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11日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本地 > 正文

共谱军民鱼水情

——湖滨区双拥创建工作纪实
来源: 发布日期:2017-08-07 作者:记者 李博  打印

开展国防教育活动
湖滨区领导慰问优抚对象
荣誉奖牌
 
  “老妈妈服务队”五十年如一日到部队义务帮士兵们拆洗被褥、包饺子;78岁的“兵奶奶”于环常年到部队和军人家庭开展拥军演出和宣传报道等活动;“爱心大姐”张巧娥多年来一针一线缝制鞋垫,把温暖送到部队士兵的心坎上……
 
  多年来,在三门峡市湖滨区这片“军爱民、民拥军,军民鱼水情谊深”的热土上,各级领导干部和群众在双拥工作中以创建省级双拥模范区为目标,以提高部队战斗力、地方生产力和军民凝聚力为立足点和出发点,以政策拥军、依法优抚为根本要求,谱写出了一曲又一曲军民鱼水深情的壮美篇章,让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优良传统持续在这块热土上生根、开花、结果。近日,在河南省双拥模范城(区)命名暨双拥模范单位和个人表彰大会上,湖滨区被命名为“河南省双拥模范区”,受到省级表彰。
 
  让双拥和国防教育深入人心
 
  积极宣传和增强军民的双拥意识和国防观念是湖滨区双拥工作的一大亮点。
 
  “我们坚持发挥‘四个作用’,即领导干部带头作用、各成员单位配合作用、新闻媒体宣传作用和基层发动作用,以推动双拥工作的开展。”湖滨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领导干部带头、各成员单位配合是湖滨区双拥工作的常态。每年春节、“八一”建军节、国庆节及征兵季,该区各级领导都要积极组织,各相关成员单位也积极配合共同开展双拥宣传教育活动,召开军地座谈会,慰问驻地部队官兵、困难新兵家庭以及军烈属等。端午节期间,组织街道、社区为部队官兵送去粽子等传递浓浓情谊的慰问品;“八一”建军节前后,坚持开展慰问部队结对帮扶、服务队进军营等活动,为部队官兵送去生活用品和温暖;国庆节期间,与驻地部队开展军地联欢会……
 
  充分利用报纸、电台、电视台等大众媒体,宣传该区国防建设和双拥工作中的先进典型,激发广大干群爱国拥军、争先创优的积极性。据统计,该区近年在各类媒体共发表宣传稿件400余篇,广播宣传200余次,制作宣传板面200余块,悬挂标语、横幅2400余条,专场播放电影录像400余场。
 
  基层社区利用板报、标语、宣传材料、双拥宣传专栏等多种形式,在群众中大力普及《兵役法》《国防教育法》等知识,宣传党的各项优抚政策,广泛深入开展“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宣传活动。该区公共场馆和中小学校都把双拥和国防教育纳入教学范畴,从青少年抓起,培养爱国主义情操。
 
  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发动,进一步增强了广大群众的双拥意识,为创建双拥模范区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现在,在湖滨区各级领导层普遍叫响“不抓双拥的班子不是合格的班子,不抓双拥的领导不是称职的领导”口号,在广大群众中“致富不忘报国、报国不忘拥军”“再穷不穷优抚对象,再难不难革命功臣”的思想已深入人心,在驻军部队中“爱民情不深,愧当戍边人”已成为广大官兵拥政爱民的行为规范。
 
  社会化拥军蔚然成风
 
  在湖滨区,无论是村镇社区,还是社团组织,都将拥军工作视为至高无上的荣誉,他们各具特色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拥军活动,“上下一条线、左右连成片、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办”成为该区社会化拥军工作的鲜明特点。
 
  社区拥军注重实效。湖滨区以社区、村镇为单位成立了由兵妈妈、好军嫂、大学生等组成的拥军志愿者服务队,他们经常走进军营,与官兵谈心聊天,化解战士们的思想困惑,帮助其缓解心理压力,通过认亲结对子给予战士们亲人般的关爱。“老妈妈志愿服务队”在湖滨区家喻户晓,这支自发成立于20世纪60年代、由50岁以上的老妈妈组成的志愿者队伍,多年来坚持到部队义务帮战士拆洗被褥,春节与战士一起包饺子、拉家常,50多年来从不间断。如今,虽然第一批13人的老妈妈服务队中已有6人去世,但新队员却不断加入,已有60多人,服务内容也更加丰富多样,深受官兵们的欢迎。今年已经78岁高龄的全省拥军模范于环,通过组建小记者协会、老年秧歌队,常年到部队和军人家庭开展拥军演出和宣传报道等活动,深受部队和军人家属的欢迎,人们亲切地称她为“兵奶奶”。前进街道的张巧娥和她的姐妹们,多年来一针一线缝制鞋垫,把上千双饱含着对人民子弟兵的爱的鞋垫送到驻地官兵的手上,成为远近闻名的“爱心大姐”。黄北社区组建了由社区、居民、辖区单位共同参与的“拥军志愿服务队”、送温暖小组和文艺表演队等双拥服务组织,深入驻军部队开展丰富多彩的拥军活动,被授予“河南省十佳双拥社区”。车站街道组建了辖区内军人家属参与的“好军嫂”志愿者服务队,事无巨细地关心和服务有困难的军属,给战士全家带来无尽的温暖……
 
  社团拥军经常化。湖滨区将《关于开展社会化拥军工作的意见》下发到每个社会团体组织,动员和引导他们积极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和人才优势,大力开展社会化拥军工作。据统计,该区非公经济和社团组织每年投入拥军工作的经费有几十万元,赠送的电脑、空调、音响等设备价值数十万元。目前,该区非公经济和社团组织积极支持和参与双拥工作,使“政府搭台、部门联动、社会唱戏”的双拥工作社会化格局日益完善,双拥共建活动得到蓬勃发展。
 
  优抚安置得民意暖人心
 
  市场化越来越高的社会新形势对优抚安置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对此,湖滨区采取新办法新举措,加大政策执行力度,使得该区的安置工作走在了三门峡市的前列。
 
  “我们制定了‘扶优奔康’行动发展规划,及时研究解决优抚政策落实中的难点问题,并加强检查监督,确保政策法规落到实处,切实维护广大军民的合法权益。”湖滨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三级服务网络”成效显著。湖滨区建立“三访三送三网”工作站,出台了优抚对象“三级服务网络”建设实施方案,从机构设立、人员选聘和工作规范等方面对工作进行了明确规定。截至目前,该区建立区级优抚安置服务中心1个,乡、街道级双拥优抚服务站10个,村、社区级双拥优抚服务站79个,共招聘村、社区双拥优抚联络员79人,同时还从区人社局申请民政协管员20人,分配到乡、街道专职开展优抚对象服务活动。在服务中,该区深入开展“送政策、送温暖、送帮扶”走访慰问活动,通过发放宣传册和明白卡及通过QQ群、微信群等平台及时传递信息,并采取通过调查走访、慰问帮扶等方式,提供个性化精准化服务,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该区各类优抚对象的定补金和城乡义务兵家属优待金兑现率达100%,将享受定补抚恤后生活仍然困难的100余户优抚对象纳入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据统计,2013年至2016年该区共发放义务兵优待金2384万元,发放优抚对象各项抚恤金3187万元,2011年以来共接收符合政府安排工作条件的退役士官30多人,安置到财政全供事业单位在职在岗。接收自主就业退役士兵328名,发放自主就业一次性经济补助经费300余万元,组织200多名退役士兵自愿参加驾驶、电脑、电焊等职业技能培训,培训费及生活补助费共计60余万元,完成安置培训率达到100%。
 
  另外,该区还帮助特困优抚对象申请廉租房,根据重点优抚对象不同情况,分别纳入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并将重点优抚对象全部纳入社会基本医疗保障体系……
 
  民拥军,军爱民。多年来,湖滨区驻军官兵积极开展扶贫帮困、助学兴教、学雷锋等活动,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深受好评。如驻湖滨区某部为磁钟乡寺庄村修筑路基2条2000多米,并为村里捐赠了图书、体育器材、学习用具等,栽植了美化乡村的景观树,帮助寺庄村建设与发展……
 
  承接历史,任重道远;放眼未来,大有可为。荣获河南省双拥模范区是一个新的开始,湖滨区军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将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扎实的工作作风,开拓创新,顽强拼搏,迎接更大的挑战!
 
  (图片由湖滨区民政局提供)

( 编辑:李建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