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五年,我市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5254元和11982元,年均增长8.6%和11.3%。脱贫攻坚深入推进,累计实现16.9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完成易地搬迁40665人,实施整村推进140个,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大幅提升。城镇新增就业2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连年控制在3%以下。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稳步增长,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53.8%、90.6%。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崤函古道成功申遗,本科教育实现“零”突破,市中心医院、市中医院晋升“三甲”。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后五年的发展目标之一是,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人民健康水平持续提升,教育事业全面进步……这些都成为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
建设大健康中心 市民老有颐养
从“银发浪潮”到“银发红利”,老龄化的出现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养老成为两会热词之后,紧接着就是养老政策调整及相关产业的勃兴,并带动产业升级和就业,这或许就是我市经济增长的下一个引擎。人大代表骆宾表示。
他还提道,建议政府相关部门推动市中心医院、黄河医院、中医院做优做强重点专科,积极推动与郑大一附院、省中医药大学等合作,建设集医疗、康复、保健、度假、养老为一体的新型医养中心,努力打造黄河金三角地区医疗服务中心。
他表示,这届政府对大健康产业非常重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对未来五年三门峡的大健康进行了大的规划,提出了很高要求,作为医院工作代表者,我们要进一步搞好医疗体制改革,抓质量抓服务,最大限度地减轻人民群众的就医负担,让三门峡市民老有颐养。
打造高职教育中心 培育科技专业人才
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推动建设一所本科、四所大专的高等职业教育格局,尽快形成聚集4万人左右的职教园区,努力打造黄河金三角地区高等职业教育中心。
“听到这些我感觉职业教育的春天来了!”人大代表张琳激动地说,作为教育战线的一名基层工作者,她倍感振奋和鼓舞,发展职业教育,可以培育更多技术性人才,当前各个企业最缺的就是懂技术、实干型的人才,供不应求。
她建议,各院校间应加强合作,打造高职教育中心,为三门峡社会的发展提供更多、更优秀的专业型人才。
发展公共卫生事业 打造舒心生活环境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有序开展家庭医生健康签约服务试点,我非常期待。”政协委员张晓娟说,作为基层医务工作人员,在推进开展家庭医生健康签约服务时遇到了许多阻碍,如市民因为不了解服务内容而拒绝接受免费签约服务,她希望政府能够加大对公共卫生事业的宣传力度。此外,还应关注老年护理问题,目前专业的老年护理人员急缺,希望教育部门能够联合医疗机构定向培训人才。
“日常健康有保障,养老护理不费心,公共卫生事业的稳健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这也是医务工作者不懈努力的目标。”张晓娟说。
推进改革创新 增强发展动能
“‘完善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加快创业孵化园和创业基地建设,鼓励大众创业创新’,政府工作报告给了我更大信心。”政协委员薛文辉说,“卢氏县拥有木耳、香菇等特色农产品,但由于地处偏远,优势资源并没有很好地转化为经济效益。”2015年,卢氏县成立大众电商创业园。今年2月,卢氏县通过全国电子商务示范县验收。放眼未来,薛文辉觉得电商发展大有可为,必将为我市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希望政府能够在企业融资、贷款方面给予更多的政策支持。
( 编辑:李建新 ) |
加快改革创新步伐 吹响幸福民生号角
来源: 发布日期:2017-06-15 作者:本报记者 方梦一 葛洋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