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23日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本地 > 正文

救援线上的三门峡籍士兵

来源: 发布日期:2016-07-15   打印
  7月9日3时起,一场罕见的特大暴雨让新乡变成一片汪洋,人民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天灾无情人有情。在连日的抗洪救灾工作中,新乡军民一心、众志成城,不分昼夜地奋战在抗洪第一线,涌现出了很多感人事迹,一些三门峡籍的士兵也积极参与了此次救援……
  
  看点
  
  7月12日上午9时许,在休息了大约两个小时后,驻新乡某部的牛犇、刘艺同等4名三门峡籍士兵,又精神抖擞地开始了新一天的工作,他们时刻准备着接受抗洪救灾的新任务。
  
  事实上,就在4个小时前,他们才从抗洪救灾第一线回到部队。牛犇说:“昨天晚上7点,我们接到命令,紧急集合赶到长济高速新乡东站南入口处理一处严重内涝的现场,直到今天早上5点我们才圆满完成任务。”虽然很累,但牛  的语气中没有丝毫疲惫之感。
  
  这已经是他们在短短3天时间内,第二次长时间奋战在抗洪救灾第一线了。
  
  7月9日是周六,原本是士兵们休息的时间,然而一场不期而遇的大暴雨袭击了新乡市。当天一大早,牛犇、刘艺同等人就接到命令:大暴雨导致南水北调干渠辉县市东郊段出现溃堤断口险情,洪水持续冲击跨渠公路桥,如不及时排除险情,有可能桥塌渠断。整装、集合、出发……200名士兵以最快的速度乘车奔赴救援现场。
  
  士兵刘艺同是湖滨区人,作为司机,主要负责将战友送达救援现场。“我们的任务是把长达25米的决口堵住,防止把桥梁冲垮。”刘艺同告诉记者,在部队领导的指挥下,士兵们迅速到达现场,投入紧张的救援。
  
  25岁的牛犇在此次救援中格外拼命。“9年前,士兵们在暴雨中救了我和父老乡亲;9年后,我成为一名士兵,也要在危急关头多多援救他人。”牛犇告诉记者,他是卢氏县潘河乡人,永远也不会忘记2007年家乡发生的那场特大暴雨,当时参与救援的很多部队官兵为了营救他和父老乡亲,不顾生命安危,日夜奋战在救援第一线。“那年的场景,我至今记忆犹新,受到那些士兵的影响,多年后我也如愿成为一名战士。”牛犇说,在这次新乡暴雨救援中,无论多苦多累,他都要坚持到底,并且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多扛一个沙袋,多救一个人。
  
  牛犇告诉记者,在刚开始救援时,战友们依次排开将沙袋一一传递过去,后来由于情况紧急,大家决定改变方式,由每名战士扛着沙袋去堵,以提高效率。“我记不清自己扛了多少袋,应该有四五十袋吧,一起传递的就更多了。”牛犇说,刚开始不觉得累,但渐渐地会感到腰和肩膀疼,再后来就麻木了,但没有一个人停下来休息,大家的目标非常明确:尽快把决口堵住,不让国家财产受到更大的损失。所以没有人有怨言,也没有人会放弃,在战友们团结一心的努力下,经过长达9个小时的奋战,当天下午5时30分许,他们圆满地完成了任务。
  
  19岁的水杰是湖滨区人,身材瘦小的他扛起沙袋来丝毫不亚于那些体格强壮的战友。“那一刻,所有战友的脸上都是雨水夹杂着汗水不停地往下淌,所有战友的心里想的都是怎样保护好国家财产、怎样保护人民群众的人身安全。”水杰说,他于2015年9月入伍,是一名新兵,虽然以前从来没有干过这么重的活儿,三四十斤的沙袋对他来说也是个考验,但是他和所有战友一样,一刻也没有停歇。任务完成后,大家相互望着一个个变成泥人的战友,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救援过程中,时不时会有一些老百姓给我们送来矿泉水、西瓜等,让我们感到非常温暖,也让我们的干劲儿更足了。”陕州区籍士兵辛正义告诉记者,他以前只在电视上看过士兵参与救灾的场景,如今自己也成为一名光荣的士兵,第一次参与抗洪救灾,虽然非常辛苦,但是内心充满自豪,这应该就是士兵至高无上的荣誉感吧!
  
  采访中,牛犇、刘艺同等人一再表示,积极参与抗洪救灾是他们作为士兵的职责,他们对此感到光荣和自豪,同时作为三门峡人,能够为新乡抗洪救灾作点贡献,也感到非常欣慰。

( 编辑:yl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