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11日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本地 > 正文

皓首读书终不辍 笔耕丹心映流年

本报记者 梁如意
来源: 发布日期:2025-08-11   打印

  在湖滨区前进街道六楼社区新欣小区,85岁的刘玉萍每天都会雷打不动做两件事:早上坐在桌前读书,下午写读书心得体会。阳光透过窗棂洒在她的头发上,像给这位老人镀了一层金边——谁能想到,这位戴老花镜还得凑到书本前才能看清字的老人曾一笔一画、五易其稿写出了30万字的长篇小说《母亲》,由出版社出版后,在三门峡市新华书店上架售卖。她还因此成为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

  走进刘玉萍温馨的小家,书架满满当当,最显眼的位置,摆着她的著作《母亲》。该书以感人的文学手法,表现了主人公苦难的家史。1943年,父亲被日本侵略军和汉奸杀害后,母亲用柔弱的双肩扛起整个家,含辛茹苦,历尽沧桑,把孩子拉扯大,最终完成了母亲的神圣职责。“写这本书是为了报答母亲养育之恩,报答党的救命之恩,也为了给人生留个纪念。”刘玉萍说。她陪伴母亲忍受一般人难以忍受的磨难,在母亲的言传身教下,逐渐养成了坚强睿智、爱憎分明、真诚善良的独立个性。

  生活的磨难,促使刘玉萍早早成熟,从十一二岁起,她就像大孩子一样懂得事理。她爱学习,上小学时,因为没有课本,她就借书来抄,因成绩优良,连跳两级。在学校时,她下午放学就拿着土喇叭筒,跟着老师站在寨墙上广播新闻。回到家后,她尽力分担母亲的劳累,家务事、地里活总是抢着干。节假日时候,积极参加生产队的劳动,经常帮助孤寡老人和盲人干活。

  20世纪60年代,刘玉萍以优异成绩考入陕县师范学校就读。这里丰富了她的学养,提高了她教书育人的本领。她在勤奋学习之余,还撰写文章,投寄许多稿件在各级报刊上发表。

  1996年刘玉萍光荣退休,她不像其他老人那样含饴弄孙,乐享晚年,而是退而不休,继续发光发热。当年,她参与了由共青团三门峡市委、市教委、市妇联、市关工委牵头组织的“三门峡青少年家庭教育研究会”,并担任副主任,讲师团团长,在三门峡各县(市、区)开展庭教育知识讲座50余场,办校外家庭教育知识培训两期,受益师生、家长6万余人次。

  刘玉萍退休前是拥有高级职称的三门峡育才小学语文老师,她酷爱阅读以及对教育事业极其负责的精神,直接影响着儿女们的成长,她的5个孩子全部大学毕业,其中有清华大学硕士和复旦大学博士,成了国家的栋梁之材。

  2017年9月开始,刘玉萍参加三门峡市忘年读书会,她以80多岁的高龄,几乎风雨无阻参加活动,以国学经典为主读方向,每年读书在100万字以上,成为骨干会员,连年获得“最美读书人”和“全民阅读推广人”荣誉称号。

  刘玉萍常说:“我从小就喜欢书,一直坚持到现在,读书陶冶情操,让人受益匪浅。”她从不闲着,常常把自己沉浸在书的世界里。现在的她,依然保持着日均3000字以上的阅读量。

  近日,同住一个小区的年轻人去刘玉萍家里做客:“奶奶,您都85岁了,还读这么多书干啥?”她指着家里的书架笑着说:“你看,这上头总有空位置,是留给新书本的。就像日子,总得有点新盼头。”


( 编辑:tl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