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25日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区域 > 正文

再来河南看制造业 总书记出了怎样一张考卷 | 豫观察

来源: 发布日期:2025-05-23   打印

  5月19日至20日,习近平总书记又一次来河南考察。

  正值“十四五”“十五五”交接的关键之年,本次河南之行,无疑意义重大。

  就在上月底,总书记刚刚主持召开了部分省区市“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座谈会。

  作为本次会议后首次国内考察,我们能从中读出怎样的信息?

  01

  关键之年,总书记来河南看制造业

  19日下午,总书记首先来到洛阳轴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考察。这样的行程安排,体现出对制造业和实体经济的重视。

  在洛轴集团,面对充满朝气的职工们,总书记说:

  “中国式现代化要继续把制造业搞好,制造业技术要自己掌握,这样中国式现代化才能够真正实现,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梳理总书记历次河南之行,可以发现:尽管关注点各有侧重,但制造业和实体经济,始终占着很大分量。

  2014年5月,“十二五”即将迎来最后一年,总书记在中铁装备考察时,作出了“三个转变”的重要指示,为引领中国制造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要加大投入、加强研发、加快发展,努力占领世界制高点、掌控技术话语权,使我国成为现代装备制造业大国。”殷殷嘱托,从中原大地发出,激励着中国制造业挺起脊梁。

  2019年9月,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期间,来到郑煤机集团。彼时的中国,正处于“十三五”即将收官之际。而总书记再一次针对制造业和实体经济发展,作出重要指示:

  “要坚定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强自主创新,发展高端制造、智能制造,把我国制造业和实体经济搞上去,推动我国经济由量大转向质强,扎扎实实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可以说,每到关键之年,总书记都会来河南看制造业。

  如今,在“十四五”“十五五”交接的关键节点,总书记再来河南,这种对制造业发自内心的关注,定会进一步增强人们对中国经济未来的信心。

  02

  中国制造前进之路,河南从未缺席

  总书记为何来河南看制造业?

  不仅因为河南曾是老工业基地,有着众多的“共和国长子”,更因为河南按照总书记所指的方向,一直走在前列。

  以郑煤机为例,如今已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煤矿综采技术和装备供应商、国际领先的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其液压支架和智能化工作面市场占有率稳居行业第一,是中国制造里,当之无愧的“隐形冠军”。

  中铁装备生产的盾构机产品,产销量连续8年世界第一,同样用市场说话,让世界见证着中国制造的含金量。

  而总书记这次去的洛轴集团,虽是老厂,但老师傅“新本领”,走出了高质量发展的新路。

  如今,洛轴集团高端轴承产值占企业总产值比重达70%,研发的盾构机系列主轴承打破了我国盾构机主轴承全部依赖进口的局面。

  一个个高精尖的轴承,就像大国重器的“关节”,支撑着中国制造的向上之路。

  也正是在洛轴集团,总书记发出这样的感慨:“我们坚持走发展实业的道路,过去都是洋火、洋皂、洋铁,后来变成全世界第一大制造国,这条路是走对了。”

  在报道总书记本次考察时,央视《新闻联播》的画面中,有这样一个镜头,上面写着:“国家重点工程洛轴从未缺席”。

  “从未缺席”这四个字,也正是河南作为中部大省,在中国制造业崛起过程中,勇于担当的写照。

  03

  下一个五年,河南如何答好考卷?

  “十五五”即将交接,总书记如今又来河南。

  而他所提出的“继续把制造业搞好”的嘱托,不仅是一篇更大的文章,也是河南必须答好的一张考卷。

  对河南来说,要如何做,才能完成总书记的重托?

  做强“中生代”、培养“新生代”,无疑十分重要。

  如今的河南制造业,整体向好。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制造业增速,维持着高增长的态势。

  但与此同时,在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等指标上,还与山东、江苏、浙江、广东等强省,存在一定差距。

  河南也意识到了这种差距。

  就在不久前,中共河南省委办公厅、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河南省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其中提出,围绕重点产业链群建设,对创新型、专精特新、“独角兽”、“小巨人”、单项冠军等民营企业实施精准指导和常态化帮扶。

  当然了,河南的“新生代”制造业企业,普遍也很争气。

  比如成立不过五年多时间的人工智能企业中原动力,不仅帮助洛轴集团,完成了轴承生产线的数智化升级改造;还为宇通提供了以自研室外机器人控制器为核心的低速无人驾驶系统,助力其进军无人驾驶的新市场。

  而这种“中生代”“新生代”之间的强强联手,也让人对河南制造业的未来发展,更有信心。

  总策划:王仁海

  策划:卢慎勇 刘林军

  记者:夏继锋 梁德宝 宋迎迎


( 编辑:tl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