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30日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 > 伏牛 > 正文

十里桃花谷

□徐新格
来源: 发布日期:2025-03-24   打印

  王建栋 摄

  完成最后一部手机的测试封装,李得水紧绷的神经终于放松了。李得水对流水线工作并不满意,无奈考公失败后,他只能选择进厂打工。

  中午食堂用餐时,漂漂给李得水一个茶叶蛋,说补充点优质蛋白。每次吃饭时,漂漂都能从吃的饭菜、喝的汤粥上讲出一大串的“科学”。李得水一点不觉得烦,相反他很欣赏漂漂。漂漂也是专科毕业,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同样不好找工作,跟李得水的经历差不多。要说“区别”就是李得水来自豫西山区农村,漂漂爸妈是平原腹地城里的生意人。漂漂的爸妈并不同意漂漂进厂上流水线,但漂漂说“上不了岸”不如先自食其力“体验生活”。两个年轻人相互欣赏互相关怀,大家都说他俩挺般配的。

  饭后两人在小花坛散步,李得水的手机响了,爹在手机里噼里啪啦一顿批,说不好好搁厂打工想回乡创业?说谁谁回来弄了个啥厂赔得一干二净,谁谁开了啥店欠一屁股债,总之坚决不同意他回乡创业。肯定是天有叔多嘴,上周李天有辞职回村盖房子了,临行聊天时李得水透露想回乡创业。

  漂漂被李得水的恼羞样子逗乐了,说你的创业计划我都听几十遍了,坚决支持,别忘了你答应过我,要带我去你家乡看“十里桃花谷”。两人刚认识时,漂漂问你家是哪里的,李得水说我家在豫西小山村,每年春分前后家乡的山桃花开得热闹,粉的、红的一团团一片片装满了十里山谷,宛若仙境。“忘不了,就怕你这小体格登不了山。”李得水说。

  “年轻人要有远大抱负,活出新时代该有的样子。”漂漂说。

  “对,我也不是歧视流水线上的打工人,我就是不甘心,我想改变家乡的贫穷面貌。”李得水说。

  “不论你作出怎样的决定,我都支持你!”漂漂说。

  春节假期,李得水和爹天天拌嘴,得水爹坚决不同意儿子回农村。眼看着元宵节都过了李得水仍不愿返厂,得水爹差点掀了饭桌。李得水天天往谷里跑,一去大半天。李天有说山桃花快开了,只要花儿一开,李家定有大喜事,不信走着瞧。

  这天是周六,大清早几只喜鹊落在打麦场的石碾上叫个不停。李得水发现,昨天谷里的山桃花还是花骨朵,今天早上就一片云蒸霞蔚。他赶忙拨通了漂漂的手机,说:“开了、开了,十里桃花谷可热闹了!”

  “知道了,昨天就从你的微信朋友圈里看过了。”漂漂说,“本来想给你个惊喜,现在也不藏着了,我、我爸还有我大学老师刘教授一会就到你县了,把你村的定位发过来。”

  “啊!怎不提前打个招呼,这可咋办?”李得水慌了,“爹、爹,娘、娘,要来客了,赶紧弄点好菜……”

  李天有笑得嘴都合不拢,说:“要不我帮你联系江大厨?前段我立木房子时多亏有江大厨帮忙。”李得水让天有叔往街上跑一趟,买两箱干麻花、一盆绿豆凉粉。

  “漂漂最爱吃的就是绿豆酸凉粉,得令,去了——”李天有骑着摩托车上街采购了。得水爹和娘观阵势、听话音仿佛明白了点啥,直埋怨小子不提前透个风。李得水劝二老不用慌,说漂漂特意交代饭菜尽量简单些,农家饭就很好,咱们做啥他们吃啥。

  这个双休日,一辆越野车停在打麦场,3顶帐篷驻扎在村委会大院,客人一日三餐在李得水家“吃得很带劲儿”。有时李得水当向导,有时村干部当向导,客人进入桃花谷,穿密林攀山崖,挖土舀水做各种化验。

  这天吃罢中午饭,漂漂宣布了桃花谷的水质及土壤优势,表示李得水依托十里桃花谷发展药用山桃仁以及通过嫁接技术开发“巴旦木”潜力巨大。刘教授指出发展药、果经济的同时,可进一步开发郊区游搞好“农家乐”,特别是把村中破败的房舍打造成民宿……

  相谈甚欢,漂漂的爸爸举着土烧酒说:“老李哥,可不要小瞧了年轻人。就说你服不服水娃子,同不同意他们创业?”

  “水娃子确实是翅膀硬了,要想让我服他,砥柱湾里涮一把,他要能顺利过关,我就服他!”得水爹不是不服,只是多年来在村里没被人驳过面儿,一时说了气话。话音一落,他就后悔了。

  砥柱湾是村北一段黄河,虽然只有五六百米长,但是河槽较窄,水流落差大,遍布旋涡和暗礁,特别是下游有段“Z”形激流,几十年来,村中只有得水爹和飞龙爹凭羊皮筏漂成功过。人们争论不休时,往往会赌气地嚷“敢在砥柱湾里涮一把就服你”。得水娘把得水爹骂了个狗血喷头,说水娃子要是有个三长两短就把他的脸挠成萝卜丝儿。

  “得水,有信心没?”漂漂爸问道。

  “应该没问题,那湾子我闯过,虽然竹筏散架了,但我上岸时手里有条黄河大鲤鱼。”从小受爹的影响,李得水练就一身游泳、逮鱼好本领。

  “我和爸爸当你的外援。”漂漂随声附和。

  老李的儿子要闯砥柱湾!这消息像风一样刮过,村民把小院围了个水泄不通。木筏或竹筏只适合在宽阔平静的水面漂,一旦进入险境根本架不住磕碰;羊皮筏倒是找来了,可惜破损严重。

  “羊皮筏修一修领头,后边缀3个轮胎。”漂漂爸提醒道。得水爹闻言暗自佩服,同时觉得漂漂爸有些面熟。

  “叔,我不同意用铁丝连接的方案,”李得水说,“以前我闯湾时,铁丝断裂弹伤过人,我觉得用麻绳好,既结实又有韧性。”

  “对,你说得有道理,就用粗麻绳。”漂漂爸向李得水竖起了大拇指。

  众人拾柴火焰高,两小时后闯湾筏做好了。就像一条蛟龙,3个羊皮囊围成“驾驶舱”,粗麻绳串起3个轮胎作后缀。放入浅滩试水时,首尾上下起伏、前后呼应,既不影响往前漂又不怕浪头拍进来。

  “爹,我准备下水了。”李得水说。

  “15分钟后你再下水。天有,你用大摩托把我和漂漂爸捎到‘Z’字滩。”得水爹像个将军一样指挥着。河滩乱石密布,汽车不如摩托灵活。看热闹的也赶紧往下游跑去,大家都知道,“Z”字滩才是鬼门关。

  正值春分,虽说山桃花越开越热闹,但黄河水尚且刺骨,好在“靠水吃水”,多数村民都是玩水捕鱼高手。经过里三层外三层的包裹,穿上救生衣,绑牢护肘、护膝,戴好游泳帽、头盔,李得水在村民的掌声中登筏入水,向下游漂去。

  “一平二浪三咣当”是人们对砥柱湾水域的评价,“平”指前200米水面平缓;“浪”是指中间300多米水面随着落差逐步加大,到处是旋涡、激流,据说最高浪超过1米;“咣当”是指大多数漂流勇士折在了鬼门关“Z”字滩。

  晚霞照在水面波光粼粼,夕阳为李得水和筏子的剪影镀了层金边。漂漂跟随人群走走跑跑,往下游撵去。

  每年暑假,这平缓的200米水域给村子男女老少带来无限欢乐,人们逮鱼摸虾,洗衣洗澡。李得水记得最近一次在此玩水,还是高考拿到录取通知书那天。

  200米的平缓水域平安无事。前方一个两米高的小瀑布宣告进入跌宕的300米激流水域。尽管李得水早有心理准备,但还是吃了一惊。冰冷的河水带着泥腥味儿迎面扑来。筏子前部下跌时,尾部被高高抛起;筏子前部在浪尖时,尾部又被河水拍入水下。如此跌宕起伏,险象环生,若不是持续小瀑布估计筏子只能原地打转。筏子上有篙、有桨,李得水沉着应对,时而根据水流调整角度,时而根据浪势掌握平衡。在一处大落差瀑布处,筏子呈抛物线状跌落后转瞬被激流压制在旋涡中。

  “翻了!”岸上有人惊呼。

  李得水虽然呛了两口水,但他“借力打力”主动加了一个翻滚,终于使倒扣的筏子调整了过来。此时,筏子像在开水锅里,下边是“沸腾”的河水,头上跌水冲击。李得水奋力一撑竹篙,如弓的竹篙把筏子弹出了旋涡。

  “好险!”漂漂揪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有人说赶紧跑,一会儿就到鬼门关“Z”字滩了,也是最后一关。漂漂感觉腿发软,她既害怕李得水出事儿,又想目睹李得水闯关成功,她是被激动的人群拥着跑向下游的。

  为了“证明”自己,村子的年轻人经常偷闯砥柱湾,能顺利从300多米的“浪”区钻出的寥寥无几。即使侥幸过了“浪”区,但都折在“Z”字滩,不是闯关工具散架就是被卷入激流以失败告终。

  能否顺利通过鬼门关“Z”字滩,李得水心中没底。以前每到此处为了避免直撞河槽巨石,他都死命划桨撑篙,遗憾不是筏子散架就是落入水中直接被卷至下游平缓处。

  此时,迎接他的不光是水流湍急连续两个近乎直角的急转弯,还有如灯塔一般站在河槽巨石上的老爹和漂漂爸。

  事情发生得快也结束得快。

  “朝我来——”得水爹喊道。

  “照着我来!”漂漂爸喊道。

  李得水把心一横,撑着筏子朝河槽巨石冲去,刹那间明白了,原来冲上浪尖顺势而为才是成功的秘诀。

  眼看要撞上巨石,一个回浪推转筏子顺水而拐——左右一晃,摆脱了旋涡,一跃出水泊在了岸边平缓处。

  李得水躺在筏子上胸口剧烈起伏,他感觉意识还在随着河水向东而去。

  突然,岸上欢呼声响成一片。得水爹和漂漂爸费了好大劲儿才把李得水拽出筏子。

  “孩子,好样的!”得水爹连连点头。

  “李得水,你可吓死我了。”漂漂挤上前来,和李得水紧紧拥抱在一起。旁边,得水爹和漂漂爸两双大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

  1987年,一支黄河漂流探险队在得水爹的指挥下顺利通过了砥柱湾。那一年的那一天,漂漂的大哥出生了,叫作“黄河”;几年后二哥出生,叫作“闯闯”;后来出生的她被唤作“漂漂”。


( 编辑:tl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