块儿奔小康。”张展展信心满满。 东寨村濒临黄河,“黄河观景台”项目是该村壮大集体经济、增加就业岗位、带动群众增收的一个最重要的旅游带动项目。 陈银海向记者介绍,为解决项目建设中的资金问题,7名村干部先后垫资40余万元,他自己也把姑娘准备买房子的钱垫了进去。目前,“黄河观景台”项目已完成投资170余万元,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全部完成,民宿及总面积500余平方米的农家乐正在加紧建设,将来还要建设窑洞宾馆和蒙古包。这个项目完成后,可安排近百人就业,并通过收取门票和停车费逐步增加集体收入。目前,村里已经在“黄河观景台”游园安排公益岗20余人,每人每月可增加收入950元。 记者在农家乐施工现场看到,工人冒着高温紧张施工,古色古香的农家乐初具雏形。 在工地上,记者见到了在灵宝市区经营多家火锅店的女青年王艾。王艾对在这里投资经营农家乐十分有信心。“我们在农家乐外用防腐木修建了多个凉亭和荷花池,游客可以在这里赏莲花、品特色美味,农家乐旁还规划了自采菜地。将来我们农家乐可以安排数十人打工就业。”王艾说。 走在东寨村,到处鸟语花香、景色宜人。“下一步,村党支部要带领党员干部和群众依托大棚采摘和黄河观景两个支点,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东寨村的明天将会更加富裕美好!”陈银海说。 ( 编辑:李建新 ) |
以农造景 以景促旅
东寨村的明天更美好
来源: 发布日期:2020-07-07 打印

- 上一条:高金仓:国道310南移工地上的“老黄牛”
- 下一条:2020年高考今天开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