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乱科普小知识

您当前位置:首页 > 疾控中心 > 正文
发布日期:2023-05-23 15:19:50
  霍乱属于甲类传染病。中国只有两个甲类传染病,霍乱就占了一个名额,另外一个是鼠疫。历史上霍乱总共流行了7次,死亡率高达50%。人类虽与霍乱抗争了200多年,也付出了2000多万人的生命,但仍然没有把它消灭。
  霍乱是什么呢?
  霍乱是由霍乱弧菌引起,表现症状以腹泻为主,甚至肚子不疼就开始腹泻,水样大便,也会伴有呕吐症状出现。发病急、传播快,被污染的水源及海产品都可以作为传播途径。剧烈腹泻往往对人体造成较大危害,严重的病例每个小时的大便量可以达到一公斤,而我们身体才有五公斤血液,试想每小时少一公斤,多长时间就能把身体脱干?这样的急性脱水,会迅速导致生命危险,也是霍乱最为凶险的原因之一。
  每年,估计有300万至500万霍乱病例,另有10万至12万人死亡,每年6到9月是霍乱的流行高峰期。霍乱弧菌存在于水中,最常见的感染原因是饮用被患者粪便污染过的水。
  霍乱弧菌能产生霍乱毒素,造成分泌性腹泻,即使不再进食也会不断腹泻,洗米水状的粪便是霍乱的特征。在临床上的表现是出现剧烈泻吐,严重脱水,致使血浆容量明显减少,体内盐分缺乏,血液浓缩,出现周围循环衰竭。由于剧烈泻吐,导致电解质丢失、缺钾缺钠、肌肉痉挛、酸中毒等,甚至会发生休克及急性肾衰竭。
  霍乱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1.水传播
  水在传播霍乱时起主要作用。在卫生条件差的地方河渠、湖水、井水和港湾海水等极易受到污染。用生水漱口、洗刷食具、浸泡蔬菜、水产品等习惯增加了霍乱经水传播的机会。经水传播呈现暴发性流行,病人多沿着被污染的水源分布,在水体含菌浓度较低或细菌毒力较弱、人群免疫力较高的地区,也会出现散发病例。
  2.食物传播
  霍乱可通过食物传播。食物传播霍乱的作用仅次于水,但在已有安全饮用水的地区,轻型和临床型病人,污染食物而引起传播的作用可能更为突出。
  3.生活接触传播
  与病人或带菌者直接接触或接触了被霍乱弧菌污染的物品也可发生霍乱。接触传播多在人员密集、卫生条件差的情况下发生,常在小范围内引起感染,常出现一户多例现象,但此型传播与食物型、水型传播不易截然分开。
  4.昆虫传播
  本病流行时苍蝇可以带菌。有人曾从染有霍乱的疫船以及从疫区中捕获的苍蝇身上检出霍乱弧菌。
  如何有效预防霍乱呢?
  1.健康教育:要大力加强以预防肠道传染病为重点的宣传教育,提倡喝开水,不吃生的、半生的食物,生吃瓜果要洗净,饭前便后要洗手、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2.免疫接种:目前尚无理想的、保护效果较好和保护持续时间较长的霍乱菌苗,因此不提倡使用过去沿用的霍乱疫苗用于霍乱的预防。
  3.加强饮用水卫生:要加快城乡自来水建设。在暂时达不到要求的地区,必须保护水源,改善饮用水条件,实行饮水消毒。
  4.抓好饮食卫生: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特别要加强对饮食行业(包括餐厅、个体饮食店、摊等)、农贸集市、集体食堂等地方的卫生管理。
  (三门峡市疾控中心卫祎丽供稿)

  打印
  • 早安三门峡

  • 官方微信

  • 新浪微博

  • 腾讯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