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底以来,位于三门峡甘山国家森林公园南门外1公里处一个只有4户人家的小山村——陕县张汴乡草庙村南窑沟自然村“火”了起来,全国各地的摄影爱好者纷纷聚集到这里,赴一场春天的约会——拍摄红腹锦鸡。 每到春天,在三门峡越冬的白天鹅相继飞离,而“坚守”这里的红腹锦鸡就“闪亮登场”。这“一红一白”组合,宛如多彩的音符,将三门峡的如画风景“弹奏”成优美的乐章。摄影爱好者们来不及喘口气,便纷纷从三门峡天鹅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移师甘山国家森林公园。 野生红腹锦鸡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享有“候选国鸟”的美誉。其全身羽毛颜色互相衬托,赤橙黄绿青蓝紫俱全,光彩夺目,十分惊艳,是驰名中外的观赏鸟类,被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三门峡生态环境优美,许多地方都有红腹锦鸡出没。2014年9月,三门峡市加强对珍稀野生动物的保护,划定白天鹅、红腹锦鸡保护区,设立了燕子山、寺河山、福地、小秦岭、张汴、窑店、店子、曹家窑、韶山、淇河、潘河、东湾等12个红腹锦鸡重点保护区。 甘山国家森林公园的红腹锦鸡声名远播,三门峡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张明云功不可没。2010年,张明云听说甘山国家森林公园里有红腹锦鸡出现,被称为“爱鸟达人”的他立刻扛起相机到深山里拍摄,并把拍摄到的红腹锦鸡照片发到“鸟网”上。很快,全国各地的摄影爱好者纷纷被红腹锦鸡那高贵华美、色彩艳丽的外表所吸引。北京、天津、南京、郑州、西安、兰州甚至香港、台湾的摄影爱好者们,纷纷给张明云打电话询问红腹锦鸡的拍摄地点及其出没时间。近两年,每年春天前来三门峡拍摄红腹锦鸡的人越来越多。 “宣传红腹锦鸡实际上就是宣传三门峡,不仅能提升三门峡的城市形象,对三门峡的旅游经济也有推动作用。”张明云告诉记者,很多外地摄影爱好者让他当向导,他都很乐意,“说明我们的生态环境很有吸引力,作为三门峡人,这个向导我当得很高兴也很骄傲”。 为了方便摄影爱好者拍摄到红腹锦鸡的美丽姿态,同时唤起大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2013年年底,张明云经与南窑沟村村干部商量后,由张明云出资、村民出力,在该村搭建了一座简易拍摄基地。拍摄基地距三门峡市区将近60公里,可从三门峡市区沿三张公路行驶,经陕县西张村镇进入甘山国家森林公园,到达景区南门口拍摄地;也可从三门峡市区沿209国道行驶,经灵宝市寺河乡政府门前乡道,进入甘山国家森林公园到达拍摄地。 3月16日下午,记者跟随张明云来到南窑沟村红腹锦鸡拍摄基地。只见十多平方米的“地盘”,有4名摄影爱好者正在全神贯注等待“佳人”出现,其中两位是三门峡本地人,另两位来自北京。“周末到这里拍摄的有三四十号人。”张明云说。 “听朋友说三门峡有红腹锦鸡,我们心仪已久,这次终于来到这里。”来自北京的摄影爱好者李连仲说,鸟类只会在山清水秀、环境优美的地方出现,三门峡有这么多珍稀鸟类,足以说明三门峡的环境优美。 红腹锦鸡不像天鹅湖里的白天鹅,随时可以看到,它们只有在觅食的时候才会出来。摄影爱好者们期待“佳人赴约”,有时要等上一整天。 当天下午5时30分,三只漂亮的红腹锦鸡终于“走出闺房”,如云锦天章般美丽的“火凤凰”以婀娜娇人的姿态从山间树林漫步而来,时而优雅“进餐”,时而翩翩起舞……拍摄基地里的气氛顿时紧张起来,大家按捺住兴奋的心情,只用眼神交流,小心翼翼地按动快门,生怕一不小心会把千呼万唤始出来的“佳人”惊走。 “鸟是有灵性的,你对它好,它自然就没那么怕你,你才能拍摄到好的照片。”张明云说,每年冬天,他都要冒着寒风,踏着积雪,专程来给红腹锦鸡喂食。在他心里,红腹锦鸡和白天鹅一样,都是至爱的“亲人”。张明云建议,摄影爱好者要了解和尊重红腹锦鸡的习性,不要用人为的声音和动作诱惑、驱赶红腹锦鸡,不要大声喧哗,着装尽量接近自然色,并与红腹锦鸡保持适当距离。 草庙村村委会主任余治民告诉记者,目前南窑沟村共有4户16口人,看到越来越多的人来拍摄红腹锦鸡,村民们也对这些美丽的“邻居”关爱有加,每天都乐此不疲地给红腹锦鸡喂食,给摄影爱好者们提供方便。 遗憾的是,因为南窑沟村不通电,摄影基地里没有电源,给摄影爱好者们带来了很多不便。“来的时候只带了两块电池,每块电池只能拍摄800张照片,拍完了没法充电,我们就得走。如果有电源的话,我们晚上就准备住在这里了。”李连仲说。 据了解,目前生活在三门峡的红腹锦鸡共有3000只—5000只,甘山国家森林公园里有数百只。张明云介绍,随着前来拍摄红腹锦鸡的游客和摄影爱好者越来越多,他计划在南窑沟村再搭建两个拍摄基地。 不久的将来,红腹锦鸡一定会像白天鹅一样,成为三门峡的另一张亮丽名片。 ( 编辑:phpcms ) |
相约三门峡的春天
来源: 发布日期:2015-03-19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