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02日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本地 > 正文
“乡村振兴一线见闻”系列报道之七

和美乡村“果当家” 四季财源“枝头挂”

来源: 发布日期:2025-08-01   打印
  “乡村振兴一线见闻”系列报道之七
 
  和美乡村“果当家”四季财源“枝头挂”
 
  文/图 本报记者 何东升
 
  
 
  夏日骄阳似火,灵宝市寺河乡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先导区建设现场同样热度“爆表”。项目工地上,施工人员不惧酷暑,争分夺秒抢赶进度,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
 
  寺河山平均海拔800至1300米,昼夜温差大、光照时间长,年降雨量适中。独特的自然条件,让它成为苹果的最佳适生区,享有“亚洲第一高山果园”的美誉。这里成熟的苹果栽培技术,孕育出的苹果色泽鲜艳、口感醇香、酸甜可口、软硬适中,以“脆、香、甜、美”闻名遐迩。寺河乡作为以苹果为主导产业的农业乡镇,苹果种植面积6万亩。



寺河山草果小镇广场
 
  作为全省首批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先导区,寺河乡立足特色产业和资源优势,聚焦“一点两线三片区”精准发力,以闫村五星党支部阵地为“一点”,依托东寺公路、S245道路这两条主要线路构建“两线”,打造苹果小镇产学研区域、闫村刘柏果文旅融合发展区域、镇区休闲文旅康养区域“三片区”,通过整合各方资金,层层压实责任,全力加快先导区建设步伐。
 
  近年来,辖区内的高山公司、秦硕公司及各村果品合作社等积极投入资金,用于建设民宿、新建矮砧果园等项目,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先导区建设注入强劲动力。
 
  站在寺河山上,漫山遍野的苹果树郁郁葱葱,枝头挂满果实,民宿项目也在加速推进。建设中的寺河乡闫村民宿改造项目于4月开工,预计8月竣工。该项目作为寺河乡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先导区建设中的第一批先行项目,改造盘活集体资产闲置房屋26间,新建房屋12间,致力于打造集乡村旅游、果乡研学和果园采摘于一体的苹果民宿项目。项目由寺河乡集体经济合作社联合社运营管理,依托闫村五星党支部阵地,创新“苹果+”模式,推动果品文旅深度融合,实现线上线下互动,以点带面推动全面发展。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海龙表示,该项目将为村民带来更多就业机会和收入增长点,助力乡村经济发展。
 
  在寺河乡苹果小镇,寺河山苹果产业联合社社会化服务综合体项目负责人李东阳介绍,该项目于6月开始改造,8月投入使用,涵盖苹果产业提质增效、统筹社会化服务、果品文旅融合等核心业务。在苹果产业提质增效方面,从品牌塑造、销售模式和生产管理三个维度发力;在社会化服务方面,项目努力为群众提供农资销售、果园管理、务工介绍、机械租赁、技术培训等全链条服务,形成产前、产中、产后一体化服务网络,降低生产成本和经营风险,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在果品文旅融合方面,依托苹果小镇、金城果会等特色IP,统筹盘活农旅资源,打造多元化果文旅产业集群。
 
  沿着寺河旅游公路一路前行,一处处微景观巧妙点缀,为游客增添了别样的风景。寺河乡坚持规划先行,将先导区规划与乡村建设、产业发展紧密衔接,以高水平规划引领高质量发展。依托6万亩优质苹果资源,深度挖掘苹果文化内涵,串联果园观光、采摘体验、苹果加工研学等特色项目,打造“春赏花、夏纳凉、秋摘果、冬赏雪”四季皆景的果旅产业链。同时,整合当地民俗文化、自然风光等资源,开发乡村民宿、农事体验、生态康养等文旅产品,构建融合发展新格局,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寺河乡项目建设着力打破传统产业发展模式,创新建立“国企+联合社+集体+农户”四位一体产业发展新模式。通过混合所有制公司——寺河联农富民果业开发有限公司,在体制机制、产业融合、服务创新等方面进行生动实践,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路径。目前,全乡23个项目建设正在有序推进。寺河乡正借着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先导区的东风,依托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以苹果产业为引擎,积极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

( 编辑:tl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