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文/图 记者 梁媛 通讯员 杨阳 )今年53岁的陈铁锤是河南大有能源集团义煤公司杨村煤矿机电一队的一名电修班长。工作33年来,他踏实勤奋、积极向上、勇攀高峰,从一名普通的职工成长为如今的“首席技师”“技术大拿”,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走出了励志人生。
![]() 从“门外汉”到“技术大拿”
陈铁锤出生在河南省周口市西华县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小时候因家庭变故,他的几个哥哥先后离世,父母因此大病一场,他读到初三就不得不辍学在家照顾父母。
经历过生活苦难的人,更懂得珍惜来之不易的机会。1984年3月,陈铁锤来到杨村煤矿机电队当一名提升机司机。当年20岁的他,立志要在煤矿干出一番样子来。
由于工作踏实勤奋,参加工作7年后,他由一名提升机司机转岗为矿井维修电工。从未接触过这一专业的他,为了尽快掌握大型电气设备维修技能,自费购买了全套《煤矿电工手册》,并借来了初、高中物理课本,利用工作之余刻苦自学。他还成了矿上退休的几位机电总工、副总家里的“常客”,经常登门请教。其间,他写下数十万字的学习笔记,记下了数千个技术数据。陈铁锤身上的正能量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工友,大家都亲切地叫他“技术大拿”。
1998年6月,陈铁锤担任电修班大班长,他自愿放弃休班时间,对全班电工进行每周两次的技术培训,逐项落实整改设备存在的问题。那会儿,他吃、住都在工房,饿了啃口干馍,累了靠墙角眯一会儿。他接任后,矿上3台大型矿井提升机设备故障率大大降低,班里的职工再没有因为设备故障影响生产时间被罚款,反而每月还拿到了将近200元的奖金。当年,他所在的电修班被矿上评为“先进班组”,他个人也被矿上评为“劳动模范”。
在科技的快时代中“笨鸟先飞”
有一次,陈铁锤与电控厂家技术交流时,得知传统的提升机电控将由进口的可编程控制器(PLC)所取代,该电控通过电脑编写的程序运行工作,安全保护更加齐全完善,节能运行更加经济。这一“理想设备”让陈铁锤非常高兴,同时他也意识到高新技术设备改造后,维修技能必须得跟上。
时间不等人,笨鸟要先飞。陈铁锤自费购买了一台三菱PLC、笔记本电脑和相关书籍,设计制作了PLC学习实践台,反复练习,熟练掌握了PLC的应用和编程技术。在设备安装的72个小时内,他始终守在现场,不放过任何向厂家技术人员学习的机会。对安装后调试的每一步,他都细心地记在笔记本上。由于控制器需要输入编程语言,编程语言全部由英文字母组成,勤奋好学的他翻烂了英汉词典,记满了十几本学习笔记……“我不懂LD、OR和OUT怎么读,但我知道它们代表的意思是触点运算开始、触点并联和线圈驱动。”陈铁锤说。
守望初心传承“工匠精神”
在陈铁锤看来,“工匠精神”的核心是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他相信,用技能去科学管理,正确地维护设备,避免故障发生,用技术去改造、去创新、去发明,甚至传授给身边更多的人,让大家更好地实现技能转化,才能更好地提高工作效率。
2010年5月,以他个人姓名命名的“陈铁锤创新工作室”正式挂牌成立。在那里,他带领17名技术攻关小组成员,结合自身多年的设备维修管理经验,通过立项、制定实施计划、材料制作、调试运行等步骤,先后完成21项改造项目研究。其中,矿井提升机闸瓦间隙保护技术改造、制氮机冷干机散热风机技术改造及副立井安全门信号闭锁保护改造3项分别获得国家知识产权专利证书。2016年,他先后获得了“河南省技术能手”“三门峡市高级技能人才”“义煤十大工匠”等荣誉称号;2017年5月,“陈铁锤创新工作室”喜获“河南能源先进工作室”称号。
“我要把自己多年的经验技术公开到内部网站,便于职工下载学习,让大家掌握技能,做好‘工匠精神’的探索者、实践者和推动者,让更多的人成为张工匠、王工匠、李工匠……”陈铁锤满怀信心地说。
如今,陈铁锤已到了快退休的年纪,但他心中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把自己多年来积累的技术、经验、理想和追求毫无保留地传承下去。他知道,这是一种责任和义务,他愿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年轻人爱上学习、爱上钻研,跨入优秀技术人才的行列,为企业发展作出贡献。
( 编辑:徐伟 ) |
传承“工匠精神” 做好职工榜样
来源: 发布日期:2017-08-11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