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樊江波捐髓成功后留影纪念 资料图 7月5日上午,太阳似火一样炙烤着大地,郑州城里格外闷热。在河南省人民医院造血干细胞采集室里,樊江波静静地在病床上躺了两个多小时,鲜红的血液从他的臂弯处缓缓流出,通过血细胞分离机分离后,成功提取造血干细胞,分离之后的血液再输回体内,这个过程还要持续两个多小时……
“我不着急,也不难受,我盼着这一天已经很久啦!”樊江波的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今年30岁的樊江波是三门峡人,现在灵宝市北斗星幼儿园工作。家里有父母和兄弟,他排行老二。一家人的生活原本平淡而幸福,然而2006年的一天,不幸悄然降临,正在读大学的哥哥樊晓波被确诊为白血病,只能辍学治病。那一年,樊晓波22岁,樊江波19岁。
随后,全家人陪同樊晓波辗转从三门峡、天津来到北京接受治疗,但他的病情一直没有好转,每天只能依靠输血小板维持生命。为了救哥哥,樊江波和弟弟、父母都试着做了配型,可惜全家无一人配型成功。治疗的过程既煎熬又痛苦,樊晓波一次次地接受化疗,原本健硕的身体日渐消瘦。樊江波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他暗自祈祷:只要能挽救哥哥的生命,自己愿意付出任何代价。
2006年底,就在一家人心灰意冷之时,中华骨髓库传来消息:有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跟樊晓波配型成功,并愿意进行捐献!
生命之光被瞬间点燃,全家人激动得无以言表。几个月后,樊晓波接受了造血干细胞移植。2008年,樊晓波的病情稳定,并顺利出院,回到了灵宝老家。
“哥哥身体恢复得很好,后来参加了工作,还结婚有了孩子。”樊江波说,全家人一直对那位素不相识的捐献者感恩至今,但他们只知道对方是位东北小伙儿,名叫“永亮”,“我哥说他要铭记这份恩情,所以把自己的QQ名改成‘永亮之影’,这么多年再没变过”。
为了帮助哥哥完成心愿,报答救命之恩,樊江波下定决心,要加入中华骨髓库,用同样的方法挽救其他患者的生命,将这份恩情回馈社会。
樊江波的决定得到了全家人的支持。2009年5月,他从灵宝专程赶到三门峡市红十字会,进行血样采集。2010年,他顺利加入中华骨髓库,成为一名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我深知疾病给患者和家人带来的痛苦,所以我希望有一天能够成功配型,救人一命。”樊江波说。
今年4月26日,经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检索,樊江波的白细胞抗原(HLA)分型数据与一名白血病患者相合,初步配型成功。得知这个消息,樊江波毫不犹豫地答应了捐献。在顺利通过高分辨检测和全面体检后,捐献的日子定在了7月5日。樊江波感慨道:“当年别人救了我哥的命,如今,我以同样方式救另一个人的命,这一切就像命中注定一样奇妙。”在随后几个月的时间里,他制定了详细的健身计划,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确保身体以最佳状态捐献造血干细胞,全力救助远方的患者。
6月30日,在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陪同下,樊江波踏上了前往郑州捐献造血干细胞的道路。临行前,樊晓波在微信朋友圈中写下一段话:“古有花木兰替父从军,今有二弟替兄去拯救生命,回馈社会。兄弟之情尽在其中!愿其生命的种子助力患者身体健康!”
7月5日上午,樊江波成功捐献了190毫升造血干细胞,为一位11岁的白血病患儿送去了生命的“火种”。他也成为三门峡市第21位、河南省第626位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
历经11年的等待,樊江波一家人的心愿终于实现,希望的“火种”在他们的手中传递下去,点亮了他人的生命之光,同时也照亮了更多人的爱心奉献之路。
责编:徐伟 ( 编辑:徐伟 ) |
心怀感恩 传递生命“火种”
来源: 发布日期:2017-07-13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