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映底蕴,山水见初心。 在这春意盎然、生机勃发的美好时节,“黄河之约·绿水青山三门峡生态文学周”活动今日在我市启动。众多文学名家齐聚三门峡,以文会友共话治理保护、生态之美,以笔为犁共书时代芳华、发展之变,以绿为底共谋转型创新、产业之兴,文学在这里汇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助推生态文明建设、呵护一方绿水青山。 全国首个以生态为主题举办的文学周活动缘何“花落”三门峡? 三门峡因河而生、依河而建、伴河而兴,是中华民族母亲河——黄河臂弯里的一座美丽城市。 近年来,三门峡锚定“两个确保”、实施“十大战略”,坚定不移走好绿色低碳、创新驱动这一资源型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打造了生态文明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范样板,绿色发展底色更加亮丽、生态环境愈发优美,居住在这方水土的人们切身感受着三门峡的生态之变、自然之美。 始终把生态价值作为最大价值,把生态保护责任作为最大责任。三门峡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两山”理念,全面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坚持“十百千万亿”工程联动,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项目并举,在全省率先建成240公里沿黄复合型生态廊道,每年来此越冬的白天鹅超过1.6万只,占全国2/3以上;全面打赢小秦岭生态治理攻坚战,小秦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矿山环境生态修复治理案例入选联合国生态修复典型案例;大力推进绿色转型,三门峡市成功入选全国“无废城市”建设名单、全国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重点城市名单,是黄河流域唯一全域“天然氧吧”城市。 一项项创新举措、一组组发展数字、一个个典型案例,三门峡探索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独具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新时代新征程,三门峡以改善生态环境为核心,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持续做大生态、做优生态、做强生态,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推动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产业优势、发展优势。 如火如荼的生态文明建设为文学创作提供了壮实其根、活跃其脉的广阔天地。三门峡是《道德经》的诞生地,早在2514年前,老子就提出了“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哲学思想。从古至今,无数文人墨客在这里感念山川河流、礼赞天地生灵,文学与三门峡的自然生态早已交融与共、密不可分。崤函大地上,每条奔腾不息的河流、每座苍翠俊秀的山峰、每片万木葱茏的森林,都期待着文学的记录与书写…… 赓续千年文脉,做足山水文章。本次“黄河之约·绿水青山三门峡生态文学周”活动,是共识的凝聚,也是行动的号角,正汇聚起讲好美丽中国故事的磅礴力量,书写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华章。 |
名家齐聚黄河之滨 共襄生态文学盛举
本报记者 李晨涛
来源: 发布日期:2023-04-26 打印

- 上一条:行“寻根之旅” 赴“黄河之约”
- 下一条:三门峡市致游客朋友的公开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