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12日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本地 > 正文
“寻找崤函好教师”系列报道之六

“中原名师”杜振龙的成功之道

来源: 发布日期:2017-09-18   打印
    本报讯;(文/图 记者 宋贵平)现任灵宝市实验高中副校长的杜振龙,从事教育工作27年来,曾先后获得首届全国中小学外语教学名师、第四届全国外语教师园丁奖、河南省优秀教师、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首批中原名师等荣誉称号。日前,记者拜访了杜振龙,了解他的成功之道。
 

杜振龙正在批阅学生的“沟通信”
  提升自我学而不倦
 
  杜振龙出生于1968年7月,系中学特级教师。勤于学习是他留给记者的第一印象。走进他的办公室,浓浓的书香之气扑面而来,桌子、窗台、墙角、柜子,到处摆放着各种书籍。他的办公桌上,一本《瓦尔登湖》打开着,阅读过的页面上有画了线的段落、句子,有写着感悟的批注文字。另一个翻开的学习笔记上有一段书摘:“今天人人附和或默认是正确的,结果明天可能会变成是谬误……”下面还有自己的感悟:“要以变化的眼光看世界,要以发展的思维生活。”
 
  细看杜振龙办公室中的书籍,既有《高中英语语法详解》《高考文科试题分析》《高考理科试题分析》等专业教学类书籍,也有《复活》《百年孤独》《红字》等中英文对照文学名著,还有《汉宫名媛王昭君》《蒙哥马利》《罗斯福》等古今中外名人传记。他说:“学无止境。教师只有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素质,才能提升教学水平。”
 
  科学施教勇于创新
 
  杜振龙始终把钻研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作为教学工作的努力方向。他坚持“三分教学、七分管理”的原则,重视早操、班会、校集、运动会、演讲比赛、学雷锋等活动的教育功能,力求培养出品学兼优的高情商学生。他主张“一束二导三自”的教学管理模式,即一束学生的行为习惯,二导学生的心理、学法,三促学生自愿、自觉、自主地学习。
 
  在主管英语教学中,杜振龙向备课组的教师提出了“三气”精神:即英语教师发音、形象、理念上要“洋气”,同事间团结协作要“大气”,业务水平、成绩要“硬气”。由此,他带出了一个优秀的教师团队,多次获得“三门峡市高考英语优秀单位”称号。
 
  在10年的班主任工作期间,杜振龙探索出了“三爱”班级管理模式:对潜能生“父爱”,严而不厉;对优生“母爱”,爱而不溺;对中间生“友爱”,亲而不腻。他还创造性地开展“沟通无限”活动,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家长之间组织开展座谈,促进任课教师、学生、家长之间交流沟通,使学生健康成长。
 
  杜振龙还提出“享受英语”的理念,即准确朗读、研究句子、欣赏美文,享受英语的韵律美、结构美、意境美,并利用英语报刊“海量阅读”,将学生的学习变成享受,使学生“在笑声中激情燃起,在大声朗读中深深爱上英语”。
 
  杜振龙推出“互助组”高效课堂模式,利用学生学习的差异性,实行兵教兵式的互助学习模式,实现了课堂的高效率。
 
  此外,杜振龙坚持根据学情自编资料,有的放矢。他带领同事们组编了《高中英语作业优化设计》;主编出版了《准备做一个高中生——英语》,解决了初、高中英语学习衔接问题;主编出版了《高考英语总复习》,变传统的按月分“三轮”复习为每周内“三轮”兼顾,大大提高了复习效率。
 
  勤奋笃行再建新功
 
  目前,身为主抓教学工作的副校长,杜振龙主管高二年级24个班的相关工作和全校的体育、艺术方面的工作,还担任着高二年级1个班的英语课教学任务。除此以外,他还承担着“中原名师杜振龙工作室”主持人的工作,批阅、督导灵宝市高中英语学科所有教师的业务自学笔记,担任5位省级名师、10位省级骨干教师的培养等任务。
 
  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杜振龙致力于教学教改的研究,也取得了骄人成就。他的《学习英汉文化差异,提高英语学习能力》《高中英语学科学习潜能生的学习障碍及对策》等多篇论文在《英语周报》《现代教育》等专业刊物上发表或获奖。他撰写的《条条大路通罗马,何必都挤独木桥》《会考,想说爱你不容易》《中学生早恋问题的思考》等文章,受到多名教育专家及同行们的认可。他主持过4项国家级、省级课题研究,撰写的300余篇教育教学随笔在新浪网发布,吸引了众多网友的关注和点赞。2015年6月,他的专著《教育,坚持做细微的事》由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发行。杜振龙在教育领域取得的成果先后被《教师报》《中国教工》《河南教育》等媒体报道。对于教师这个职业,他认为:“只要耕耘,必有结果。”

( 编辑:徐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