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05日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本地 > 正文

走在追寻红色记忆的路上

来源: 发布日期:2015-09-14   打印
  “2014年9月22日,开车到大王镇,毛书记和小乔陪同,去了贺村、王和等村查找抗日八义士,其中仅有乔乐道有后人,讲了很多……”近日,灵宝市区年近七旬的彭军平向记者展示了一本巴掌大小的册子,上边密密麻麻记录着他多年寻访英烈遗踪的线索,虽然只言片语,却是他心中最宝贵的记忆。
  
  彭军平是灵宝市政协退休干部,10多年前开始研究灵宝本地的革命历史,多年来访遍灵宝15个乡镇的100多个村庄,奔走于晋陕豫三省的90多个县市,只为给那些曾经在崤函大地上抗击日寇、奋勇杀敌的爱国志士们寻找存在的证据。彭军平是苏村人,从小听着父辈讲抗战故事长大。“那些英烈为国为民血洒战场,这段历史应该被永远铭记,受世人缅怀。”彭军平说,他从2000年开始搜集整理有关战争史料,工作之余走遍灵宝的村村寨寨,挖掘出许多抗战时期灵宝军民奋勇抗敌的故事,寻找到大批革命先烈英勇献身的珍贵资料。
  
  2013年10月,彭军平受邀筹建灵宝市革命烈士纪念馆,2014年再次受邀筹建灵宝市抗日战争纪念馆。大王镇贺村87岁的村民王庚善说,筹建纪念馆期间,彭军平光是往他家就跑了20多趟。“老彭非常认真负责,他是一个尽心尽力的‘仔细人’。”大王镇党委副书记王栋亲眼见证了彭军平筹建抗日战争纪念馆时的艰苦付出,被他的工作态度和人格魅力所折服,“他做的事都是好事、善事,彭老师为贺村、为灵宝作了大贡献”。彭军平辗转各地,拜访了多位年逾古稀的战争亲历者和知情者。“时间不等人啊。”他时常担忧,随着这些老人年事渐高,留给自己的时间也越来越少,寻访英烈事迹已进入争分夺秒的阶段。为访知情人,彭军平出差住最便宜的小旅馆,天不亮就守在当地民政局前等着。两年多来,风雨无阻,自费扫描、拍照的文献资料就有近千页,亲手抄摘的小册子也装满了一个大箱子。
  
  今年清明节,来自西安的潘养宽在灵宝市烈士陵园里终于见到了他三叔的墓——68年前牺牲在灵宝的烈士潘佐民。10多年前,彭军平就已搜寻到潘佐民牺牲在灵宝的英勇事迹,多年来一直苦苦寻找一张他的遗像未果。而潘养宽这十几年来也一直在寻找三叔的踪迹,偶尔在灵宝烈士名录里发现了潘佐民的名字后,便迫不及待地联系了彭军平。“又一个心愿了了。”彭军平感到由衷的欣慰,“还有李增荣、丁健民、王彬、张云……至今没查到他们的生平籍贯,我心里都记着一本账。只要有机会,还要继续找。”
  
  一路探访,一路追寻。在灵宝各部门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大力协助下,灵宝市革命烈士纪念馆和抗日战争纪念馆相继建成,面向公众开放,英烈们的英雄事迹得以展示、流传,以便后世瞻仰、怀念。看到这一切,彭军平心中十分宽慰。

( 编辑:x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