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科技投入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保障。市委八届三次全会明确提出,到2025年,三门峡市主要创新指标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其中财政科技支出占比达到4.5%以上,初步建成国家创新型城市。日前,市财政局党组书记、局长翟海燕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财政部门要积极保障科技创新财政投入,努力提高科创资金使用效率,更好地支持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 我市把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作为“十大战略”之首,近年来,市财政部门持续完善科技经费保障机制,拓宽投入渠道,创新支持方式。2016年至2021年,全市公共财政科技支出规模由2.07亿元增加至5.4亿元,年均增长21.2%,远高于同期财政支出增幅。 翟海燕表示,为进一步助力打造国家创新型城市,财政部门将重点从三方面发力: 加大投入,完善保障增动力。设立专项资金,持续加大投入力度,全力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今年安排科技创新人才支出3亿元,增长53.8%,重点支持创新人才引育、企业研发、“三大改造”和中原关键金属实验室等一批创新平台建设。按照“应保尽保”原则,根据项目实际需求,继续加大资金统筹力度,积极向上争取资金,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督促县(市、区)加大投入力度,全力做好科技创新资金保障。 创新方式,育强主体添活力。为加快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市财政部门将积极创新支持方式,引导全社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落实企业研发财政补助资金,支持做强“人才贷”“科技贷”“创业贷”“专精特新贷”,帮助企业破解融资难题。发挥基金撬动作用,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在已有政府投资基金基础上,参与组建河南省数字经济和生物医药新材料等省级政府引导基金,加大创新支持力度。 推进“放管服”,优化服务提效力。为进一步激发科研人员创新活力,市财政部门持续推进科技“放管服”改革,根据市委八届三次全会要求,研究制定《关于深化新型研发机构科研经费管理改革的若干意见》,提出19条改革措施,赋予科研单位更大经费管理自主权,提高科研资金使用效率。研究出台支持科技创新发展若干财政金融政策措施,从对接国家、省战略科技力量体系,支持科技与金融融合、科技开放合作、打造一流人才政策体系、构建一流创新生态等方面给予政策指导,落实资金支持。 (本报记者) |
保障科技创新投入 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访市财政局党组书记、局长翟海燕
来源: 发布日期:2022-07-08 打印

- 上一条:战略性新兴产业将成我市经济增长新引擎
- 下一条:省工信厅调研我市先进铝基材料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