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22日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本地 > 正文

桑榆有情 夕阳生辉

来源: 发布日期:2017-10-27   打印

阅览报刊是刘可风每天的“必修课”
  现年77岁的刘可风,2000年从灵宝市委党校退休后,一边照顾瘫痪的妻子,一边坚持读书读报写文章,还参与一些公益活动和企业的文化、党建工作,不遗余力为家庭、社会奉献余热。
 
久病床前显真情
 
  刘可风的妻子许惠霞1987年患病致瘫,自此,他就担负起了妻子的护理工作。尤其是退休后,刘可风被返聘到某企业上班,但仍将妻子照顾得无微不至。每天早上五点半起床做好饭后,为妻子穿衣、梳头、洗脸、按摩、喂饭,待妻子吃好,他自己才紧张地就餐。洗刷之后,他把药递到妻子嘴边,帮其服完药,再把妻子需要的东西放到床前,一切安排妥当,他匆匆出门去上班。下班回来,他向妻子诉说一天的工作和喜闻乐见的趣事,哄她开心;饭后,照例又是给妻子喂药、按摩、擦洗身子,一切做得有条不紊。
 
  妻子曾在西安西京医院住院治疗,当时,刘可风住在小旅馆内,每天总是凌晨4点钟起床,为妻子做饭、煎药,送到妻子床前,给妻子穿衣、洗脸、喂饭、喂药,赶在医生上班前就匆忙离开病房。就这样,在西安住院的187天,他几乎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临出院,妻子的病情已好转,而他却瘦得变了样。
 
  每天清晨和傍晚,推着轮椅带妻子外出散步锻炼,是刘可风多年的习惯,灵宝市影剧院广场、黄河路上,总能看到他帮妻子做康复训练的身影。从1987年秋妻子患病开始,到今年7月妻子去世,刘可风30年如一日地照顾妻子,用爱诠释了人间真情。
 
勤学善思著文章
 
  退休前,刘可风一直在党政机关从事文秘工作,读书看报写文章是常事。退休后,他仍然勤学不辍,时时把自己的所思所感诉诸笔端,并乐此不疲。
 
  他长年订阅《人民日报》《三门峡日报》《求是》等报纸杂志,每天都抽出时间学习。他将报刊上读到的好文章好词语,或摘抄到笔记本上,或剪贴保存,经年累月,积攒的学习笔记就有10余本。在他的床头,堆放着《康熙字典》《辞源》《现代汉语词典》等工具书,他说:“字典、辞典是我最得力的‘老师’,遇到不明白的一查就懂。”
 
  刘可风与著名文学家曹靖华交往密切,受其影响,他对文学创作情有独钟。退休以来,他撰写的数十篇散文被省、市级报纸刊发,其中,纪念与回忆曹靖华的文章有《大红枣儿甜又香》《鲁迅与曹老的交往》《曹老给我讲写作》等20余篇,分别刊发于《河南日报》《河南新闻出版报》《三门峡日报》等媒体。2007年10月30日,应北京大学邀请,刘可风出席了在北大召开的“曹靖华先生诞辰110周年纪念会暨俄罗斯文学国际研讨会”,所撰写的发言稿《便引诗情到碧霄》被编入《曹靖华先生诞辰110周年纪念文集》一书。
 
  作为一名已有57年党龄的老党员,刘可风对党满怀深情。在2002年庆祝建党81周年之际,他赋诗《对党说》,表达了向“亲爱的党道声祝福”的美好心愿;今年10月10日,他又赋诗《喜迎十九大》,抒发了“在金色的十月,看太阳有多红多暖”的喜悦之情。
 
退而不休献余热
 
  退而不休,继续发挥余热,是刘可风的又一可赞之处。
 
  退休17年来,刘可风先后被灵宝市6个从事建筑业务的企业聘任为管理经理等职务,帮助企业办宣传栏、编写管理资料、抓施工安全与质量,为企业发展贡献力量。
 
  2012年至今,刘可风在河南伟宸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受聘期间,为该企业申请建立了党支部,自己担任支部书记;成立了5个党小组,发展党员10余人;组织党员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重温入党誓词等活动,把组织生活开展得有声有色,使该企业在三门峡市、灵宝市的非公有制党建工作评比中受到表彰。在企业中组织党员带头抓安全生产,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使企业的施工安全和质量连续6年被省、市评为先进单位。
 
  在帮助企业提高管理能力方面,刘可风通过编印“建筑天地”“职工管理手册”等资料,在领导、职工中开展遵纪守法、创业奉献等宣传教育活动,坚定了企业领导、职工的价值观与梦想追求,使企业员工管理、品牌营销均迈上了新台阶。
 
  前不久,为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他组织企业职工100余人,编排出歌曲、舞蹈、安全教育小品等文艺节目20余个,率队到三门峡市参加全市非公有制经济组织“迎十九大、庆国庆”文艺汇演,取得圆满成功。10月12日,他参与编排的“歌颂祖国、喜迎十九大”文艺节目在灵宝市电视中心演出,受到灵宝市委领导及广大观众的好评。
 
  退休以来,刘可风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为阳店镇下南村、布张村的建校、修路、修机井项目捐款2000余元,参与解决家乡交通不便、孩子上学、吃水难等问题。刘可风说,“活到老、学到老、奉献到老”是自己的人生追求,要在有生之年为建设家乡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责编:徐伟

( 编辑:徐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