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05日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本地 > 正文

诚信当家 脱贫有道

——金融扶贫看卢氏系列报道之三
来源: 发布日期:2017-07-13   打印
  7月11日,昊豫卢氏鸡养殖场内贫困户正在精心照料散养的卢氏鸡。聂金锋摄
  “俺家俺不当家,她不当家,诚信最当家。”7月12日,在卢氏县东明镇当家村,当村民张玉方、吴玉华夫妇听说记者来采访金融扶贫,他们以村名谐音作的开场白很有意思,“要不是诚实守信给俺当着家,哪有今天的好日子!”
 
  在给4个标准化鸡棚里的1万多只鸡喂过一茬饲料后,一脸朴实的张玉方娓娓道来:“有了给俺当家的诚信,就能很快、很方便地获得金融扶贫贷款。这些无息贷款,就是咱们农民脱贫致富的金钥匙。”
 
  在采访中许多农民反映,银行给农户批贷款时,有的给1万元,有的却一次性给10万元甚至更多。这中间难道有什么亲疏远近的奥妙吗?坐在旁边的卢氏县农商行工作人员马云安肯定地说:“有!这奥妙就是县里推进的社会信用建设,也就是县里在全省率先探索出台的信用评价体系。”
 
  陪同采访的卢氏县委宣传部干部聂金锋介绍,县里按照“三好三强”(遵纪守法好、家庭和睦好、邻里团结好,责任意识强、信用观念强、履约保障强)和“三有三无”(有劳动能力、有致富愿望、有致富项目;无赌博、吸毒等不良习气,无拖欠贷款本息、被列入贷款黑名单的记录,无游手好闲、好吃懒做行为)的标准,在全县开展了社会信用建设。对照农户房产、银行贷款等140余项具体指标,进行量化打分,根据不同的分值将农户分为A级、AA级、AAA级和AAA+级等信用等级,A级最高可以贷5万元,AAA+级最高可以贷20万元。
 
  聂金锋说,工作人员历时2个多月走村串户,共对8.33万户采集了信息,采集率达90.6%,从而打破了历史上我省农村农民没有信用等级评定的格局。“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失信者受诫、守信者受益,从而由农村推动整个社会诚信体系建设。”
 
  旁边的群众都说,张玉方就是社会信用建设的活教材。由于信用历史记录优良,他被评定为AAA+级,获得了20万元的最高授信额度。
 
  “俺第一次用贷款时批了1万元,第二次3万元,第三次5万元,然后是10万元、15万元,一直到20万元。”张玉方现身说法,“为啥银行给俺越贷越多呢?就是守信用呗!比如元月1日是还款日期,12月1日俺就开始琢磨着还款了,不曾拖欠一天。每一次及时还贷,都让俺的信用度提高一点,银行对俺的授信额度也在不断增加。资金充裕了,俺养鸡的规模越来越大,收入也是年年看涨,现在一年下来收入快10万元呢!”
 
  在张玉方“诚信效应”的示范带动下,村里人明里暗里比诚信、比贷款、比发展。村民段铁斌贷了1万元种植烟叶,郭群山贷了5万元种植烟叶,武军贷了20万元承包小工程……
 
  当家村人在依靠诚信、依靠金融扶贫摆脱贫困的同时,村风民风也越发文明淳厚了。当问到村里还有没有赌博打牌的现象时,村党支部书记张月菊说:“咦,谁憨了有钱不挣钻家打牌哩?!种花椒、中药材的,养鸡、养羊的,上班、务工的,现在你叫他打牌他也不打,都忙着挣钱哩!”
 
  良好的村风民风赢得了不少投资企业的青睐。投资1.5亿元的三阳畜牧生态养殖项目,投资280万元的大红袍无刺花椒示范园项目,还有卢氏鸡养殖及深加工项目、南阳新科灵标准化蛋鸡养殖项目……昔日宁静的当家村,如今正成为卢氏的一片投资热土。
 
  “对农民进行信用评级,开创了数千年来中国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先河,已构成贫困户和贫困村脱贫致富的软实力。”卢氏县委书记王清华说,大力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不仅对优化农村金融生态、防控金融风险作用非凡,而且对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社会文明新风,对加强农村社会治理和社会创新,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农民信用评定体系建设的不断深入,必将对农村各项改革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发挥出更大的综合效应。”
 
  据了解,当家村所在的东明镇已评出8个信用村、3471户信用户,而整个卢氏县则已评出了117个信用村和53059户信用户。讲诚信讲文明,赛发展赛致富,在卢氏大地已蔚然成风。
责编:徐伟

( 编辑:徐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