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02日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本地 > 正文

我市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结束

来源: 发布日期:2016-11-07   打印
  本报讯 (记者李博 通讯员刘洁)11月2日,记者从我市文化部门获悉,我市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于10月底圆满收官。普查结果显示,此次共完成48863件/套文物信息登记工作,其中珍贵文物7751件/套,“新发现”国有文物数量快速增长。
  
  文物普查的目的在于全面摸清我国可移动文物家底,建立全国可移动文物信息登录平台和数据库,更好发挥文物信息的价值和作用,服务人民群众。我市普查工作从2013年8月开始,共分为工作准备、普查实施和验收汇总三个阶段。经过三年多的努力,我市圆满完成了国有收藏单位调查、信息采集、数据审核等工作,积极开展了零散石刻集中保管和新增文物鉴定定级,建立全市全行业全参与的文物保护格局,并取得了可喜成果。
  
  此次普查结果显示,全市共有19个国有文物收藏单位,其中文物系统内收藏单位11个,文物系统外收藏单位8个,全市累计投入普查资金170余万元,共完成48863件/套文物信息登记工作,其中珍贵文物7751件/套。
  
  “通过此次普查,我市首次基本摸清了国有可移动文物家底。”市普查办相关工作人员表示,我市一大批有价值的文物得到发现和认定,纳入了国家文物保护管理体系,文物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并且首次在三门峡市域范围内初步建立了一套比较全面、准确的国有可移动文物数据档案,进一步健全了文物登录备案机制和文物保护体系,将有利于发挥文物在全市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总体布局中的积极作用。

( 编辑:yl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