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18日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本地 > 正文

周总理与大营村的故事

来源: 发布日期:2017-03-09   打印
①周总理和群众亲切交谈。
 

 

 ③周总理亲笔题名“胜利水库”。
④周总理和朱素妙大娘拉家常。
⑦当年修建的胜利水库闸门。
⑥现任大营村党支部副书记蔡高举介绍周总理视察纪念馆里的照片。
⑤周总理参观农机修配厂,号召“向农业机械化进军”。

    1956年到1957年,大营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认真学习先进的棉花管理技术,使当地的棉花产量由25.5公斤/亩增加到45公斤/亩,成为河南省农业战线的“八面红旗”之一。1958年4月24日,周恩来总理等国家领导人视察大营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在随后的日子里,周总理心怀牵挂,多次询问大营村群众的生产、生活状况,支持和鼓励大营村的发展。而今,周总理与大营村的故事,已成为大营村群众难以忘却的记忆。

    “搞农业要懂得农业呀!”

    现年80岁的蔡自迁,当年任大营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团总支部书记兼青年生产队长,他是周总理视察大营时的全程陪伴者之一。2月23日,记者聆听了蔡自迁老人的讲述:

    1958年4月24日下午,雨后初晴,阳光灿烂。周总理走到一块棉田旁,看到社员们正在用三铧耘锄进行中耕,他对棉苗中耕的作用进行了询问,陪同的时任陕县县委书记郝玉江回答道:“中耕一是能松土保墒,增加地温,促使棉苗生长;二是能防治虫害,减少黑斑病。”

    周总理来到一块麦田旁,看到绿油油的麦苗连声称赞“长得好”,并问小麦的亩产量能达到多少?一位负责人回答 :“700斤左右。”周总理又问:“依据是什么?”这位负责人一时回答不出来。周总理开导地问:“每亩有多少苗?一苗有多少粒?千粒重是多少?”然后,周总理语重心长地说:“搞农业要懂得农业呀!”周总理抽出一棵麦穗,数了数有40多粒,周总理问大营社社长陈启生:“一亩是不是有120万株?”陈启生惊奇地说:“是的。”跟随在周总理身旁的人都小声议论说:“总理对农业这样精通!”

    “‘搞农业要懂得农业呀!’周总理这句话,后来一直鞭策和激励着大营村村民。”蔡自迁说:“1956年到1957年,大营棉花产量由亩产25.5公斤增加到45公斤,成为全省农业战线的‘八面红旗’之一。1958年4月周总理视察大营村之后,大营社社员进一步钻研先进的棉花管理技术,当年即创造了亩产皮棉87公斤的新纪录。”

    “要当心,不要踩着红薯苗”

    当年周总理视察大营村时,蔡自迁曾面对面与总理进行过交谈:“当总理和我走在一起时,先热情地同我握手,然后关心地问:‘小伙子,几岁了?’我用方言回答:‘今年20岁。’当时怕总理听不懂,便伸出两个指头比画。然后我问总理今年贵庚?总理风趣地说:‘60岁,是你的3倍。’”

    据蔡自迁回忆,他向周总理汇报团的工作,当汇报为了夺取农业高产,组织了一个青年生产队时,周总理非常感兴趣地问道:“今天队员们干什么活?在什么地方?”蔡自迁回答:“正在前边不远处移栽红薯苗。”周总理兴致勃勃地说:“走,到你们试验田里看看去!”当时的试验田是红薯与玉米间作套种,均为1米宽的操作埂,埂上栽红薯,埂下种玉米。周总理看到队员们都在地中间干活时,便一步一埂地踏进田间,还不时回过头来招呼后边的人说:“要当心,不要踩着红薯苗。”跨过田埂时,蔡自迁几次要搀扶周总理,总理却摆手示意不用搀扶。

    在试验田里,20多名男女队员一下子把周总理围在中间,周总理一边招手向大家问好,一边看着姑娘们都穿着花衣服,便把随同前来的国家纺织工业部副部长钱之光介绍给姑娘们说:“他是管纺织的,你们喜欢什么样的花布告诉他。”姑娘们激动地只是笑个不停,一时谁也顾不得回答喜欢什么花布。周总理指着青年团员刘改莲穿的红颜色花布衣服说:“这个姑娘穿的花布好看不好看?”女队员们都说:“好看。”这时候,蔡自迁插了一句话:“妇女们现在穿的花布听说是苏联生产的,但是光褪色。”周总理说:“褪色不好,将来呀,我们要生产出永不褪色的花布,你们一定会更喜爱的。好好干吧,未来是你们的!”总理的一席话让队员们激动地鼓起掌来。

    “周总理平易近人、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他是我一生学习的楷模。”蔡自迁由衷地说。如今,蔡自迁家还保存着一幅当年总理视察时的老照片。“站在周总理左边的年轻人就是我。”说话间,蔡自迁眼眶中闪烁着幸福的泪花。

    “粮食够不够吃?”

    “周总理当年来大营视察,还到过我家呢。”3月2日下午,在大营村的一处民宅,年过七旬的聂占朝捧出一幅老照片让记者看,照片上是周总理和聂占朝母亲朱素妙亲切交谈的情景。

    据介绍,当时周总理一行来到村里,村道上站满欢迎的人群,聂占朝的侄女聂巷慈正站在门前拍手,周总理走上前,提出到她们家看看,聂巷慈高兴地将周总理领到家里。总理先看了厨房,碗、筷、水缸都看了一遍,锅也揭开看了看,赞扬 “厨房很干净”,并问:“粮食够不够吃?” 聂巷慈回答:“够吃啦,还有大米呢。”周总理弯下腰掀开橱柜看了看大米,满意地笑了。

    聂占朝母亲朱素妙当时已70岁,她站在院子里,拉着周总理的手,请总理到她的房里看看。进屋后,朱素妙忙向周总理让座,周总理一定让她先坐下,然后自己才坐,并亲切地向朱素妙嘘寒问暖。朱素妙激动地拉住周总理的手连声说:“共产党好,毛主席好,周总理好,没有你们,我老婆子哪能活到今天,还能过上这样的好日子。”周总理在朱素妙家里坐了十多分钟才离开。

    “如今,在周总理视察纪念馆内还陈列着周总理当年在我家坐过的小木椅呢。” 聂占朝满脸自豪地说。

    “祝你们胜利!”

    现年79岁的大营村村民李民让,是周总理视察大营水库工地的见证人之一。

    “当天下午,我在村南水库工地干活,听领导说今天有重要首长来视察,不一会儿听见吹哨声,只见周总理一行从水库西边坡上下来走到大伙儿中间,总理先向人们介绍了随行人员,接着说:‘你们干劲很大啊!’并问大家生活怎么样?大家回答:‘很好!’”谈起当年的情景, 李民让记忆犹新:“当时,周总理穿着一身灰色衣服,副总理彭德怀身穿黑色衣服。”

    据李民让回忆,当时修水库的社员有的拉土,有的打夯,夯声歌声和欢笑声交织在一起,周总理看到这动人的场面,非常高兴,便招呼一旁的摄影记者:“这个镜头多好,你们赶快去拍!”

    “周总理还在工地掂起小铁杵子试着打地基,趁此期间,社长陈启生拿出了随身带的笔记本,请求总理给水库起个名字,周总理问道:‘你们那几个水库都叫什么名字?’陈启生回答:‘一个叫三八水库,一个叫跃进水库。’周总理略一思索后说:‘就叫胜利水库吧。’说着从上衣兜里取下圆珠笔,写下‘胜利水库’4个字。” 据李民让回忆,在人们热烈的欢呼声中,周总理提高嗓门,高声向大家说:“你们干劲很大,我已经给水库起名叫‘胜利水库’,祝你们胜利!”顿时,工地上的掌声和欢呼声再次响彻云霄。

    采访中,在大营村党支部副书记蔡高举的引领下,记者在大营村南部的一座桥上,看到了“胜利水库”几个刚劲有力的大字。蔡高举说:“这就是当年的水库工地。”而总理当年视察水库时使用过的小铁杵子,现在则完好地保存于村中部的周总理视察纪念馆内。

    “还是你们站中间好”

    现年80岁的蔡应森,当年在周总理视察大营时,是青年队队员,被抽调到合作社办公大院门口做临时警卫人员。

    “当时,看到周总理一行人来到院子,不肯进办公室,周总理说:‘不休息了,我们马上就要走了。来,咱们在一块合个影,留作纪念吧。’在合影前,大家为周总理、彭副总理在中间留下了位置,周总理谦虚地说:‘你们热情招待我们大半天,还是你们站中间好。’经过几次推让,周总理还是把陈启生等当地的几位同志安排到中间位置,他和彭副总理分站两边。” 蔡应森满怀敬意地说:“在大营村周总理视察纪念馆中,还陈列着一幅当年周总理与当地陪同人员的合影,每当大伙看到这幅照片,对周总理的敬仰与怀念之情油然而生。”

    “你是陕县大营社的社长陈启生”

    据陈启生在《大营人民怀念敬爱的周总理》一文中的讲述,1958年12月,陈启生出席在北京召开的全国农业先进单位代表会议。12月31日上午,周总理派车接陈启生和其他几位劳模到中南海做客,来到会客厅门前,周总理在门口迎接,当时,陈启生恐怕年届六旬的周总理记不清他了,就自我介绍,当他刚说出“河南”二字,周总理就很清楚地说:“你是陕县大营社的社长陈启生。”其间还问道:“胜利水库修成了没有?”陈启生回答:“提前5天完成了任务。” 接着,周总理又询问了社员思想、生产、生活方面的情况。当听到他们取得了棉花高产的成绩,周总理满意地说:“好!好!你们辛苦了。”

    1962年冬,陈启生去北京参加全国棉花会议,一天上午,在怀仁堂亲耳聆听了周总理的报告,在小组讨论会上,农业部的同志告诉他,周总理关心大营,询问大营棉花生产情况。陈启生一一作了汇报,并请那位同志转告他向总理的问好。

    在1972年全国棉花会议上,周总理又提到了大营村。那时候,大营村棉花由于黄枯萎病的危害,产量受到影响。之后,在上级科研部门的帮助下,经过3年努力,终于培育成功了“112”和“416”两种抗病新品种,1974年和1975年大营村棉花引入大田,取得了可喜的成果。“这些成绩的取得都与周总理的关怀分不开啊!”陈启生在文章中深有感触地写道。

    采访中,大营村多位老人对记者说,当年在周总理的带头和倡议下,几十名省部级领导徒步3个多小时完成了视察工作,没有让大营村花一分钱,甚至没有喝大营村一口水、没有吃大营村一口饭。周总理平易近人、一丝不苟、清正廉明的作风在大营村人民心中留下了永远闪光的印象。

    周总理视察大营距今已经有59个年头,但周总理在大营村期间的故事已经成了大营村的一份宝贵财富。现任大营村党支部书记刘卫森说:“周总理的精神,将被一代代的大营人传颂下去,并将激励和鼓舞着大营村村民为建设富裕、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而不断努力奋斗。”

    (感谢大营村党支部、村委会对本次采访工作的支持与帮助)



( 编辑:lj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