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24日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本地 > 正文

多项社保改革 将影响你的生活

来源: 发布日期:2016-07-14   打印
  2016年进入下半年,社保领域将有多项改革取得实质进展。按照官方计划,备受关注的延迟退休方案将公开征求意见;职工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方案或将公布;城乡居民医保制度整合将基本完成;全民参保计划也会继续扩大试点地区。
  
  延迟退休方案将公开征求意见
  
  7月6日,北京市政府网站公布社会保障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将落实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消息一出,“延迟退休新政”“退休年龄”再次成为搜索热点。
  
  据了解,备受关注的延迟退休方案将于今年年底前初露真容。虽然具体内容尚不可知,但延退方案已经有了一个明确的方向,即遵照“小步徐趋、渐进到位”原则,每年只会延长几个月的退休年龄,经过相当长的时间达到规定的法定退休年龄。政策核心点是延长缴费的年限,相应缩短领取养老金的年限。
  
  人社部社保研究所所长金维刚认为,制定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应当充分考虑不同群体的实际情况、不同需求和切身利益,综合考虑劳动力供需、教育水平、预期寿命、基金收支等多种因素,统筹协调处理各种关系。
  
  避免“一刀切”的思路已得到人社部的正式认可。人社部部长尹蔚民今年早些时候在公开场合表示,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的政策将根据现在不同群体的退休年龄,从实际出发,区分不同群体的情况,分步进行实施。
  
  人社部新闻发言人李忠也强调,方案会提前向社会预告,给公众以心理预期。
  
  推动职工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
  
  各地的养老负担畸轻畸重、基金规模效应低、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不够顺畅……这些由于养老保险统筹层次低造成的尴尬局面有望在今年得到改变。人社部提出,2016年将推进基础养老保险的全国统筹。
  
  “我国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地区分割统筹状态,严重地扭曲了养老保险制度,也制造了养老保险制度的不公。”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郑功成指出,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是我国深化整个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牛鼻子,是化解我国养老保险很多问题的治本之策。
  
  中央财经大学教授褚福灵指出,一些地区基金结存过多,征缴力度放缓,养老待遇随意增加;另一些地区基金缺口较大,在高费率的情况下,每年仍然需要中央政府大量的转移支付。如果这种状况长期下去,就会出现基本养老金的两极化现象。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在全国范围的统筹使用,提高基金使用的规模效应,是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城乡居民医保制度整合将基本完成
  
  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制度整合也有望在年底前完成。整合后的制度将覆盖除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应参保人员以外的其他所有城乡居民。
  
  今年1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各省区市在6月底前对整合城乡居民医保工作作出规划和部署,各统筹地区年底前出台具体实施方案。截至目前,已有陕西、山西、河北等16个省份明确提出整合城乡医保。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整合后,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管理体制将随之被理顺。
  
  人社部表示,整合后城乡居民将获得更大实惠。具体而言,城乡居民将不再受城乡身份的限制,按照统一的政策参保缴费和享受待遇,公平地享有基本医疗保障权益。城乡差距、地区差异也将逐步缩小,在统一保障待遇、医保目录和就医管理基础上提升群众保障待遇。
  
  全民参保计划继续扩大试点地区
  
  5月下旬,人社部宣布,确定天津市等27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为全民参保登记计划扩大试点地区。2016年年底前,所有试点地区要完成已参保人群的数据比对和清理工作;明确需要开展入户调查的重点人群等工作。
  
  全民参保计划起始于两年前,旨在摸清法律和政策规定范围内所有用人单位及个人的参保状况。我国力求建立全民都参与的社会保险制度,引导将自愿参保调整为参保登记制度。
  
  我国的社会保险制度主要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5个部分,其中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覆盖全员,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覆盖部分人群。
  
  褚福灵表示,通过全民参保登记,可以摸清底数,了解一些人不愿、不便参保的原因,从而有针对性地改进未来政策。
  
  按照人社部规划的时间表,全民参保登记计划2014年在全国部分地区启动试点,2015年扩大到50%左右的地区,2016年和2017年在全国全面实施。
  
  (据人民网)

( 编辑:yl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