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1日
当前位置: 首页 > 网评频道 > 市媒网评 > 正文

农业发展的创新和赋能

胡文超
来源: 发布日期:2025-11-06   打印

  上海作为全国最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不仅有高科技产业和CBD,现代农业的发展成就同样走在全国前列,是一位“种田能手”。虽然面临土地资源紧张、人力短缺等限制,但上海农业以“都市化农业”战略为导向,以服务城市供给为目标,正从传统生产向高科技、高附加值转型,高标准农田占比达76%,蔬菜自给率约40%,年产水果30万吨,拥有“南汇水蜜桃”“马陆葡萄”“上海青”等地理标志产品,形成完整产业链。

  上海现代农业得益于科技体系的支撑,如浦东的“无人农场”,通过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机器人等先进技术,以农场设备和作业流程的远程及全自动化控制的生产模式,人力减少了三成至五成,产量却增加了10%,实现了成本降低与产量提升。全市拥有多座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与智慧农业示范基地,从节水抗旱稻、设施蔬菜和种源培育,到智能温室、无土栽培,都正逐渐应用于田间地头。

  究其根本,上海现代农业的发展成就缘于无人能及的科技含量,更来自制度创新。他们的“政府托底保障+集体统筹经营+农户利益共享”发展机制,既保留了家庭承包制的内核,又为机械化、集约化生产扫清障碍,通过智慧农业、高标准农田建设,实现产业融合的蓬勃态势。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如今,传统农业发展耕地分散化、碎片化的现状不利于资金与技术的集中投入,有关部门应该着力研究农业领域的制度创新,因地制宜,激发科技赋能的活力,让农业发展和龙头企业结合起来,带动绿色农业、数字农业的发展普及,提高农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进一步促进农民增收。


( 编辑:tl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