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李博)本报3月1日起推出庆祝三门峡市建市60周年特刊《承继荣光 再创伟业》,连日来在社会各界和网络上引发强烈关注和反响。广大读者和网友纷纷对特刊赞誉有加,很多读者还表示特刊内容让他们在回望中对三门峡充满敬意,在展望中对三门峡的未来坚定信心。
据了解,特刊刊发后,广大读者踊跃阅读报纸并积极收藏;在网络新媒体上更是掀起阅读、转发高潮,中国三门峡网第一时间制作建市60周年专题,几天来发布文章50余篇,三门峡市人民政府网站、三门峡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网站等积极转载,截至目前共同访问量20000余次;三门峡日报手机报连续转发报纸文章,有超过10000名读者阅读;三门峡日报微信多次策划刊发特刊稿件,阅读量40000余次。
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原副主任委员张丁华虽离开家乡三门峡多年,但一直关注家乡的建设发展。他非常关注本报建市60周年特刊,并对特刊内容赞誉有加,他还特别认真地阅读了冰心写的《奇迹的三门峡市》一文。他对特刊发表了几点感受:一是特刊内容介绍了当时三门峡的城市建设,三门峡人民的生活状况,很生动;二是特刊的文章写到当时五湖四海的人都来支援三门峡,大家团结起来一起建设三门峡;三是文章还介绍了三门峡的一些名胜古迹,以及三门峡的一些历史,让他想到以前在会兴车站坐火车时的场景;四是特刊中的文章描写了那个年代的三门峡人为了水库的建设而作出的牺牲,非常感人。
“版面非常大气漂亮,内容丰富,影响很大。”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一工程局老年大学常务副校长孙贵州表示,最近他们老年大学经常有人讨论《三门峡日报》建市60周年特刊,因为特刊内容有三门峡大坝的建设、三门峡建市情况以及发展变化等,勾起了他们的很多回忆。“我爷爷是大坝第一批建设者。”孙贵州说,他的父亲今年86岁,是大坝第二代建设者,经常和他说起三门峡的发展历程,而他现在又在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一工程局工作,他们一家见证了三门峡的成长,对三门峡有着非常深厚的感情,希望三门峡的发展越来越好。
三门峡市旅游局“80后”职工卫娟近来对建市60周年特刊非常关注。“无论从形式上,还是从内容上,都值得好好阅读和收藏。”卫娟说,作为一名“80后”,之前对三门峡的建市和发展不是太了解,此次《三门峡日报》出版的特刊对此图文并茂地作了详细介绍,尤其是一些珍贵的老照片,让人体会到当时建设者的不易,令人充满敬意,同时也激励年轻人奋发向上,对建设三门峡的美好明天更加充满信心。
在网站、微博、微信等网络媒体上,特刊更是掀起“刷屏潮”。网友“林哥”在读过特刊后深有感触地说:“很庆幸我和三门峡同岁,目睹她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全部经历。今天,她向人民交了一份优秀的答卷,让世界人民注目!衷心地祝愿三门峡昌盛到永远!”外地网友“雁南飞”也非常关注特刊,他表示,上世纪50年代他的父亲参与了三门峡大坝的建设,后来他也在三门峡上学,现在虽然离开三门峡40多年了,但他无时无刻不惦念着三门峡,希望三门峡越来越美丽!
( 编辑:ljx ) |
本报庆祝建市60周年特刊引发强烈反响——
回望中充满敬意 展望中坚定信心
来源: 发布日期:2017-03-09 打印

- 上一条:职工环保时装秀 别开生面庆“三八”
- 下一条:市政府召开第六十四次常务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