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鸟瞰宝鑫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无人机航拍,摄于12月1日) 文/本报记者 马占方 何英杰 陈林道 通讯员 李雯 图/本报记者 杜杰 巍巍秦岭,滔滔黄河。沿着连霍高速一路西行,越过函谷雄关,便来到了豫晋陕三省之交,被誉为黄金之城、苹果之乡、道家之源的灵宝市。 昔日的“中国金城”,如今正在摆脱靠挖矿炼金生存的老路。近年,灵宝市坚持生态立市、工业强市,着力关“自然之矿”、探“产业新矿”、挖“政策富矿”,建立以有色金属开采冶炼加工等为主导、以“中国铜箔谷”为标志的工业体系,以红苹果、食用菌为主导的特色农业,以文化旅游、研学康养游等为主导的绿色产业,推动一、二、三产业发展齐头并进,奋力开创转型创新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一)金色产业愈发闪耀 12月1日,位于灵宝市城东产业集聚区的宝鑫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一片忙碌景象。在洁净的生产车间里,一张张4.5微米、6微米、8微米等不同厚度、薄如蝉翼的金色铜箔从160台生箔机中徐徐“吐”出。 “咱们市民使用的高端手机、驾驶的电动汽车中的电池,可能用的就是咱本土企业生产的铜箔!”宝鑫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骄傲地说。作为国内为数不多可生产高精锂电铜箔的厂家,宝鑫电子研发生产4.5微米超薄锂电池铜箔,产品质量得到了CATL、比亚迪、中航锂电、欣旺达等企业的认可,被大批量采购使用,其中CATL就是华为、苹果等手机的电池供应商。 宝鑫电子4万吨锂电铜箔项目仅是灵宝市探“产业新矿”的一个缩影。 在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进程中,灵宝市以“中国金城”的大名引来了国投金城冶金有限责任公司等国字号企业。而作为黄金冶炼伴生品的铜,在黄金冶炼领域蓬勃发展的同时,如何完善产业链,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成为转型中的现实问题。 加快创新发展是破题的关键。灵宝市结合本地实际,依托大型国企在黄金冶炼领域的成熟经验和产业积累,大力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在“延链补链、集聚发展”中实现铜箔产业的做大增量、优化存量、提高质量,初步形成了年产55万吨精炼铜、6万吨铜箔等产能。其中,精炼铜产能占据全省2/3、全国5%左右,为三门峡市乃至全省铜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资源支撑。 华鑫铜箔5G专用高频高速电解铜箔、朝辉压延铜箔二期、宝鑫电子年产两万吨高性能铜箔项目……在今日的灵宝市城东产业集聚区,一个个铜精深加工及铜箔项目蓬勃发展,产业链条不断延伸,铜箔产业集群正加速形成,“中国铜箔谷”建设势头正盛。 经过多年的深耕不辍,灵宝市培育壮大了9家涉铜企业,以国投金城冶金、华鑫铜箔、宝鑫电子、朝辉铜业等企业为代表的铜精深加工企业可年产电解铜20万吨、铜板带1万吨、铜丝4.2万吨、电解铜箔6.3万吨、压延铜箔3000吨、挠性覆铜板150万平方米,总产值约244亿元。 与此同时,灵宝市不忘创新、拓展黄金产业空间,抓住西部大开发和“一带一路”等历史机遇,鼓励引导企业开展对外合作,努力拓展产业空间。金源矿业公司新疆哈密大青山金矿探采项目、埃塞俄比亚阿科博金矿项目、黄金投资公司甘肃省酒泉市瓜州县区域内矿权矿产资源开发项目……目前,灵宝在新疆、甘肃、四川、青海等地区以及中亚、东南亚, 建设勘查开发项目60余个,建立探采基地2500平方公里,日采选规模达5000吨以上。 2020年,灵宝市黄金产量48.8吨,探矿进尺16万米,新增金金属量10吨,直接从事黄金生产员工1.3万余人,形成了集地质探矿、采选、冶炼、深加工、网上交易于一体的黄金产业链,构筑了大黄金、大产业、大发展的格局。 (二)特色农业越走越实 粗分拣、入库、细分拣、套袋、装箱……在灵宝市高山天然果品有限公司的冷藏库旁,一筐筐红彤彤、圆滚滚的富含硒、铁、锌、锰、钙等微量元素的SOD功能性苹果,正在装箱打包、发往全国各地。 苹果是灵宝市特色农业中的标志产品,距今已有百年发展历史,而红色就是灵宝农业的“标志色”。 从1921年“灵宝苹果之父”李工生从山东烟台引进200棵良品苹果苗木,到1930年引种山西省、1940年走进陕西省,灵宝成为中国西北黄土高原苹果发源地;从1949年种植面积3000亩,到1956年寺河山园艺场成立、1986年引进红富士系列果品、2007年产量达5.5亿公斤,灵宝苹果迈进大规模发展的新阶段;从费孝通给予“灵宝苹果甲天下”的赞誉,到如今灵宝先后荣获“中国富硒苹果之乡”“全国十佳苹果地标品牌”等称号…… 一系列成绩的背后,是灵宝对苹果的百年坚持。尤其是党的十九大以来,灵宝市坚持市场思维,实施“政府引导、企业主导、群众参与”的生产经营模式,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建成运营寺河山苹果小镇,成功创建国家级灵宝苹果现代农业产业园,大力发展采摘游、研学游、康养游、休闲游,实现了从苹果到景观再到文化的传递路径,促进三产融合发展,带动加工、运输、储藏、包装、电商等相关产业发展,拉长了产业链条。 目前,灵宝市苹果种植面积90万亩,年产量14亿公斤,果品相关企业达到53家,产业链条年吸纳农村劳动力30余万人,灵宝苹果产业化集群总产值207亿元,荣获2021年度中国苹果产业50强县;“灵宝苹果”先后荣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中国生态原产地知名品牌、中国果品区域公用品牌10强等称号,品牌价值突破196.52亿元,稳居全国县级第一名。 以苹果产业为标杆,灵宝市持续壮大食用菌、中药材、烟叶、养殖等特色农业,顺利实施了国家级灵宝苹果现代农业产业园、伏牛山香菇产业集群、小秦岭(朱阳佛山)烟区水源工程、水系连通暨农村水系综合整治等一批国字号、省字号项目,使农业基础不断夯实,成为富民强村、推动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 (三)绿色旅游不断发展 初冬时节,天朗气清,走进灵宝市焦村镇西册村常乐田园文旅融合综合体项目,欢歌笑语、不绝于耳。 彩虹滑、室内蹦床、碰碰车、真人CS体验中心、旱冰场、特色美食广场……显然就是乡村里的“欢乐谷”,这里实施企业化的管理和运营,打破了人们对农村的固有印象。想远离城市喧嚣的灵宝市民,仅需10多分钟的车程,就可以到达西册村,在这里享受乡村之旅、体验农耕文明,做一做农业科普实践,看一看三产融合带来的乡村振兴的新变化。 谁能想到,2018年以前,靠传统农业发展的西册村村集体经济年收入仅有2000元,如今,西册村通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发展乡村旅游,激活了“一池春水”,累计接待游客50万人次,综合收入1500万元,彻底改变了“一穷二白”的命运。 无独有偶,距离西册村20多公里的故县镇河西村,旅游产业也发展得风生水起。河西村正在为村集体经营的汉山景区修建客运索道。索道全长1928米、总投资预计9500万元,建成后将成为三门峡地区第一条索道,将于2022年5月正式营业。 西册村、河西村的蓬勃发展,得益于灵宝市对绿色生态旅游的倾力投入。如今,乡村旅游已成为推动灵宝市文化旅游产业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新生力量。 近年,灵宝市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为引领,以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为主线,加快构建“一带一核四山五区一基地”文化旅游业发展格局,丰富特色文化旅游产品体系,着力构建黄河文化旅游带,建设函谷关历史文化旅游区核心景区,建设主题鲜明的娘娘山、燕子山、汉山、亚武山自然生态和文化旅游景区,培育多元开放的文化旅游市场。 如今,灵宝市建成了国家级研学基地1个、省级研学基地4个,三门峡市级研学基地6个;苹果小镇、老子文化养生园、“秦人码头”夜经济综合体等项目建成运营;《道德经》文化艺术周、苹果花节、农民丰收节暨灵宝苹果采摘季、金城果会、第五届老子文化论坛等特色活动成功举办,绿色旅游不断叫响,灵宝高质量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广。 |
灵宝市:“三色产业”引领高质量发展
来源: 发布日期:2021-12-09 打印

- 上一条:前来三门峡黄河湿地越冬的各类珍稀鸟类
- 下一条:河西村:全国文明村华丽转身再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