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峡地处豫晋陕交汇处 是黄河入中原的“第一站” 境内有多条黄河一级支流 文化底蕴深厚 文物资源丰富 9月21日 “何以中国·黄河安澜” 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媒体采访团一行 来到三门峡庙底沟遗址博物馆 1921年 位于三门峡市渑池县的 仰韶村遗址 迎来科学发掘的第一铲 中国现代考古学也由此发轫 它的发现与发掘是 新石器时代考古领域的重大突破 仰韶文化距今约7000年至5000年 是黄河中下游地区 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 它以发达的制陶工艺为人熟知 而庙底沟文化作为仰韶文化鼎盛期 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类型 达到了史前彩陶艺术发展的巅峰
这件出土于庙底沟遗址的 花瓣纹彩陶盆 敛口 斜折沿 尖圆唇 束颈 上腹部用黑彩绘出 宽带状多组交错的弧线三角 圆点 线纹等 组成一周连续的花瓣纹 盆身上的花瓣纹采用了共用的构图法则 花瓣纹是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彩陶上的 最具标识性的纹饰 在古汉语里 “花”“华”同音 “华”的本义为“花” 金文中“华”字的写法 就是花朵加上花蒂的样子 不少学者认为 庙底沟彩陶上的花瓣纹 或许就是华夏之“华”的由来
小口尖底瓶 是仰韶文化的代表性器物之一 这件出土于灵宝西坡遗址的小口尖底瓶 红陶制成 双环形口 器身细长 关于小口尖底瓶的功用 学界有多种观点 如汲水器、酿酒器、葬具等
这件月牙纹彩陶罐 是仰韶村遗址第三次考古发掘时 出土的唯一一件完整器 质地为细泥红陶,表面被打磨光滑 腹部均匀勾勒了14个月牙纹 根据现代科学的计算 月牙到满月的过程就是14天18个小时 说明在6000年前 先民们已经掌握了一定的 天文知识和月亮变化的规律
旋纹由弧边三角 圆点 勾叶组成 以两方连续式图案为主 首尾相连 无始无终 丰富多彩的纹饰 记录下先民们的生活智慧 精神信仰与审美追求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考古文博系 韩建业教授指出 在距今约6000年前 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向外影响 为后来统一中国的建立打下了重要根基 形成了“早期中国文化圈” 或者文化意义上的“早期中国” 记者:别培辉 袁月明 制作:周连涛 新华网 新华社河南分社 联合出品 ( 编辑:tln ) |
何以中国 黄河安澜|在庙底沟遗址,寻迹“华夏”的“华”
来源: 发布日期:2025-09-23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