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15日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本地 > 正文

阎宝航的一颗赤子心

来源: 发布日期:2015-03-19   打印

  阎宝航(1895—1968),字玉衡,1895年4月6日生于辽宁省海城市。1918年毕业于奉天两级师范学校。1918年4月创办了奉天贫儿学校,得到程砚秋、张学良、郭松龄等人的支持。1921年,被基督教奉天青年会聘为青年部干事。先后组织“星期三会”“启明学社”等团体讨论新文学,学习马列主义,探讨救国救民之路。

  他是中国情报战线上的英雄,抗日战争中他提供的情报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卓越贡献。他常年战斗在敌人心脏,置生死于度外,只因怀着驱逐侵略者、拯救同胞、收复家乡故土的情怀。

  ●放猪的孩子

  这是上世纪初的故事。辽宁海城一个乡村私塾馆的外头,一个八九岁的男孩儿正趴在窗根儿上听里面的先生念书。看男孩儿的穿戴便知是穷人家的孩子,手里拿着个赶猪鞭,心思却全然不在猪身上。这是村里阎老爹家的第4个儿子。阎老爹一家老小守着祖宗留下的河滩上这点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河水时常泛滥,风调雨顺时可得一温饱,若遇水灾则颗粒无收。农家的孩子,会走会跑就得下地帮爹娘干活儿,念书自然是奢侈得无法提及的难事。越是难得,则越要追求。放猪的孩子就这样一边放猪,一边去趴私塾馆的窗根儿,一天天渐渐长大。尽管猪不会像大骡子、大马一跑就跑得无影无踪,但闯祸也在所难免。这天,孩子放猪出来任其撒欢儿,自己又跑去私塾馆窗下听课。孩子听得入神,猪拱进别人家地里也耍得自在得意。直到乡亲的吵闹声引来了阎老爹,孩子才发现猪拱了人家的地。一向老实厚道的阎老爹见是自己的儿子惹了祸,二话不说举手要打,那只长满老茧的巴掌却停在了半空。终于,阎老爹长叹一声:“小子,还是好好放猪吧,以后别再给我惹祸了。”孩子没有分辨,哭了。私塾馆的先生将这一切看在了眼里,他免了孩子的学费,于是孩子从窗外走进了学堂。

  这放猪的孩子名叫阎宝航。1909年,阎宝航已是十几岁的少年,正打算跟父亲商量去城里读书的事,父亲却已替他看好了一位名叫高素的姑娘。这姑娘长阎宝航两岁,母亲说她是个“挺好的大闺女”。阎宝航不想这么早就娶媳妇,一门心思要继续读书,为此没少跟父母闹脾气。后来还是私塾先生出面说合,父子俩各让了一步,阎宝航得以继续念书,同时媳妇也娶进了门……

  ●“当代林则徐”

  经历了求学的不易,1918年,已在奉天读了几年书的阎宝航用手中仅有的10块大洋,办起了一间贫儿学校,只招收贫民的孩子,不收任何费用,还给学生提供书籍和学习用具。阎宝航和他的同学轮流来给学生上课,教学内容里特别强调爱国教育。贫儿学校的学生逐渐增多,有限的资源条件下,阎宝航一介穷书生能够竭力维持,一是凭着教书育人的理想和热情,再就是一些有识之士的鼎力相助。张学良就常以个人名义为贫儿学校募捐,这让阎宝航十分感动。两个身份地位相差悬殊的人,在贫儿学校的经营过程中逐渐彼此了解。将门之子如此热衷于穷孩子的教育,如此倾力为贫儿学校募捐,穷书生从中领略到少帅的远见与平民意识,敬慕之情油然而生。而乱世之中,一个穷书生无权无钱,不为名利,宁尝艰苦也要把穷孩子的教育当成事业,少帅亦感觉这样的追求与操守十分难得。基于此,阎宝航和张学良成了至交好友,一路相辅相携。

  东北沦陷后,阎宝航目睹了日本侵略者对东北地区和中国人民的欺凌压榨,心中又充满了要光复生他、养他的这片黑土地的希望。在张学良的支持下,他与一些仁人志士成立了东北国民外交协会、国民常识普及协会、东北拒毒联合会等抗日组织,在民众中宣传抵抗侵略者的思想主张,展开禁毒行动。当时很多在东北的日本人到处开烟馆、贩毒,1930年3月,阎宝航亲自组织了声势浩大的禁毒行动,在众多爱国人士的支持下,数度没收并焚烧了大量日本人的烟土。

  因此,东北人民称阎宝航为“当代林则徐”。日本侵略者却恨透了阎宝航。1931年,就在“九一八事变”当天,日本人悬赏5000大洋四处捉拿这个反日先锋。无奈之下,阎宝航撇下家小,孤身逃离沈阳……

  ●“阎家老店”

  从阎宝航几个孩子的名字“明光”“明复”等可想而知,他日思夜念的没有一刻不是抗日救亡,光复东北故土。西安事变后,张学良被蒋介石扣押。阎宝航四处奔走,竭尽全力营救张学良,却终未能如愿。这成为阎宝航一生中最大的憾事。经周恩来、刘澜涛介绍,阎宝航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按照周恩来指示负责国际情报的搜集工作,并由周恩来单线联系。

  1944年,阎宝航以其特有的身份和方法获得了有关日本关东军的详细资料。日本关东军被日本政府作为侵略战争的总预备队,其一举一动,对中国战场乃至整个二战的局势走向都有重大影响,因此,一直是中共以及苏共远东情报工作的重点。1945年8月,凭着阎宝航的情报,苏联红军按图索骥向日本关东军发起攻击,仅用一周时间就彻底摧毁了日本关东军这支王牌军队,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画上了圆满的句号。此前,阎宝航还以德国进攻苏联的具体时间、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的日期这两份极具价值的情报,令中国的情报工作深得世界反法西斯阵营同盟国的赞许。

  自离开东北故土,阎宝航举家数度搬迁,不管走到哪,总会有流离失所的东北老乡寄居在他的家里。在老乡心中,阎宝航的家就是他们的家。久而久之,阎家得了一个美称,叫“阎家老店”。尤其是搬到重庆后,他们位于重庆村17号的家就从来没有没客人的时候。这里既是周恩来等中共党员工作开会的地方,也是东北乡亲投靠栖身之所。孩子们经常在半夜被母亲唤醒,把床让给客人。这样的经历,阎家的孩子们也早已习以为常。在艰苦的对敌斗争中,阎宝航无时无刻不在实践着他写在日记中的那句话:“吾之最大悲痛,莫过于民族同胞惨重牺牲;吾之最大欢悦,莫过于同胞骨肉彻底解放……”          (摘自《中国电视报》)


( 编辑:phpcm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