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去秋至,三门峡市区内道路宽阔平整、四通八达,车流如潮;一条条背街小巷秩序井然,车辆停放整齐,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城市公园、涧河两岸景色宜人,散步休闲的行人往来如织…… 秋雨过后的三门峡,展现着她的独特魅力,彰显着她的多彩宜居。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2016年9月,市七次党代会明确提出,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群众出题目、党委把方向、政府抓落实、各方齐监督”的工作格局,扎扎实实办好民生实事、真真切切增进民生福祉。2017年6月,《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坚持把保障改善民生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民生投入不断加大,就业创业扎实推进,社会保障稳步提升,社会事业不断进步,快速发展的三门峡,让人民群众共享更多的改革发展红利,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让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是大民生。 市委、市政府不断加大民生投入,“十项重点民生工程”持续推进,全市财政民生支出137.5亿元,占一般预算支出的73.6%。深入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认真落实稳岗扶持政策,全市城镇新增就业6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2.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仅为2.82%。持续推进全民技能振兴工程,2017年上半年组织开展创业培训85期3196人次,电商培训6期277人次,失业人员技能培训2期324人次,组织职业技能鉴定705人,增强群众就业创业能力。 建设广厦千万间,安居群众俱欢颜。2016年,我市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44.28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42.24平方米,分别比2012年增长了23.7%和7.8% 。近几年,我市积极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坚持公开公平分配原则,加强保障房入住管理,形成了“科学规划、政府开发、规模建设、综合管理”的“三门峡模式”,达到了住户满意、政府放心、社会称赞的效果。截至2016年底,我市开工建设保障性安居住房104717套,可保障人口27.2万人,保障房覆盖率为26.3%。现已建成各类保障房81692套,分配到户78914套,保障人口20.5万人。 平安是最大的和谐、最大的民生。我市大力推进“平安三门峡”建设,连续14年荣获“全省平安建设先进省辖市”称号,是全省唯一夺得全国综治“长安杯”的城市;连续10年荣获“全省信访稳定工作先进省辖市”称号,公众安全感、政法机关执法满意度始终位居全省前列,让这座城市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城市建设和教育工作事关全市发展、事关民生福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社会事业发展,要求以人民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事业,扎扎实实办好民生实事、真真切切增进民生福祉。 “‘12345’,有事找政府。”8月2日,我市“12345”政府服务热线试运行,至今共受理建议、咨询、投诉、求助、感谢等各类诉求1628件,办结率为91.5%,市民对“12345”政府服务热线满意率达93.8%。“12345”政府服务热线平台是我市新型智慧城市2017年一期建设重点民生项目之一。城市智慧,在于惠民。随着我市智慧城市建设的不断深入,群众将享受到医疗、教育、社保、交通等智慧服务,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让人民群众感受到生活的轻松与幸福。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今年以来,我市全面推进教育体制机制改革,激发教育发展活力,抓好教育项目建设,促进教育公平,全心全意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截至6月底,全市“全面改薄”校舍建设5年开工率为100%、竣工率为99.6%、设施购置完成率为100%;“扩充城镇义务教育资源”校舍建设4年开工率为87.5%、竣工率为62.5%。今年市十项重点民生工程着力解决“上学难”,计划新建改扩建中小学15所,已开工13所、完成投资12239万元、完成建筑面积58171平方米;计划新建改扩建幼儿园16所、增加学位5000个,有1所已投入使用、6所已竣工,完成投资3200万元。认真做好学生资助工作,2017年春季学期,全市共计资助贫困学生42904名,发放资助金3864.1万元;建档立卡学生19077名,发放资助金1340.85万元,让贫困学生与普通学生一样,同在蓝天下,共沐春风里。 道路是城市的“血脉”,出行便捷是群众的期望。随着民生不断改善,群众收入不断提高,2016年末,我市城镇居民家庭和农村居民家庭每百户拥有家用汽车分别由2012年末的17辆和5.7辆,提高到27.7辆和16.9辆。为解决群众“出行难”,近5年间,我市持续加大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扩建、新建重要城市道路,完善交通网络,提高市区道路的通行能力。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共实施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80余项,总投资40余亿元。现如今,我市城市路网日益完善,群众有了更畅通的出行体验。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全市社会保障持续完善。2016年末,参加城镇职工社会养老保险人数32.8万人,比2012年末增加4万人。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稳步增长,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53.8%、90.6%。2013至2016年,累计发放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3.74亿元,发放农村低保金4.96亿元,发放医疗救助资金1.36亿元。全市脱贫攻坚深入推进,已累计实现16.9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完成易地搬迁40665人,实施整村推进140个,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大幅提升。 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把民生放在心上、抓在手上,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让群众真正看到变化、真正得到实惠,三门峡美好幸福的民生图景就一定能变成现实。 【数据链接】 全市城镇新增就业6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2.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82%。 截至2016年底,我市开工建设保障性安居住房104717套,可保障人口27.2万人。现已建成各类保障房81692套,分配到户78914套,保障人口20.5万人。 【短评】 把民生放在心上抓在手上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民力推动发展。 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服务,是聚民力、谋发展的关键。 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把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检验成效的标准,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更好地服务人民,真正做到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站,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凝聚加快转型创新发展的强大动力,我们一定能为决胜全面小康、让中原更加出彩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记者 陈林道) ( 编辑:徐伟 ) |
“崤函看今朝”系列报道之八
民生工程增福祉
【短评】 把民生放在心上抓在手上
来源:中国三门峡网 发布日期:2017-10-12 作者:陈林道 打印

- 上一条:发力“三次创业” 重振崤函雄风
- 下一条:对照先进找差距 学习标杆抓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