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6月8日,农业农村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推进办公室发布第18期简报,刊登文章《河南省三门峡市:开展“三五”创建 提升村容村貌》。现予以全文转发。 河南省三门峡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乡村建设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微改造、巧植入、精提升”为路径,以“三五”创建活动为载体,集中资源、集聚合力,推动村容村貌上台阶、提水平。 一是下发通知,明确“干什么”。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系统谋划、统筹协调,制定印发专门通知,在全市有条件的村组织开展“村口五有”“村内五园”“庭院五美”等“三五”创建活动。“村口五有”,即有能代表本村乡土风貌的高大乔木、有独具特色的村口标识、有因地因势打造的微地形、有搭配合理的绿化彩化美化组团、有“亮起来”的照明设施,力求做到一村一韵。“村内五园”,即在房前屋后或空闲地建设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小游园、小公园,注重“增绿、增水、增彩、增值、增效”。“庭院五美”,即卫生美、整洁美、绿化美、文明美、和谐美,逐步培育广大农民群众养成良好的生产生活习惯。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要求各县(市、区)紧盯各村村口、村内、庭院重点部位,精心组织开展创建活动,让干部群众明白“干什么”。 二是“九字”路径,明确“怎么干”。按照“微改造、巧植入、精提升”路径,结合当地文化传说、地理位置、种植传统、风俗习惯等乡土韵味,坚持因村制宜、就地取材、变废为宝、实用美观、合理利用,防止大拆大建、千村一面,探索形成了一系列村容村貌整治提升小窍门。比如,对于房前空地,采取以砖砌墙、以瓦造型,园内种菜、园外植花的方式,营造自然诗意的田园风光;对于门口果树,采取围树砌园、间种花草的方式,打造独具风韵的小果园;对于集体经济发展好的社区,采取建设大门楼的方式,力求立竿见影的效果;对于废弃轮胎,采取巧组合、妙绘画的方式,构建卡通景观;对于废弃砖瓦等,就地取材、点石成金,建造背景墙。同时,利用挡土墙绘制风景图画,利用拆除残垣断壁的石头修建绿地围挡,利用旧砖旧瓦修筑花园围墙,组织农民群众自学自创书法石刻艺术,打造麦田励志文化,实现了旧景亮新意、旧貌换新颜。截至目前,全市共建成“五园”7396个。 三是典型示范,明确“干啥样”。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市、县、乡三级按照乡级周观摩、县级月观摩、市级季观摩的办法,全方位开展交流活动,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营造氛围,持续推动“三五”创建活动深入开展,打造了一批原生态、乡土味、创意浓、有新意的微景观,植入了一批有面子、有颜值、有内涵的乡土元素,叫响了一批风格迥异的乡村名片,初步形成了一村一韵、一村一景、一村一特,变一处美为处处美、一时美为时时美,村容村貌明显提升。截至目前,共培育“三五”创建示范村365个。 四是督导考核,明确“干得好”。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乡村建设列入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的重要内容,把“三五”创建活动列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考核体系,强化考核激励和监督问责。全市成立7个工作督导小组,通过暗访、明查、督办等方式,精准跟进督促,层层传导压力,使乡村干起来、创起来、美起来。截至目前,分两批对全市“三五”创建较好的20个乡(镇、街道)进行了表彰奖励,每个乡(镇、街道)奖励10万元,对388个“三五”创建较好的行政村进行通报表扬。 |
河南省三门峡市:开展“三五”创建 提升村容村貌
来源: 发布日期:2022-06-15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