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报记者 马占方 王志强 通讯员 陈建宇 图/本报记者 杜杰 ![]() “红色引擎”鲜红耀眼,党员先锋岗成了工业战线一道亮丽风景线。 百年征程风帆劲,砥砺奋进开新局。 2021年,全市经济综合竞争力快速增长,转型创新发展实现新突破,重大项目建设跑出“加速度”,城市形象大幅提升,群众幸福感持续增强,这一份份成绩,是全市党员干部凝心聚力、改革创新、真抓实干的结果,跃动着党建引领发展的有力脉搏。 我市以庆祝党的百年华诞和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线,持续深化“铸魂、健体、强基、固本”四大工程,深入实施“创五星、强双基”、乡村组织振兴、城市基层党建提升三个“五年行动计划”,全面启动“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在重大任务落实和基层一线充分发挥“两个作用”,全市党建工作在改革创新中不断加强,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 凝心铸魂、固本培元,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 高举伟大旗帜,把握正确方向。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为推进各项事业不断前进提供坚强保障。 坚定理想信念,强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持续落实市委常委会会议“第一议题”、中心组学习巡听旁听等制度,市委书记刘南昌多次主持召开市委常委会会议专题研究党建工作,带头到社会管理职业学院讲思政课,带动其他市委常委抓好分管领域党建工作,推动政治责任全面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纵深推进、政治生态持续优化。开展“万名党员进党校”“党课开讲啦”等活动近7600场次,覆盖党员46万余人次,营造了深学细悟笃行党的创新理论的浓厚氛围,带动全市上下践行“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 举旗领航定向,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加强同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政治协商,支持人大、政协、“一府两院”依法履职,社会各界听党话、跟党走,为党建言献策更加自觉主动,党的凝聚力、创造力、战斗力不断增强。 坚决守好底线,严明纪律规矩。市委常委会及其成员带头落实民主集中制,坚持重大事项集体研究决策,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圆满完成七届市委巡察全覆盖、启动八届市委第一轮巡察暨涉粮问题专项巡察;持续加大执纪执法办案力度,强化以案促改、系统治理。讲规矩、守纪律成为全市党员干部的共同遵循。 激励担当作为,加强能力作风建设。持续纠“四风”树新风,从快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有力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让基层干部把更多精力放到抓党建、抓治理、抓服务上来。全面开展“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聚焦提升“七种能力”、增强“八项本领”,提出“五个明显增强”目标要求,以“一领二联三帮四破五落”为抓手,推动全市干部实现能力大提升、作风大转变。 树正导向、选优配强,锻造高质量发展骨干力量 为政之要,在于用人。我市认真落实新时期好干部标准,坚持党管干部、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突出政治标准,注重在重大斗争、重大实践、急难险重一线发现、识别和使用干部,着力抓好县、乡领导班子换届,统筹用好职务职级并行政策,强化各级领导班子整体功能,不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用好人才“第一资源”。 突出“优化结构”,强化领导班子功能。严把标准,严肃纪律,严格落实“凡提四必”,推动选人用人更加规范透明。换届后,县(市、区)党政领导班子年轻化、专业化水平进一步提升,班子相融互补合力增强;乡镇、村级党组织书记队伍年龄、学历“一降一升”,干部队伍充满活力、动力,担当能力明显增强,干事创业氛围更加浓厚。 围绕“健康成长”,完善干部选用机制。开展乡镇(街道)科级干部提名人选竞争性推选,组织实施“墩苗育苗”计划,推动优秀年轻干部到经济一线挂职锻炼,干部成长机制更优,培养链条不断完善。发挥党校主阵地作用,举办专业能力培训班,创新开展“三门峡干部论坛”“乡镇党委书记论坛”,不断在“比、学、赶、超”中找差距、学经验、补短板、促提升。 聚集“第一资源”,打造人才政策高地。树立“以政策红利换取地理空间”理念,制定“人才科技政策30条”,人才政策含金量和竞争力进一步提高。引进优秀人才63名(博士6名、硕士57名),入选第十一批省优秀专家2人,关键金属河南实验室落户我市并启动建设,西安、洛阳、郑州等3个人才工作联络站挂牌运转,人才“第一资源”效用不断彰显,为转型创新发展提供助力。 聚焦基层、大抓基础,推动战斗堡垒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治国安邦,重在基层;管党兴党,重在基础。坚持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夯实党的执政根基、推动乡村振兴、促进社会治理的重要举措,不断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支部“堡垒”更加稳固坚强。以规范化、标准化为依托,在农村社区、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和学校医院等,推动“五星级党支部”创建,全市农村、社区五星级党支部达882个、占比63.73%,创建“两新”组织党建示范点89个,机关党建“双积分”管理经验被中组部《党建研究》刊发。 “头雁”引领有力有效。村党组织书记倾力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积极探索推行“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建立集体和群众经济利益共同体。灵宝市焦村镇西常册村在合作社带动下发展全域旅游,实现了村集体经济从2019年前的不足2000元到如今突破100万元的巨大飞跃,走出了一条建强基层党组织与壮大集体经济互促共进的新路子。全市确定130个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先行示范引领村,集体经济“空白村”实现清零,带动“乡土人才联络回归”,村级后备力量达到3160名。 “尖兵”冲在第一线、最前沿。把支部带强、把支书带优、把党员带好、把发展带快、把群众带正,全市413名驻村第一书记按照“五带”要求在广阔的农村推动乡村振兴、服务人民群众,在战疫、战灾、战贫中当好了人民的“主心骨”、发展的“排头兵”。 基础支撑不断夯实。持续加大对基层投入奖补力度,社区办公用房建设纳入年度民生实事,全市无固定办公场所社区实现清零,农村党群服务中心“三有五中心”和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一有七中心”建设大幅提升,村级活动场所政治引领功能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号召力在服务群众中得到有效加强。 强化引领、激活动力,将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效能 我们的事业前进到哪里,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就发挥到哪里。在改革发展和急难险重任务中,全市党员干部主动亮身份、作表率,冲在一线、战在前方,凝聚起众志成城的磅礴力量。 (下转第四版) 结束语 本报推出的一组7篇“开局十四五 出彩看崤函”系列报道,今天刊发最后一篇。这组报道全景展现了我市在“十四五”开局之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异答卷,勾画出党员干部群众合力打造“六个新三门峡”的美好前景,受到读者的广泛关注。 新作为印证新思路,新成效凝聚新愿景。三门峡市建强省际区域中心城市、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三门峡新征程已顺利启航,2022年,在“一起向未来”的召唤下,全市党员干部群众要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进一步坚定转型创新发展的信心,鼓起昂扬团结奋进的斗志,提升能力,转变作风,脚踏实地,锐意进取,以担当扛起责任,以奉献成就未来,用智慧和汗水奋力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三门峡绚丽篇章。 |
“开局十四五 出彩看崤函”系列报道之七——
抓党建促发展 凝心聚力谱新篇
来源: 发布日期:2022-01-14 打印

- 上一条:“一抹志愿红”温暖寒冬
- 下一条:童媒起航 孵化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