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01日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本地 > 正文

三门峡市残联:让阳光温暖每一个生命

——写在全国第三十二次助残日即将到来之际
来源: 发布日期:2022-05-13   打印

作者:本报记者 崔盼盼

  我市第三届残疾人自强模范表彰大会

  残疾人生活重建培训

  儿童康复训练

  辅助器具假肢适配

  疫情防控心理疏导志愿服务培训

  核心要点: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残疾人事业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残疾人是一个特殊困难的群体,需要格外关心、格外关注。三门峡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残疾人工作,始终把解决残疾人的急难愁盼问题作为中心工作,力争残疾人享有“平等、参与、共享”权利,切实增强残疾人的获得感、幸福感。

  我市共有各类残疾人16.05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7.2%,涉及1/5的家庭。其中,城镇残疾人4.01万人,占25%;农村残疾人12.04万人,占75%;老年残疾人占残疾人总数的一半以上。截至目前,全市持证残疾人为69432人,持证率达42%。

  2021年以来,市残联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省残联的具体指导下,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谆谆嘱托,认真落实市第八次党代会及市委八届二次全会精神,以“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为抓手,全面实施“五大策略”,持续推进“十大提升工程”,着重抓好“十项重点工作”,在精准康复、无障碍改造、就业培训、辅具适配、组联维权等方面做实事、做好事,不断推进我市残疾人事业提质增效和高质量发展。

  一纸残疾人证 为“满意度”提温

  完善残疾人证办理“上门服务”工作机制。主要针对行动不便且有办理残疾人证意愿的重度残疾人,安排专人负责,合理安排人员、时间、地点等相关问题。在残疾人自愿原则下,残疾人证应办尽办,做到及时申请、集中申报,把“上门服务”制度化、常态化。规范开展残疾人证“跨省通办”业务。按照省残联要求,有序开展残疾人证“跨省通办”培训工作会议、系统调试、业务受理等工作,印发《关于全面开展残疾人证“跨省通办”工作措施的通知》,要求各县(市、区)残联做好残疾人证“跨省通办”的宣传、受理工作。

  实施儿童康复救助 守护“折翼的天使”

  对于残疾儿童来说,越早康复,就能越早绽放美丽人生,修复残疾儿童“折断的翅膀”刻不容缓。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工作已连续4年被列为省市重点民生实事项目,截至目前已为864名儿童审批通过残疾儿童康复救助申请,占省下达800名任务的108%,超额完成目标任务。

  制度化保障康复服务。通过建立健全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体系,统筹加强部门协作,与市卫健委、市教育局、市民政局等残工委成员单位实现数据共享,将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工作在筛查、预防、康复、救助等环节落到实处,保障残疾儿童普遍享有基本康复服务。完善第三方评估制度,对儿童康复救助资金绩效和社会效益进行专业客观评审,最大限度保障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工作做实、做细。

  加强补贴资金保障。出台《关于对残疾儿童康复救助补贴实行按月垫付制度的通知》,明确各儿童康复定点机构对受助儿童家庭实行按月补贴标准,切实改善了残疾儿童康复状况,减轻了残疾儿童家庭负担。

  扩大救助范围,提高救助标准。将残疾儿童的救助年龄从0—6岁扩大到0—14岁,救助标准在每名残疾儿童补贴1.6万元的基础上,提高至1.8万元,同时新增对残疾儿童及其家庭提供心理支持性服务,每人每年500元,将使更多的残疾儿童纳入康复救助范围,有效增强残疾儿童家庭获得感、幸福感。

  精准康复 生命重建的“支点”

  2021年,市残联出台《关于印发〈三门峡市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行动实施方案(2021—2025年)〉的通知》,规定了所有残疾人康复服务项目的康复服务补贴。根据2022年河南省残疾人精准康复工作目标任务,我市今年将对3178名有需求持证残疾人提供基本康复服务,全年接受基本康复服务的比例达到100%。市残联始终通过整合规范社区康复服务,增加针对残疾人及其家庭的心理康复援助服务项目,每人每年救助2000元,每年服务次数不少于10次,进一步提升了关爱残疾人的身心、关注残疾人家庭的服务水平。在“十四五”起航之年,三门峡市残疾人康复服务工作同步进入精准模式;规划建设用地面积18.34亩、总投资5714万元的三门峡市残疾人康复教育研究中心建成投用;医疗康复、教育康复、就业康复和社会康复的全省领先、全国一流的新模式整装待发!

  无障碍改造 让爱无“碍”

  在充分掌握无障碍改造对象需求的基础上,我市各级残联按照改造类施工为主、辅助器具配备为辅、改善类配件为补充的原则,着力满足无障碍改造对象的个性化需求。2017年以来,已有10305户残疾人家庭从中受益,改造内容包括地面平整,楼梯口、门口铺设盲道,安装低位灶台及扶手,发放盲杖、坐便椅、语音电磁炉、语音热水壶、音响门铃等。居家“小障碍”,也是民生“大工程”。一组组数字成为残疾人康复服务工作温暖而有力的见证:已实现为全市3878名有需求的残疾人提供基本康复服务全覆盖,2000余名0—14岁儿童获得筛查和救助帮扶,2946件辅助器具适配到位,康复救助金额共落实1183.89万元。

  关爱扶持 让残疾人重建美好生活

  康复是残疾人生命的重建,也是残疾人新生活的重建,这不仅是对生命的关怀,更是对人尊严的维护。2021年,市残联以脊髓损伤患者群体为主要帮助对象,创办了三门峡市彩虹家园幸福重建中心,并制定专项补贴标准每人康复资金8000元,从开展心理疏导、理论课程、上肢力量、自理技能、预防并发症、辅具知识、轮椅使用技巧、出行技能等生活重建训练,提高生活技能,实现生存自立、回归社会,改善残疾人家庭的生存状况,将残疾人身体康复与职业康复相结合,实现“康复即就业”。

  搭建“心灵驿站” 守护群众身心健康

  三门峡市心理健康指导服务中心位于市残疾人康复中心7楼,建筑面积1000余平方米,内设专家咨询室、心理测评室、VR虚拟及宣泄室等11个功能室,主要是对全市心理健康工作进行指导和服务,同时开展心理健康预防、危机干预和特殊群体心理康复援助等服务,最大限度满足群众心理健康服务需求。2022年1月1日根据我市疫情防控需要,市心理健康指导服务中心在全市范围招募735名专业心理疏导志愿者,承担疫情防控期间全市心理援助志愿服务工作。疫情防控期间开通24小时400公益心理疏导热线(400-035 0525),为全市人民提供在线心理援助服务,利用广播、网络直播等方式宣传心理健康知识,为市民营造积极、阳光的心灵环境。

  辅具适配“量体裁衣” 残疾人生活更从容

  截至2019年,经过全市残联系统共同努力,三门峡市已经为全市所有贫困村和第一书记派驻村中所有残疾人提供了8541件辅助器具,取得了显著社会效应。怎样最大限度满足残疾人对辅具个性化、适时化需求?怎样利用“互联网+”等手段实现辅具适配的全覆盖,让残疾人朋友从“少跑路”直到“不跑路”?三门峡市残联与市财政局联合下发并实施《三门峡市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补贴管理试行办法》,辅助器具补贴种类扩大至51个产品,大大满足了残疾人精准化、个性化、适时性需求;去年6月,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补贴APP开发成功,残疾人从此足不出户即可通过手机随时申领;全市各县(市、区)同步推动辅助器具定点服务机构全覆盖,服务机构的积极性更加高涨,基层残联的工作压力也得到进一步疏解。

  就业培训人人持证 助力残疾人实现人生价值

  面对生活的磨难,他们用不屈的灵魂向命运呐喊,他们接受生命的不完美,脚步始终朝着梦想的方向。市残联结合残疾人年度普查情况,抽调基层人员,大力开展入户摸排调查工作,同时以按比例安置残疾人就业为宣传导向,在全市范围内广泛开展“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培训就业政策宣传。截至目前,全市通过多种渠道统计到有培训需求残疾人690人,登记残疾人失业人员家庭357户,登记失业149人,组织在线专场招聘会5次,实名制纳入培训计划193人,帮助失业人员实现就业61人,帮助248名残疾人享受专项扶持政策。开展主题为“春风送暖助圆梦 落实政策促就业”的残疾人专场招聘会,全市33家单位伸出“橄榄枝”,96人和用人单位达成了就业意向,最终录用21人。截至2021年年底,全市共培训残疾人868名,占省下达培训任务820名的106%,通过各种渠道安置残疾人就业846名,占省下达就业任务680名的125%,年度培训、城镇新增就业两项任务完成率居全省前列。

  打造“阳光家园” 畅通服务“最后一公里”

  中央财政补助资金按照每人每年1500元的标准补助符合条件的残疾人接受各种形式的托养服务。依据《就业年龄段智力、精神及重度肢体残疾人托养服务规范》规定,为处于就业年龄段的有智力、精神障碍及重度肢体持证残疾人提供以生活照料及护理、生活自理和社会适应能力训练为主,以运动功能训练、职业康复与劳动技能训练为辅的服务。通过寄宿、日间照料或居家等多种形式开展项目。采用24小时集中居住,在社区就近、就便日托照料模式,为残疾人提供托养服务;通过一定的组织或机构,以上门的方式为分散居住在家庭中、不适宜或不愿意到机构、符合条件的残疾人提供托养服务。

  关怀铺就坎坷拼搏路 残疾学子圆大学梦

  具有三门峡户籍,本年度考取全日制高等专科学校和全日制高等本科院校,以及通过自学考试或成人教育获得大专和本科学历的残疾人,应届本科每人一次性资助5000元、应届专科每人一次性资助4000元、成人教育本科每人一次性资助2500元、成人教育专科每人一次性资助2000元。市残联通过多种形式,宣传残疾大学生资助政策,提高政策知晓率,并通过系统调取各年龄段残疾人数据,全面核查摸底当年参加高考残疾学生情况,认真做好申报材料的收集、信息填写工作,同时与教育系统衔接,排查当年参加高考残疾大学生,确保符合资助条件的对象不错不漏、应助尽助。受助大学生纷纷表示感谢,并承诺要以优异的成绩回报社会。“十三五”期间共筹措资金51.85万元,资助残疾大学生115人。

  盘点成就,为的是梳理集聚我市残疾人事业发展的经验;

  品味感动,为的是凝聚全社会更多无私扶残助残的爱心;

  展望明天,为的是创造全市残疾人事业更新更美的将来!

  残疾人工作是一项崇高而伟大的工作,是与春天同行的事业。三门峡市残联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服务残疾人的工作为生命线,围绕中心找准定位、强化职能服务大局,不断完善关爱残疾人服务体系和设施,让残疾人的生活更殷实、更幸福、更有尊严。

  本版图片均由三门峡市残联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