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15日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本地 > 正文

护航良田沃野好“丰”景——三门峡市气象部门“三夏”服务综述

来源: 发布日期:2022-06-14   打印

作者:本报记者 纪雨童

  市气象局农业气象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在田间地头察看小麦成熟情况,开展气象服务工作。 郭兰 摄

  “三夏”时节抢收忙,麦浪翻滚粮归仓。

  “收麦先看‘天’”,是“三夏”期间挂在群众嘴边的一句话。今年,为实现粮食稳产增产,三门峡市气象部门精准发力、精细服务,提供及时准确的气象信息服务,坚决扛稳粮食安全重任。

  高位谋划早部署

  粮食安全,国之大者。

  今年,三门峡市委、市政府首次将气象服务列为全市“三夏”5个工作专班之一。三门峡市气象局成立由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三夏”气象服务保障工作领导小组,建立预报预警、技术指导等5个工作组,各县气象部门同时建立专班,实现省、市、县气象部门三级同步开展工作。

  5月20日,市气象局印发《三门峡市夏收夏种工作方案》,提前对全市“三夏”气象服务工作进行部署,要求市、县两级气象部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粮食安全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以及视察河南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把“三夏”气象服务保障作为“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全力以赴保障夏粮机收顺利开展,毫不松懈抓好夏种夏管,坚决扛稳粮食安全重任。

  协同保障有合力

  6月5日,在陕州区张汴乡庙后村,放眼望去,退休教师武建民的10亩麦田满目金黄。

  “去年种麦赶上连阴雨种晚了,‘三夏’期间,我每天都能在微信群里看到气象局发布的天气预报信息,同步进行麦田管理,今年照样是个丰收年!”武建民看着丰收的田野笑得合不拢嘴。每到关键农事季节,在直通式气象服务微信群里收看天气预报或预警信息,成了武建民的日常,农业气象服务中心的咨询电话他也常打,因此做好田间管理很省心省事。

  “三夏”工作启动以来,市气象局与市农业局联合多次深入陕州区张汴乡、湖滨区磁钟乡等田间地头,实时掌握小麦收获进程和夏玉米等秋粮作物播种面积数据,调研“三夏”服务需求,为指导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为增产增收提供保障。5月21日起,两部门启动联合会商机制,滚动制作发布《夏收夏种气象服务专报》,通过电视、气象服务短信平台、12121电话、直通式气象服务微信群等渠道开展专项服务,免费向全市跨区农机手、乡村农技员、气象信息员等发送预报预警短信。组织气象专家做客媒体,与群众在线沟通交流,引导广大农户关注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做到心中有数。农气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把专题服务产品送到农户、农机手手中,让他们及时了解天气变化,合理安排农事。

  上下联动服务细

  麦熟一晌,“虎口”夺粮。

  灵宝市西阎乡的万亩黄河滩地,风吹麦浪滚滚。这里是三门峡市最大的一片麦田,丰收的景象十分壮观。

  全国农业劳动模范、种粮大户常项生底气十足地说:“350亩小麦,两天时间抢收完了,多亏看了天气预报。天气要变脸,咱要抢时间。”他一边掰着指头掐算着抢种的日期一边说:“赶在雨来之前把小麦收割结束,雨一下土壤墒情好,抓紧复播一茬夏玉米,一年两茬子,争取小麦、玉米都丰收。”

  常言道:“麦收两怕,风吹雨大。”“三夏”时节天气多变,对夏收和夏播影响巨大。今年,市、县两级气象部门紧密联动,积极应对突发天气状况,深入一线研判,全力做好气象服务保障工作,把群众的损失降到最小。

  据了解,5月以来,灵宝市的突发灾害性天气频发,短时大风、短时强降水和冰雹天气交替出现。市、县两级气象台(站)严密监视天气变化,开展中期降水过程精细化预报,强化极端天气,特别是极端暴雨、大风冰雹等的会商研判分析,递进式提供预报预警气象服务,指导农民及时采取措施防灾减灾。

  5月25日,灵宝市西部遭遇雷暴大风、短时强降水等强对流天气,造成故县镇约400亩麦田点片状倒伏,这对正处于灌浆期的小麦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市气象局第一时间组织两级农业气象专家深入麦田开展调查,结合未来10天当地以晴好天气为主的天气预测,建议农民及时采取喷施叶面肥等措施,最大限度减轻灾害损失。

  创新模式提能力

  “天气状况和麦子成熟情况如何?”“出发地和目的地的防疫政策是怎么规定的?”外地来的农机手最关心的问题,只要在手机上打开“三夏生产气象服务”微信小程序,即可查阅到详细情况,方便极了。据悉,这是今年我市气象部门服务“三夏”大力推广的一项新举措。

  依托乡村振兴项目,全市气象部门在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共建成农田小气候站3套、自动土壤水分站17个、区域气象站107个,完善的气象监测站网为天气预报提供了翔实的数据。同时,也方便气象和农业专家远程监控庄稼长势和病虫害等情况,以便科学指导农业生产,使气象服务群众更加精准、精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