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飞鸟翔于天,奔马驰于原。在竞争中立足实际、发扬长处、展现特色,是平凡而务实的智慧,同样也适用于经济发展和区域竞争。 市第八次党代会提出,实施优势再造战略,增强发展实力,就是把加强基础能力作为一项战略性长期工程,激活、再造、整合已有优势,进一步放大比较优势、强化竞争优势、厚植发展胜势。 “黄河三门峡·美丽天鹅城”,有亲水近水和生态优势,同时还有区位优势,以及早期作为资源型工业城市的基础优势。近年,我市坚持加大力度、提高标准,持续强化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实施工业化“三大改造”,持续加大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力度,深入实施“十百千万亿”生态治理工程,原本的优势在发展中不断彰显。如今,黄金、铜、铝等产业在全国的行业地位不断提升,河南小秦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矿山环境生态修复治理成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样板。 为加快建强省际区域中心城市、实现“两个确保”奋斗目标,我们必须强力实施优势再造战略,在积累中强化,积优势为胜势,在做优做大中形成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高质量建设现代化三门峡的重要支撑。 要推动亲水近水优势向水支撑优势转变。坚持“三河为源、四水同治、五库联调、六区受益”,优化城市水系、开展工业节水、发展节水农业,高效保障生态用水,提高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和水资源利用市场化水平。 要推动区位优势向枢纽优势转变。构建“八纵八横”骨干交通网络,深化交通体系、物流枢纽与区域、城市、产业的互动融合,打造便捷畅通高效的综合交通体系和集疏运体系,建立沿海港口在内陆地区的大宗商品集散陆港,让“流量”变成“留量”和“增量”。 要推动产业基础优势向产业链供应链优势转变。围绕“黄白黑”等传统支柱产业,提升产业规模能级;支持骨干企业引领完善产业生态,培育优势产业集群;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全面提升水、电、路、网、气、创新、金融等要素配套水平,强化域内供需对接,提高零部件本地供应率、产业配套性、供应链韧性。 要推动生态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依托森林、湿地等生态资源优势,优化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提升天鹅之城美誉度,增强旅游吸引力,建设全国有影响力的康养基地;用好资本市场参与生态保护的机制、渠道和平台,构建双向转化、相互促进的“两山”转化机制。 |
优势再造胜势可期
来源: 发布日期:2022-03-24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