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14日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区域 > 正文

特刊 | 豫卢同行 共话未来

来源: 发布日期:2025-09-13   打印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2014年,郑州至卢森堡国际货运航线的开通,架起一条互联互通的空中桥梁。一头是活跃的东亚经济圈,一头是发达的欧洲经济圈,双方合作领域不断拓展,合作潜力持续释放。如今,这条航道不断延展,从航空货运之路,扩大到金融、经贸、人文等多个领域的开放之路,交流成果日益丰硕。

  今天,本报倾力打造豫卢合作专题报道,为您全景式解读这段横跨亚欧大陆的共赢传奇。

  目前

  郑州—卢森堡“空中丝绸之路”常态化运营8条洲际货运航线

  通达24个国家200多个城市

  截至8月底

  卢森堡货航在郑累计货运量突破9.4万吨

  从一条航线到全球生态圈

  丝路架起中欧合作金桥

  

  郑州机场航站楼。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郭北晨

  卢森堡当地时间9月12日,郑卢“空中丝路”再结硕果——《中豫航空集团有限公司与卢森堡货航“双枢纽”建设战略合作备忘录》正式签署,双方将重点从“空中丝路”合作模式、可持续航空燃料、物流仓储合作等方面进一步推进合作,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增强郑卢“双枢纽”辐射力、影响力,提高河南与卢森堡、河南与欧洲间互联互通水平。

  开拓一条物畅其流的“空中丝路”,并非一日之功。

  2014年,中豫航空集团所属河南航投收购卢森堡货航35%股权,为我省引进了第一家国际一流的全货运航空公司,确立了“构建以郑州为亚太物流中心、以卢森堡为欧美物流中心,覆盖全球航空货运网络”的“双枢纽”战略,开启了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空中丝绸之路”的探索与实践。

  2017年6月1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会见卢森堡首相贝泰尔时表示:“要深化双方在‘一带一路’建设框架内金融和产能等合作,中方支持建设郑州—卢森堡‘空中丝绸之路’。”

  2022年2月6日,习近平会见卢森堡大公亨利时表示:“欢迎卢森堡企业对接中国新发展格局和新开放举措,深入挖掘高新技术、绿色经济等领域合作潜力,做大做强中卢货运航线‘空中丝路’。”

  不沿边、不靠海,一条航线承载着一个内陆省份“向空而生”的勇毅决心。从2017年至今,郑卢“空中丝路”增运力、拓网络、保畅通,网络辐射面和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畅通“大物流”、发展“大产业”、构筑“大平台”。

  ——航线网络持续完善。目前,郑州—卢森堡“空中丝绸之路”常态化运营8条洲际货运航线,通达24个国家200多个城市,搭建起“一点连三洲、一线串欧美”的航线网络。

  ——货运业务稳中有进。今年前8个月,郑州机场累计完成货邮吞吐量61.6万吨。其中,国际地区货邮吞吐量达39.9万吨,同比增长39.7%,占郑州机场总货邮吞吐量的64.8%。截至8月底,卢森堡货航在郑累计货运量突破9.4万吨。

  ——人文交流愈加频繁。2018年11月至2019年4月,“华夏文明之源——河南文物珍宝展”在卢森堡展出;2024年3月至8月,“小而美——卢森堡文物精品展”在河南博物院举办;2022年和2024年,两地先后举办了郑州—卢森堡“空中丝绸之路”国际合作论坛。

  从物流往来,到人心相通。郑州和卢森堡的交流合作范围扩大到金融、经贸、人文等多个领域。以郑卢合作为样板,借鉴其成功经验,“双枢纽”模式也复制到郑州至匈牙利布达佩斯、马来西亚吉隆坡、新加坡、沙特利雅得、泰国曼谷等国际航空枢纽。

  “我们公司主要代理大西洋鲑鱼、帝王蟹等生鲜水产进口,现在郑州机场的航线网络越织越密,我们进口也有了更多的选择。”郑州邦达天原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机场操作部负责人赵梦佼说,郑州的区位优势明显,货物从郑州航空口岸提离后,可以快速运输到客户手中,业务也就越做越顺、越做越多。

  依托“一点连三洲、一线串欧美”的航线网络和内陆枢纽优势,郑州机场1小时航空圈可辐射全国一半以上经济总量,2小时航空圈覆盖全国92%的人口和95%的经济总量,为生鲜、冷链、跨境电商等高时效性货物提供了高效物流通道。郑州机场海关为生鲜产品开通“绿色通道”,采取提前申报、优先查验等便利化措施,确保生鲜货物放行“零延时”。

  复制推广郑卢“双枢纽”合作经验,是进一步拓展航线网络、提升枢纽量级的重要抓手。

  “当前,我们正按照省委、省政府战略部署,积极推广‘双枢纽’模式到全球其他地区。”中豫航空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明超表示,将以郑州国际航空货运枢纽为支点,通过高效便捷的航空物流通道,打造优质对外合作平台,为我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积极融入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郑卢“空中丝路”升级跨境资本新航道

  郑州—卢森堡货运航线的“郑州号”全货运飞机。 河南日报资料图片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杨凌 赵同增

  一条横跨亚欧的“空中丝绸之路”,正因金融活水的注入而愈发澎湃。

  卢森堡当地时间9月12日上午,《郑州航空港区管委会、中国银行(欧洲)有限公司、中国银行河南省分行三方战略合作协议》(以下简称《协议》)的正式签署,标志着郑州—卢森堡“空中丝绸之路”建设从物流畅通、贸易往来迈向金融互联互通的新阶段。

  这也是郑州航空港继获批河南省首个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基金及基金管理人双试点、落地全省首只QFLP——河南郑卢空铁“双枢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后,再次以创新实践引领我省金融高水平对外开放,将为“空中丝绸之路”建设注入新动力。

  金融赋能

  多领域深度合作激活产业发展新动能

  “这是郑卢‘空中丝绸之路’首个三方金融赋能合作方案。”签约现场,省商务厅厅长王振利表示,《协议》作为首个打通中国内陆核心区域、欧洲金融中心、中资银行境内外网络的联动通道,未来将持续引进欧洲企业落户郑州航空港,在跨境金融服务、国际资本引入、国际品牌共建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

  根据《协议》,三方将深化中欧经贸合作,推动郑卢“空中丝绸之路”建设走深走实。

  ——围绕郑州航空港外向型企业在跨境结算领域需求,共同探索优化跨境供应链资金融通与收付款等流程,洽谈离岸金融服务在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等产业领域的合作新模式,为港区企业提供定制化、全链条跨境金融服务。

  ——依托郑州航空港QFLP双试点政策优势,联动卢森堡国际金融中心的资本枢纽功能,引入跨境基金合作等国际金融资源,支持境内外优质项目落地航空港。

  ——发挥卢森堡国际金融中心优势地位,联合举办多形式、多渠道宣讲对接活动,重点推介郑州航空港开放政策、产业机遇及“空中丝绸之路”合作前景,进一步提升航空港在国际投资领域的吸引力与影响力。

  战略协同

  三方“强强联合”打通中欧金融新通道

  “《协议》汇聚了来自中国内陆、欧洲金融中心及中资银行境内外网络的三大关键力量,构成了覆盖政策、资本与市场的铁三角。”省发展改革委主要负责人如是评价此次合作的战略意义。

  他分析,郑州航空港区管委会作为国家级实验区管理者,承载着推动内陆开放的战略使命,其政策引导、产业规划及对本地企业需求的整合能力,为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国银行(欧洲)有限公司(中国银行卢森堡分行)历经40余载深耕,在欧洲拥有深厚的网络资源与资本渠道,成为服务中资企业“走出去”和欧洲企业“引进来”的金融桥梁。

  中国银行河南省分行则是“百年老店”,早在1913年就在河南设立首家驻豫机构,拥有覆盖全省513家各级机构及超8000亿元的本外币资产规模,对河南本地市场有着深刻的理解与强大的本土化服务能力。

  “三方高效互补,将为河南企业‘走出去’和欧洲资本‘引进来’提供系统化金融服务支持,共同承担起连接中欧资本与产业资源的战略使命。”业内人士评价,这将进一步强化郑州航空港连接中欧的资金流、物流、信息流的枢纽地位,吸引更多国内外优质企业入驻,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增强对河南整体经济发展的辐射带动效能。

  示范意义

  打造“郑卢合作样板”开辟内陆开放新路径

  从最初的物流通道、到如今的商贸往来,再到金融互联,“空中丝绸之路”正在成长为一条贯通亚欧的综合性经济大走廊,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注入新活力。

  “《协议》赋予了‘空中丝绸之路’新的内涵。”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管委会主任田海涛表示,其价值远超单一项目合作,具有深远的示范意义。

  《协议》创新了内陆开放的模式。传统的内陆开放多依赖物流通道建设,而郑卢合作探索出了一条通过金融赋能提升开放能级的新路径。通过打通欧洲金融中心与中国内陆的资本通道,让内陆地区也能直接对接国际金融市场,获取全球化发展的金融动力。

  《协议》还构建起内外联动的合作新范式。三方合作模式实现了政策、资本、市场的完美结合:郑州航空港提供政策引导与产业承载,中国银行(欧洲)有限公司带来欧洲资源与网络优势,中国银行河南省分行贡献本土化落地专业能力,“三位一体”的协作模式将为其他地区开展国际合作提供可资借鉴的框架和路径。

  昔有郑卢“空中丝路”,国际货运航线通达24个国家200多个城市,架起东亚和欧洲互联互通的空中桥梁,让中原腹地与世界紧密相连。

  今有郑卢“金融之桥”,领跑跨境金融新赛道,助力国际资本引入、平台公司出海、国际品牌共建,为中欧产业发展引来源源不断的“活水”。

  金融活水奔涌,产业动能澎湃。这条横跨亚欧的“空中丝绸之路”,正因金融赋能而更具活力、更富韧性,必将为内陆地区通过金融联动融入全球经济体系,创造出可借鉴的“郑卢合作样板”。

  郑卢“空中丝路”

  首个制造业项目落地航空港

  “郑州—卢森堡”国际货航。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杨凌 赵同增

  卢森堡当地时间9月12日上午,随着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管委会主任田海涛、卢森堡SolarCleano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克里斯托弗·蒂默曼斯代表双方在协议上郑重签字,卢森堡SolarCleano光伏清扫机器人研发生产总部基地项目正式落地郑州航空港,这是郑州—卢森堡“空中丝绸之路”首个落地国内的制造业项目。

  SolarCleano公司是一家专注于光伏清扫机器人研发与制造的卢森堡企业,成立于2017年,年均营收约1亿欧元,其产品通过自动化清扫技术显著提升光伏发电效率,已推广至全球87个国家和地区,曾获《时代》周刊2022年度最佳发明奖。

  项目落地后,SolarCleano公司将在郑州航空港设立全资组装生产线,建设光伏清扫机器人生产基地,并适时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双方将致力于打造中卢经贸合作示范项目,未来三年计划向国内交付500台光伏清洁机器人。目前,该项目已完成公司注册,首期有望在2026年一季度投产,并力争在2026年郑州—卢森堡“空中丝绸之路”国际合作论坛举办前实现首台机器人产品下线。

  又讯当天上午,卢森堡FALLPROTEC高空安全防护系统生产及研发基地项目同时签署,成功落地郑州航空港。

  FALLPROTEC公司是高空安全防护系统国际领先企业,业务范围覆盖全球65个国家,设有4个分支机构,拥有来自17个国家的销售人员和工程团队。公司获得欧洲、英国、加拿大、美国和中国等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安全标准认证证书,产品性能卓越。得益于郑州航空港显著的营商环境、开放程度、枢纽和制造业基础优势,FALLPROTEC公司计划在郑州航空港建设高空安全防护系统生产基地及研发中心。

  “SolarCleano、FALLPROTEC公司项目在郑州航空港进行本土化生产和研发,将对河南乃至全国绿色能源转型和产业链发展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省发展改革委负责人表示,双方共同努力打造中卢经贸合作示范项目,将有助于河南进一步抢占新质生产力发展新赛道,深化拓展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形成更具竞争力的内陆开放新高地,为卢森堡乃至欧洲的企业来华投资打造互利共赢、共建共享的高质量营商环境。

河南日报1.jpg


( 编辑:tl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