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开放是时代的主旋律,推动由商品与要素流动型开放扩大至规则等制度型开放,是新发展格局中的现实需求和自主选择。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要建设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 近年,我省许多地方通过自主开放及实施具有首创性、集成性、差异化的改革创新举措,加快推动投资贸易便利化,营商环境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探索和实践。我市也深入实施制度型开放战略,全力打造创新、开放、人才、发展高地,高度重视招商引资,做大做强主导产业,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申建开放创新联动区,各项工作实现了长足进步,2021年实际利用外资规模居全省第2位,央地合作已开工8个项目,总投资116亿元。 以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锲而不舍。市第八次党代会提出,要实施制度型开放战略,以思想开放为牵引,以制度型开放为重点,拓展开放的广度和深度,打造内陆开放新前沿,建设开放平台更加完备、开放服务更加优越、汇聚资源更加高效的中西部开放高地。 要做强开放平台,用好“老窗口”、打开“新门户”,持续提高三门峡海关、国家铝及铝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国字号”开放机构效能,积极创建并用好开放创新联动区、保税物流中心等;积极推进通用机场建设,实施通江达海工程,畅通连接国际国内“大动脉”。做优开放服务,建强用好对外贸易综合服务中心,完善综合性通关平台服务体系;实施贸易投资融合工程,巩固大宗原材料进口优势地位,加强重要生产资料基地建设。拓展开放合作空间,以缩小生产要素政策性价格差异为重点,持续深化与黄河金三角其他区域合作,建设一批次区域合作基地;聚焦打造郑洛西高质量发展合作带重要支撑区,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打造区域科技成果孵化和中试基地。 还要与时俱进创新开放招商方式,用好国家级产业承接转移示范区“金字招牌”,动态完善重点产业链图谱和招商路线图,推动基金招商、以商招商等招商新模式、新机制,持续招大引强、招新引精;坚持和深化容缺后补、并联审批、“PDCA”管理等行之有效的项目落地机制,健全完善央企对接、落地机制,强化招商引资、招才引智的职能。营造一流营商环境,聚焦“拆墙、瘦身、赋能、提速”,加快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围绕企业全生命周期,持续深化“放管服效”改革;增强开发区(产业集聚区)动力活力。 |
创新开放 奏响旋律
来源: 发布日期:2022-05-17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