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16日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手机版
客户端下载
无障碍浏览
首页
区域
国内
国际
本地
县区新闻
湖滨
陕州
灵宝
渑池
卢氏
义马
经济开发区
城乡一体化示范区
理论
理论
理论微视频
每日一习话
学习进行时
数字报
专题
党媒视点
网评频道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本地
> 正文
加快打造“五彩三门峡” 不断提高区域竞争力
《人民日报》:三门峡开启转型创新发展新征程
来源: 发布日期:2017-07-27
打印
央视《魅力中国城》三门峡宣传片
2017年7月27日 《人民日报》八版
点击图片观看原文
三门峡是一座古老的城市,历史悠久,文化厚重,“上河曙猿”改写了人类起源于非洲的历史,仰韶文化升腾了中华文明的第一缕曙光。耳熟能详的假虞灭虢、唇亡齿寒、紫气东来、中流砥柱等成语都是发源于三门峡。
函谷关关楼雄姿
三门峡又是一座很年轻的城市。1957年,毛主席提出“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成千上万来自全国各地水利战线的建设者们聚集三门峡。以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建设为契机,结合国家的小三线战略,布局了一大批工业企业,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工业体系,这是三门峡的第一次创业。
陕州地坑院婚俗表演
改革开放以后,围绕资源产业的发展,三门峡发展了“黄、白、黑”三色工业。“黄”就是以黄金为主要工业载体的工业体系,“白”是以铝为加工基础的白色工业产品,还有以“煤化工”为主题的黑色工业,使三门峡的经济増长一度处于全省的领先地位,进一步确立了工业强市的地位,这就是三门峡第二次创业。
但是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三门峡面临的经济下行压力越来越大,2015年地区经济总值增长仅为3.3%,河南省垫底。如果不加快转型创新发展,三门峡的环境容纳不下、资源承载不了,路子只会越走越窄。因此,七届三门峡市委把转型创新发展作为工作的主线,开启三次创业新征程。
突出“三量并举”,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深入贯彻《中国制造2025》,按照信息化、工业化、现代化的发展路径,全力做大增量,在发展新兴产业上下功夫,重点发展旅游产业;大力发展电池、铜箔、锂子膜等新型材料工业和速达纯电动车、骏通特种车、中原量仪等一批装备制造产业,与腾讯、阿里巴巴、中兴通讯、浪潮集团、中科曙光等企业合作,发展电子信息产业,与航天科工等一批军工企业合作,大力发展军民融合产业。
着力优化存量,在继承传统优势的基础上,延链、补链、提升价值链。黄金产业方面,打通勘探、设计、开采、冶炼、加工、贸易、金融的黄金全产业链;在铝工业方面,重点发展精深加工产品,支持戴卡轮毂、同仁铝业、东方希望等一批大型企业发展;在煤及煤化工方面,重点发展煤制气、煤制烯烃等。
改进升级后的黄金生产企业生产厂区
积极主动减量,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清理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的企业,把对环境不友好的产业清理出三门峡,加大小型矿场整治、黄河湿地的生态修复和以涧河为主体的水体整治,同时做好赤泥的利用,停止矿山占地,加强对小秦岭地区资源的整合,真正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所讲的“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的要求。
坚持“三管齐下”,加快打造省际中心城市。坚持打造“区域交通枢纽”、“商贸物流中心”、“生态宜居城市”三管齐下,围绕建设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积极做好三门峡至洋口港铁路、运城至三门峡至十堰高速铁路前期工作,推进蒙华铁路三门峡段、黄河公铁两用桥建设,加快推进陇海线改道取直工程、三门峡通用机场、通用航空产业园建设,努力形成双高铁十字交汇布局和衔接顺畅、便捷高效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大力发展大宗商品物流、冷链物流、保税物流、电商物流,努力打造全国有影响的大宗商品物流中心、黄金珠宝加工交易中心和区域性特色农产品物流交易中心;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强力实施“蓝天碧水”工程,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镇化水平,推动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加速聚集,不断增强对区域发展的辐射力、带动力、影响力。
改造升级的铝制品生产企业
注重“三力联动”,加快实现发展动力转换。坚持把改革开放、创新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之源、活力之本,持续深化医药卫生、财税金融、工商登记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深入开展“效能革命”,大力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充分发挥三门峡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国家铝及铝制品检验中心、国家果品与果蔬汁检测重点实验室四大“国字号”通关机构优势,积极申建综合保税区和铁路口岸,争取设立郑新欧国际班列停靠站,有效融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新产业新业态培育,努力打造一批规模效应突出、产业特色鲜明、科技水平领先的创新型产业集群,形成三门峡转型创新发展的强大引擎。三门峡市和中科院进行了深度的对接,与7位院士和40余名国家顶尖的科学家共商转型创新发展的大计,达成了一批项目合作的意向,帮助我们解决了一批创新发展中的难题。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经过三门峡全市上下不懈努力,2016年总体发展形势向好回转,2017年一季度,全市经济持续回升,实现了首季“开门红”。生产总值增长8.5%,居河南省第5位,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4.2%,居河南省第1位;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1%,居河南省省第2位;进出口总值增长77.8%,居河南省第2位。
重大项目建设实现重要突破。20个省重点项目和242个市重点项目分别完成投资147.1亿元、652.7亿元,占年度目标的122.2%和118.9%,为经济发展积蓄了巨大后劲。
戴卡轮毂年产400万只铝合金轻量化轮毂项目,去年还是一片空地,今年厂房已建成,正在进行设备安装。
速达电动汽车项目,于今年3月28日获得国家发改委核准批复,成为全国第十二家、河南省唯一一家取得新建纯电动乘用车生产牌照的企业,为三门峡市发展新能源汽车及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带来了重大机遇。
在产业发展上,同人铝业铝合金铸造及深加工项目,在长时间的停滞之后,现在进行重新设计规划,具备了复工条件。
凯斯曼(三门峡)汽车零部件项目前期工作进展十分顺利,三门峡将以这些项目为突破口,推动高端铝精深加工产品发展,实现从原材料基地向终端产品制造基地的转型升级。
一些老项目进行产业链的延伸,实现“老树开出了新花”。义腾新能源项目采用自主研发的生产工艺,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改造升级的骏通特种车辆生产厂区
灵宝宝鑫电子项目,为新能源电动汽车电池提供高科技含量的负极专用铜箔,将有力推动新能源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
渑池的承明光电MO源材料项目,是高科技新材料项目,将逐步打造LED完整产业链,加快推动三门峡乃至河南省的LED产业发展进程。
高等教育改革实现新突破。三门峡社会管理职业学院、三门峡技师学院成功获批,三年内将形成聚集4万人的高等职教园区,成为助推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新动能。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持续推进种养业、制造业和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特色农业持续壮大。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4.7%,增速居河南省第1位。果品、食用菌、烟叶等特色产业持续提升,省市农业产业化集群达到39个,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218家,运行良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1400家,“三品一标”农产品数量达138个,“二仙坡”荣获“中国驰名商标”。涉农电商突破2100家,农产品电商交易额突破10亿元。工业经济提质增效。实施亿元以上工业转型升级项目53个,完成投资272.8亿元,为加快先进制造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服务业扩量提质。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9.1%,占GDP的比重达到33.5%,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三门峡电商产业园、跨境电商产业园投入运营,2016年电商交易额达到42亿元,2017年上半年电商交易额达到73亿元。成功举办黄河文化旅游节和中国特色商品交易博览会,天鹅湖湿地公园、陕州地坑院受到中央主流媒体广泛关注,“天鹅之城”品牌更靓、人气更旺。2016年全市接待海内外游客302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58.2亿元,分别增长12.7%和14.5%。
“去降补”工作成效显著。坚定不移去产能。化解煤炭行业过剩产能36万吨,涉及矿井已关停到位。综合施策去库存,全市商品房库存面积229.6万平方米,比年初减少77.7万平方米。服务企业降成本,实施降成本专项行动,9家企业进入省电力交易平台,为企业降低用电成本1540万元;建立市县两级信用担保服务体系,6家政策性担保机构注册资本达到3.6亿元。因地制宜补短板,持续强化基础设施、创新能力、人力资源等方面建设,市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达到136个,引进培养中高级人才4113人。
惟把握大势者强,惟锐意改革者胜。今后产业结构的转型到底往哪儿转?三门峡市提出了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开放创新驱动为动力,不断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打造以“黄”、“白”、“黑”、“红”、“绿”为主的“五彩三门峡”。“黄”,就是要做大做强黄金产业;“白”,就是要大力发展铝及铝精深加工;“黑”,就是要大力发展煤及煤化工产业;“红”,就是大力发展以苹果、大枣为代表的特色农业;“绿”,就是重点发展绿色制造、智能服务、旅游和大健康产业。要围绕这五个领域来谋划新的产业链,推动产业之间互融共进,打造结构更优、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的产业形态,不断提高三门峡经济整体素质和区域竞争力的核心目标。
万里黄河第一坝
三门峡大坝前,巍然屹立的“中流砥柱”,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三门峡,也正以其坚韧不拔的毅力,坚定转型,坚实崛起,发力三次创业,全力打好转型创新发展攻坚战,打造“五彩三门峡”,提高区域核心竞争力,三门峡经济社会发展一定能够行稳致远。(来源:人民日报)
责编:徐伟
( 编辑:徐伟 )
上一条:
本科二批今日正式投档
下一条:
市直部门郑重作出服务承诺 接受社会监督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手机版
客户端下载
三门峡网投诉举报办法
三门峡网在线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