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08日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区域 > 正文

我建的港口让“豫货出海”更快捷丨一起上云端

来源: 发布日期:2025-10-05   打印

  《河南新闻联播》今天继续推出“奋进新河南”特别节目。今天的“一起上云端·瞰项目”,我们到正在建设的周口港小集作业区看一看。不到两年的时间,小集从一个沙颍河畔的小村庄加速变身,成为全省排名第一的智慧大港口。

  从万米云端俯瞰看周口港小集作业区一期工程,宛如一幅铺展在大地上的巨型工笔画。2000多亩的作业区,24万平方米的堆场,我省首个百万级专用集装箱码头正在加速成型。

  中交二航局周口港项目水车司机 孙刘蛋:以前这边就是一条小水泥路,我们通船的小码头,然后现在变成这样是蛮惊喜的,现在感觉还是像在梦游似的。

  让小孙感到惊喜的是项目总工程师刘炎带领团队创造的。刘炎曾参与建设了国内多个海港和内河港,周口港是他在河南做的第一个项目。在他眼里这个项目规模不算太大,他面临的压力是20个月超短的项目工期。

  中交二航局周口港项目总工程师 刘炎:从去年的4月3号开工仪式进场之后,然后到今年年底投产使用,2000亩的这个用地,一般都是3年甚至3年以上,这种不到两年的时间建成的非常少,工期非常紧张。

  周口港小集作业区是中原腹地第一个按百万级专用集装箱码头定位的高标准港口项目,共规划建设22个2000吨级泊位和支持保障区,年综合通过能力达176万标箱。其中一期建设13个泊位,设计年吞吐量107万标箱。建成投用后,周口港将成为立足国内、服务西北、面向世界的专业化集装箱水陆联运枢纽,切实承担起“豫货出海”的战略使命。为了这个目标,他带领项目部不断优化施工方案,加班加点抢进度。

  中交二航局周口港项目总工程师 刘炎:因为这个工期压力,可以说是每天都在调度每天都在调整,整夜都会思考这些事情。

  随着项目的紧张推进,原来的麦田上盖起了指挥中心,老河堤上建起了新码头,村子搬迁后成了集装箱堆场,小集村渐行渐远,小集作业区越来越清晰。

  中交二航局周口港项目总工程师 刘炎:我们这个码头平台全长是1.089米,我们现在已经建设了80%左右,年底就可以通航。

  小集作业区依沙颍河而建,除了通航,河道还承担着行洪的职能。针对沙颍河河道不是很宽的现状,刘炎把建造传统码头的下横梁结构优化成了桩帽式结构,达到两全其美的效果。

  中交二航局周口港项目总工程师 刘炎:下横梁是一个整体式的,这是传统的一个高桩码头一个设计理念,现在就是取消了这一块,形成了一个单独的一个个的桩帽, 过水面积就大大增加了。

  作为内河航运第四代港口,码头上还采用了智能操作和设备控制系统,通过远程控制就能实现港口装卸作业。

  上海振华重工周口港港机设备现场负责人 李磊:原来都是那种箱型梁,此次我们结合周口港这个码头的泊位特征,特意设置了全管系的门框结构,可以减小整机的自重,降低风阻。

  目前,周口港小集作业区已完成3台岸桥和4台自动化轨道吊的安装,通电调试正在进行。港池开挖与土方回填进度过半,码头平台后平台横梁安装、空心板架设接近尾声,堆场、指挥中心建设等正在加速推进。

  中交二航局周口港项目总工程师 刘炎:就在我们堆场的南侧,紧挨着就是建设铁路专用线,建设完成之后,将与我们的码头既有的高速公路,共同形成公、铁、水联运的局面。我们还是很有信心完成港口的100万年度标箱的目标。


( 编辑:tl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