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端新闻记者 孙超 通讯员 姬冠鹏
科技赋能,“望天收”成“慧种田”,种地也能不花大力气;“富硒黄金链”熠熠生辉,延伸高附加值产业链,小麦也能“身价”倍增;田村相融,绘就农旅结合新景,小乡村也能成网红农旅小镇。7月18日,在叶县,顶端新闻记者见到了一片充满“硒”望的麦田和一幅“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产业兴农、田村共富”的乡村振兴新画卷。 良田升级,科技赋能丰产增收 “今年虽然受干旱影响,但富硒小麦亩产还在1000斤靠上,每斤至少比普通麦贵1毛多!”7月18日,在叶县仙台镇大李庄村,种粮大户徐中明站在田埂上笑容灿烂地说,他流转的百亩良田,深嵌在这片高标准农田核心区里。 丰收的喜悦背后,是田间地头的“科技交响曲”:智慧农业物联网中心、虫情监测站、土壤传感器静立一旁,信息在“云端”流淌。“以前凭经验,现在靠‘数据’。”徐中明感慨。电卡一刷,水肥一体机自动浇灌;无人植保机腾空,日喷施500余亩;庄稼长势、土壤墒情尽在指尖掌握……叶县96万亩高标准农田,正从“粮田”变“良田”,“望天收”成“慧种田”。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让这个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常年稳产70万吨以上,位居平顶山市之首,更成为打造“绿色富硒小麦第一县”的坚实根基。 富硒增值,产业链条焕发新机 是什么让小麦“身价”倍增?叶县创大面业公司生产车间里,面香浓郁。流水线上,富硒面粉化身富硒热干面,每斤售价高达20元。 “密码”藏在地下——依托沙河、漂麦河等流域富硒土壤的天然禀赋,叶县攥紧68万亩绿色种植基地,去年,推广种植了10万亩绿色富硒小麦,使得小麦的价格每斤一度高出市场价0.4元。今年,叶县又投资800万元,发展绿色富硒小麦12万亩。 好粮如何变好产品、卖上好价?叶县政府投资4.3亿元“筑巢引凤”,高标准建设叶县金创富硒小麦产业园,旨在加大富硒小麦“吞吐量”,破解其“出口”难题。 廉村镇王店村的高要广深有体会:“种富硒麦,不愁卖!订单直接到厂,一亩多赚百来块。”告别了昔日劳心费力的“价比三家”,订单农业让他更安心。
在叶县,富硒的价值链还在延伸:以富硒小麦基料培育的羊肚菌丝,制成菌粉后身价陡增,每公斤逾千元。一条集种植、加工、高值化产品于一体的“富硒黄金链”正熠熠生辉。 田村相融,农旅结合绘就新景 在叶县农村,硒麦带给人们的惊喜远不止这些。在不远处,曾经默默无闻的的西马庄村,如今华丽转身成了网红打卡地“硒麦小镇”。步入仙台镇的硒麦小镇和美乡村先导区,“共富工坊”“小XI带你游”“XI有时光”、咖啡馆点缀田间村落,与广袤麦田相映成趣。 “我们请来高手,用‘运营前置+需求定制’讲好新故事。”仙台镇党委书记李帆道出农旅融合的巧思。 叶县借力“千万工程”,不搞大拆大建,而是深挖各村特色,在高标准农田核心区土地上精雕细琢:西马庄村画虎、炭粉彩画技艺悠长,乡村记忆馆、农耕长廊、画室与粮蔬示范园相得益彰;大李庄村引澧河水入村,清水塘、桃花岛畔,麦田艺术馆、特产馆悄然生长;吴哲庄村弘扬“孝心饺子宴”,乡村大食堂、孝贤共享菜园传递着浓浓温情……粉刷成大地色的村墙与农田浑然一体,沉浸式农业教育中心里,种子生长的动漫引人入胜,百谷产品馆陈列乡土精华。 “村中有田,田中有村”的网红打卡地已然成形。西马庄党村支书司志阳感触最深:“高峰时一天游客上万!网红们在麦浪里直播,夜市也红火起来。” 年接待百万游客的硒麦小镇,绘就了一幅农旅深度融合、田村共享富裕的生动画卷,为这片充满古韵与新机的沃土,勾勒出更广阔的“硒”望未来。 ( 编辑:ycl ) |
富硒麦,不愁卖!到叶县探索小麦“身价”倍增的秘诀
来源: 发布日期:2025-07-20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