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马线上,礼让成风;社区食堂,关爱如常。城市颜值,有“里”有“面”;“好人”精神,潜移默化……在鹤壁,文明建设的触角延伸至每个角落,点滴之间彰显城市温度,映照市民风尚。 文明新风拂面至 7月14日中午,在鹤壁市淇滨区长江路街道福兴社区的日间照料中心,肉丝盖面、鸡蛋盖面等香气四溢的主食整齐摆放着。社区工作人员热情招呼前来用餐的老人,老人们围坐桌旁,边吃边聊,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有了社区食堂,天热不想做饭时,下楼花8元钱就能吃到饱,方便得很!”放下碗筷,居民魏国生笑着对记者说,他近日经常到社区食堂用餐,这份便利让大家倍感舒心。 社区是城市文明的缩影。近年来,鹤壁市将一刻钟(15分钟)生活圈建设作为文明城市创建的重要抓手,累计改建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和日间照料中心307个,建成淇河书屋162座,改建公园游园210个,新增绿地面积510余万平方米。 从日常着眼、从细节突破。鹤壁市创新治理手段,紧盯治理末梢,不断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持续增进民生福祉,激发市民“主人翁”意识。 在山城区红旗街街道核心地段,长700米的朝霞街南巷曾经被周边违建的安全隐患笼罩。2021年实施改造后,街道拆除违建、重塑空间,融入“爱情”主题:青砖记忆墙镶嵌老照片,重现20世纪婚庆场景;“爱情邮筒”“时光隧道”等景观吸引年轻人打卡,成为该区首个街巷型网红地标。 老街巷承载民生烟火与城市记忆。为打造更宜居环境,鹤壁市聚焦“栖居焕新”,推动294个老旧小区实现“逆生长”,79条背街小巷焕发新活力。通过解决群众身边的“关键小事”,让幸福在家门口升级。 和美之花满城开 “我们小区商业街后墙排污管道损坏,污水横流。我通过小程序反映后,有关部门很快修好管道,还清洁粉刷了墙面。”淇滨区福汇佳苑小区居民张先生曾多次通过“啄木鸟·拍客”微信小程序反映日常生活中发现的问题,总能迅速得到整改反馈。 这样的场景在鹤壁已成常态。自发起城市文明建设“啄木鸟”征集令以来,全市超万人次积极通过“随手拍”等方式反映问题,传播文明新风。 如今,文明城市创建不再是政府的“独角戏”。逾25万名市民加入文明实践志愿队伍,常态化开展交通文明、理论宣讲、义演义诊、移风易俗、清洁家园等各类文明实践活动;累计选树各类先进模范近2万名,其中“中国好人”32人、“河南好人”75人、“鹤壁好人”1266人。模范好人群体,已成为鹤壁市城市文明闪亮的精神坐标。 不只在城市,文明之花同样绽放在乡村。目前,鹤壁894个行政村全部完善“一约四会”,开展移风易俗“三项提升”行动,表彰市县乡村“光荣榜”2.3万余人,进一步弘扬了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今年5月,鹤壁市荣膺“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称号。荣誉背后,是该市始终坚持“十有城市”建设理念,以时代新风赋能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的不懈努力。从“文明城市”到“城市文明”,鹤壁从未停下脚步。如今,这座承载着人民美好生活向往的北方城市,正与市民携手,执文明之笔,共同描绘幸福未来。 ( 编辑:tln ) |
人民城市 文明风采丨一刻钟生活圈里有新风
来源: 发布日期:2025-07-16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