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07日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本地 > 正文
金融扶贫看农信系列报道之二

“1+1>2”的金融扶贫路

——陕州农商银行金融扶贫工作纪实
来源: 发布日期:2017-11-15 作者:任志刚 左海波 段红涛 徐建华  打印


陕州农商银行党委书记贺转峡(左)与贫困户交流产业发展情况


陕州农商银行信贷服务人员深入非贫带贫农户蔬菜大棚查看情况



    陕州区西王村农户赵增顺建有两个蔬菜大棚,经过陕州农商银行包村信贷人员与乡级服务站、村级服务部工作人员的宣传引导,自愿帮扶该村贫困户任进奇,从该行贷出5万元“1+1”带贫贷款,扩大了蔬菜大棚规模,并带着任进奇到自己的大棚打工学技术,成为该行发展的第一户“1+1”带贫农户。在他的示范带动下,农户们带贫热情高涨,纷纷表达带贫意愿。在两天时间内集中为19户农户办理“1+1”带贫贷款95万元,让19户贫困户进入蔬菜大棚打工学技术,开启了创业致富路。

    在西王村试点的基础上,陕州农商银行目前正在当地13个乡镇全面推广“1+1”扶贫经验,已对3000余户非贫困户进行了入户调查,投放“1+1”带贫贷款14800万元,引领2756户贫困户走上致富路。

    金融扶贫工作开展以来,陕州农商银行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金融扶贫政策,始终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重大政治任务,紧紧围绕陕州区政府金融扶贫工作部署,充分发挥农村金融主力军作用,不断完善扶贫机制、加大金融扶贫力度,全方位、多角度纵深推进金融扶贫工作,为陕州区脱贫攻坚提供了强有力的金融支撑。截至目前,该行共投放扶贫贷款2.47亿元,其中“户贷户用”扶贫贷款5000万元,非贫困户带贫困户“1+1”带贫贷款14800万元,带贫企业贷款4900万元,通过金融“造血”,带动贫困户4700余户增收脱贫。

    树立一种意识:

    金融扶贫,农商银行义不容辞

    农商银行是因“农”而生的地方性金融机构,自成立60年来,和人民群众结下了深厚情谊。

    在举国上下凝心聚力开展脱贫攻坚的大潮中,以“服务三农,改善民生”为企业宗旨的陕州农商银行,将“金融扶贫是农商银行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金融扶贫工作的准则,全行员工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积极投身到这场火热的“扶贫大决战”中。

    “金融扶贫,不但是我们的责任,而且是我们的使命,我们要倾全行之力,坚决打赢这场攻坚战,向上级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为家乡父老脱贫奔小康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在该行金融扶贫工作会议上,行党委书记贺转峡的话掷地有声。

    在多层次调研讨论和近年金融扶贫的基础上,陕州农商银行建立了以“3+2”为核心的金融扶贫服务体系。“3”即“总行—支行—包村信贷人员”的三级服务机制;“2”即总行金融扶贫工作领导小组与支行金融扶贫工作组的两级工作组织。实行层级管理,层层夯实责任、分级把关负责,制定了详细的扶贫贷款实施方案和考核办法,明确任务到人,细化目标到天,加强政策培训,严格督导奖惩,确保金融扶贫工作扎实有效开展。

    时间不等人,扶贫慢不得。今年国庆中秋长假,当人们尽情享受假期时,380名陕州农商员工仍然奋战在金融扶贫第一线。10月2日,该行主要领导分片深入辖内4个乡镇6个贫困村进行调研指导,针对金融扶贫工作中存在的扶贫政策宣传、产业项目选择等问题,召开3场现场会研究解决。

    金融扶贫大计,重在做实做细。在三级金融扶贫工作机制中,该行适时推行“三档三卡”工作法,即总行建立全区金融扶贫工作管理档案和金融扶贫“监督卡”,各乡镇支行建立乡镇村组扶贫工作档案和金融扶贫“明白卡”,包村帮扶人员建立贫困户帮扶档案和金融扶贫“联系卡”。使扶贫工作做到有档可查、有据可依,底册清晰、便于操作。截至目前,该行已调查入户贫困户15320户,占全区贫困户15929户的96%;建立金融扶贫工作档案14800份,建档立卡面达90%以上

    坚持一个原则:

    助农脱贫,决不耽误群众一分钟

    金融扶贫工作中,陕州农商银行人也遇到了诸多困难和问题:有的贫困户嫌贷款手续繁琐,“跑回贷款还不如翻会儿地”;有的贫困户地处偏远、交通不便,“来来回回太麻烦,干脆不办了”……

    面对复杂的实际情况,陕州农商银行人沉下心来,冷静分析,因地制宜、因情施策,主动创新工作方法,本着“不让群众多跑一趟路,不耽误群众一分钟,不让脱贫工作漏掉一人”的工作原则,从贷款受理、调查、审核、授信到贷款投放实行“一站式”服务,让老百姓得到更多实惠,让金融扶贫在农村“落地生根”。为此,该行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制定工作流程,解决群众“政策不清”的问题。坚持“因情施策、高效快捷”工作原则制定金融扶贫工作流程,推行绿色信贷、阳光信贷,在16个乡镇支行设立金融扶贫服务中心,指定专人负责,实行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服务承诺制,制度和流程上墙,接受群众监督。

    简化办贷手续,解决群众“害怕繁琐”的问题。针对贫困户普遍存在文化程度低、贷款资料填写不便等问题,及时改进工作方法,简化办贷手续,将客户贷款申请和客户经理调查报告简化为表格,5张审批表压缩为1张,所有扶贫贷款资料全部简化,大大提高办贷效率,普通农户贷款2个工作日即可完成。目前,陕州农商银行的扶贫贷款资料采集模式,已成为当地金融扶贫工作统一标准。在10月12日召开的全区金融扶贫工作推进会上,该行派出专人就相关知识,对全区13个乡镇和29个示范村的相关人员进行了现场讲解和专题培训。

    加快贷款投放,解决群众“着急用钱”的问题。针对部分贫困村、贫困户地处偏远、交通不便的实际情况,该行推行“快受理、快调查、快授信、快投放”的工作模式。包村人员吃住在村,白天调查走访,晚上整理资料,哪里有贫困户,哪里就有陕州农商银行人的身影。陕州农商银行李村支行员工马学智是一位50多岁的老员工,在身患多种疾病的情况下,他克服病痛折磨,与其他3名包村信贷人员一起深入贫困户家中调查走访,晚上加班整理资料到凌晨两点。经过连续奋战,李村支行在短短半个月内便为130户贫困户办理扶贫贷款650万元,成为该行金融扶贫工作的标杆。

    创新一种模式:

    因情施策,“三位一体”综合扶贫

    金融扶贫,产业带动是关键。围绕如何在金融扶贫中将每笔贷款都用在“刀刃上”,切实通过产业带动,促进贫困户持续增收、稳定脱贫,陕州农商银行开展了一系列积极有益的探索:在积极响应陕州区政府“1+1”(致富能手+贫困户)带贫模式基础上,秉持“因情施策、精准投放”的工作原则,推出了“户贷户用”“企贷企用”和非贫带贫“1+1”的三位一体扶贫模式。

    直接帮扶“户贷户用”。结合地方种植养殖等农业发展实际,主动帮助贫困户选产业、定项目,并定期给予指导和服务,提高贫困户生产积极性和增收脱贫能力。目前该行共投放贫困户产业贷款5000万元,助力1000余户贫困户脱贫。张茅乡西坡脑村刘云贤等4户贫困户,在陕州农商银行20万元扶贫贷款支持下发展养殖业,养羊数量已从最初的20多只发展到目前的80多只,脱贫致富指日可待。

    企业帮扶“企贷企用”。主动与辖内骏通车辆、二仙坡果业等知名龙头企业合作,通过企业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目前,已发放带贫企业贷款4900万元,带动1000户贫困户脱贫。该行为三门峡二仙坡果业有限公司发放产业扶贫贷款1000万元,助力该公司发展“鹅果共养”生态农业,5万只大白鹅与万亩果园同养育、共成长,肥了鹅、壮了树,特色农业的发展为贫困户提供了就业岗位和产业技术支持,成功带动周边5个村320户贫困户脱贫致富。

    大力推广非贫带贫“1+1”模式。响应地方政府政策号召,在全区13个乡镇广泛推广“1+1”非贫带贫模式,该行信贷服务人员主动与乡村金融扶贫服务机构对接,精选辖内产业大户和致富能手进行上门宣传,以信贷支持为抓手,激活非贫困主体带贫潜力。目前,已投放“1+1”带贫贷款14800万元,使2756户贫困户走上致富道路。

    坚定一种信念:

    “行农”携手,早日实现脱贫目标

    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作为扎根地方60余载的本土银行,陕州农商银行怀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不断深化金融扶贫工作的内涵和拓展扶贫工作外延。该行结合实际创新性地在全区广泛开展“一联三送两促进”活动,反哺人民群众,助推金融扶贫。“一联”即联系贫困户;“三送”即送资金、送项目、送技术;“两促进”即促进贫困户脱贫,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该行380余名员工人人联系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不仅为贫困户提供资金支持,更主动为他们提供产业项目和技术信息,为贫困户脱贫致富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

    10月20日,陕州农商银行主要领导带领机关30余名员工来到王家后乡龙潭村的结对帮扶贫困户家中慰问,详细了解贫困户生产生活情况,并为他们送上花椒、核桃等种植技术信息20余条。龙潭村现有村民326户,其中贫困户140户,贫困率在40%以上。根据该村地处偏远深山脱贫难度较大的实际情况,该行主动将其作为总行的定点扶贫村,机关员工每人联系贫困户不少于2户,中层以上高管人员联系不少于3户,指定2名工作人员长期驻村做好扶贫工作,每月定期到该村开展帮扶活动。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陕州农商银行提出了发展种植核桃、花椒等特色农业的脱贫路径,为该村提供产业发展资金30余万元购买种子、化肥等生产资料,提供种植技术信息60余条,帮助该村80户贫困户发展生产脱贫。

    “一联三送两促进”活动开展以来,该行共下乡开展帮扶活动70次1300余人次,为600余户贫困户送去产业发展资金1300万元,帮助选择养殖、畜牧、蔬菜种植、特色农业等产业项目22项,送去种养、栽培、管理等技术信息800余条,着力推动了贫困户脱贫致富。

    金融扶贫责任重大,脱贫攻坚仍在路上。下一步,陕州农商银行将更加坚定信念,站位全局,紧紧围绕地方政府金融扶贫战略部署,加压驱动、排难而进,高标准、严要求推动金融扶贫工作,确保全面建成小康路上不落一户、不掉一人,为全面决胜金融扶贫“攻坚战”,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本版图片由赵伟提供)
 


( 编辑:smxwa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