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12日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本地 > 正文
金融扶贫看农信系列报道之三

倾情引得活水来 精准“滴灌”润万家

——三门峡市农信社系统创新五项机制发挥金融扶贫主力军作用
来源:三门峡日报 发布日期:2017-11-16 作者:任志刚 左海波 段红涛  打印


市农信办负责人刘军阳(右三)到卢氏金融扶贫产业基地调研


农商银行工作人员现场为贫困户提供“一站式”办贷服务



    脱贫攻坚如火如荼,金融扶贫一马当先。

    金融扶贫工作开展以来,三门峡市农信社系统把扶贫工作作为政治任务和义不容辞的责任,认真贯彻落实省联社和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和要求,积极探索金融扶贫的新路径、新方法,创新五项工作机制,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充分发挥金融扶贫的主力军作用,推动扶贫“卢氏模式”“陕州经验”在全市落地开花。截至2017年10月末,全市农信社系统扶贫贷款余额14.87亿元,较年初增加12.82亿元,共帮扶贫困人口8.5万人,完成今年扶贫贷款任务的300%。其中,累计发放建档立卡贫困户小额贷款7.95亿元;累计发放产业扶贫贷款10.02亿元。农信社系统发放扶贫小额贷款、产业扶贫贷款的总额、增幅等均名列全市金融机构首位。

    创新扶贫工作机制

    全力打好金融脱贫攻坚战

    陕州农商行客户经理高卫亮今年又有了新头衔——“大营镇寺古洼村金融扶贫服务部成员”。与高卫亮一样担任金融扶贫服务部成员的还有全市农信社、农商行的258名客户经理。除了客户经理,各县(市、区)农商银行的行长、支行长还分别兼任了县、乡金融扶贫服务中心、服务部的副组长或成员。金融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市农信办加强与地方党委、政府和扶贫办的沟通对接,全力配合金融扶贫工作体系建设,抽调270余名责任心强、业务素质高的行社班子成员和客户经理加入县、乡、村三级金融扶贫服务组织,夯实了金融扶贫工作责任,较好地解决了“谁来扶贫”的问题,与政府部门形成了扶贫工作合力。
 

    为了强化对扶贫工作的组织领导,全市农信系统构建了“三位一体”工作机制,形成了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一是成立了两级领导小组。市农信办、县级行社建立了层层负责的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统筹全面推进金融精准扶贫开发工作。二是将金融扶贫作为“一把手”工程,由“一把手”负总责,定期进行专题研究部署,细化扶贫工作方案,强化具体工作责任落实,并实行金融扶贫工作月度报告制度。三是层层传导压力,层层督促落实,建立了市、县、乡三级联动机制,即市农信办帮扶到县、县级行社帮扶到乡镇、乡镇基层行社帮扶到村组、村组员工帮扶到农户,遍访贫困村、贫困户,做到精准扶贫、精准滴灌。为确保如期完成扶贫贷款投放目标,市农信办要求各县级行社建立扶贫小额贷款考核激励和尽职免责制度,强化考核奖惩,一季一评比,半年一考核,对进展缓慢、任务完成落后的单位进行通报批评,对扶贫贷款发放质量较好的单位给予表彰奖励,并纳入年度目标管理。通过目标管理体系建设,有力地调动了全系统参与扶贫、狠抓扶贫贷款投放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创新贫困户授信机制

    确保贷款放得出、投得准

    扶贫贷款申请实行免抵押、免担保,如何确保贷款户找得准、贷款放得出?市农信办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将农信系统自身小额贷款评级授信体系与扶贫部门制订的信用评定办法科学“嫁接”,为扶贫贷款的精准投放奠定了坚实基础。一是主动配合评定。动员全市农信社、农商行主动参与信用评定,与各级金融办、银监、法院、工商等部门共同开展信用评级授信工作,确保评级结果真实、准确。二是全面采集信息。针对农户重点采集13类144项金融专业信息,对新型经营主体重点采集15类57项信用信息,以达到全面掌握各类主体的基本信息、信用信息、违纪违法信息等各类信息。三是拉网式评级。对全市所有贫困户、非贫困户和企业、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全面开展信用评级授信,做到授信对象全覆盖。四是信用评级与授信额度挂钩。以诚信为主要条件,按照“善行加分,劣迹扣分,黄赌毒等一票否决项不授信”的标准,对每一个主体采集到的每一项信息和每一个指标进行量化打分,综合评定。将信用综合得分与信用等级、信用贷款额度挂钩,根据信用综合得分,分别向信用评定对象授予A、AA、AAA、AAA+四个不同信用等级,并根据不同的信用等级,对贫困户分别授予5万元、10万元、15万元、20万元的纯信用贷款额度;对新型经营主体,授予50万元至300万元不等的贷款额度。五是动态管理,对评定出的信用信息,实行一季度一更新,随时掌握最新信息。通过信用评定,不仅有效解决了“无抵押、无担保的情况下谁有资格进行信用贷款”的问题,而且极大增强了基层干部群众和新型经营主体诚信守法意识。截至目前,全市农信社共参与完成农户信息采集11.58万户,占全市农户总户数的33%,授信农户1.56万户。

    创新信贷服务机制

    做到用心扶贫、用情扶贫

    “扶贫要真扶贫、扶真贫”,如何将“真扶贫、扶真贫”落到实处?市农信办将“用心、用情”作为扶贫工作的基本品质,要求带着感情抓脱贫,用心扶贫、用情服务,顾眼前、管长远,实打实帮助群众解决资金难题。一是实施“阳光扶贫”。在渑池县的41个贫困村村委大院里,“渑池农商银行包扶客户经理公示牌”格外醒目,公示牌公开了客户经理包村区域、联系方式、监督电话、业务范围、服务承诺,接受社会咨询和监督。悬挂公示牌只是“阳光扶贫”的内容之一,同时该行还印制了8000张“扶贫客户经理联系卡”,明确办贷流程、需提交资料和办理时限,通过多种形式发放到贫困户手中,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在其他县(市)、区的贫困村、扶贫服务部里,农信社、农商行客户经理公示牌也基本上做到了姓名、联系方式、包扶区域、监督电话“四公开”。二是开辟“扶贫绿色通道”。对扶贫信贷业务优先受理、限时办结,其中扶贫小额贷款要求3个工作日办理结束,贫困户办贷最多跑2趟,对部分居住偏远、出行不便的贫困户提供“送贷上门”服务。三是创新扶贫信贷产品。在全面推广省联社“金燕快贷通扶贫贷”等产品的基础上,指导卢氏农商银行推出了“扶贫家庭贷”“惠农贷”等产品,截至目前,卢氏农商银行已发放“扶贫家庭贷”1.58亿元,支持贫困户3208户。渑池农商银行的“助富贷”、陕州农商银行的“光伏贷”扶贫信贷产品等也各有特色,受到了贫困户和带贫企业的欢迎。四是简化贷款手续,提高办贷效率。陕州农商银行针对贫困户普遍存在文化程度低、贷款资料填写不便等问题,简化了办贷手续,将客户贷款申请和客户经理调查报告简化为表格,3张审批表压缩为1张,所有扶贫贷款资料全部简化,大大提高办贷效率。五是加班加点,夜以继日工作。陕州农商银行西张村支行客户经理段建廷家里种有3亩苹果,此时正是收苹果的忙时,但他忙于工作顾不上。家里给他打电话,让他回去卖苹果,他说“忙着呢,自己想办法”,又一头扎进了工作中。11月,他累计发放扶贫贷款30笔165万元,是全行发放扶贫贷款笔数最多的客户经理。如此高强度、高密度的工作量,使他血压升高,但他拒绝去医院检查,只是在镇上的小诊所输了一瓶液体。输完液体,又立即投入紧张的工作中!

    创新信贷管理机制

    确保贷款管得住、用得好

    扶贫资金是贫困群众减贫脱贫的“助推剂”,如何确保扶贫资金都用在刀刃上?近日,记者从市农信办获悉,在脱贫攻坚行动中,三门峡市农信社系统按照“风险要控、风险可控、风险能控、商业可持续性”原则,从构建服务引领保障监控、信用引领、产业联结、项目监管、风险缓释、激励约束和保险跟进七大方面综合施策,统筹加大支持脱贫攻坚力度,高效运用各项扶贫资金,促使资金发挥出最大效益,着力推进脱贫攻坚工作。一是服务引领、服务保障、服务监控机制。县、乡、村三级金融扶贫服务组织和农商行各乡镇网点既是服务机构,也是放款对象筛选、审核、把关及贷后监管机构。二是信用引领机制。以农户信用评定结果为引领,按照信用等级不同给予不同信贷支持,引导大家诚信、守信。三是产业联结机制。申请扶贫贷款的客户必须有产业经营项目,确保还款来源有保障。四是项目监管机制。对申请扶贫贷款50万元以上的合作社、100万元以上的龙头企业,要求必须提供贷款项目实施方案和资金使用计划,并按照项目实施进度、资金使用计划提取信贷资金,其中有明确交易对手的要进行委托支付,确保专款专用。五是风险缓释机制,在政府出资设立风险补偿金基础上,引入省农信担保、省担保集团,进行风险共担,对贫困户、合作社及企业贷款按比例进行风险分担。六是激励约束机制。对当年扶贫贷款不良率控制在2%以下的村和3%以下的乡镇,分别授予“信用村”“信用乡镇”称号,对扶贫贷款不良率超过5%的行政村及不良率超过5%的村占比达到30%比例的乡镇,采取贷款熔断措施,县域内所有银行停止对该村或乡镇发放贷款。七是保险跟进机制。引入保险公司,建立“政银保”扶贫贷款合作模式和风险分担机制,不管是贫困户、合作社还是企业,均按照银行30%、政府20%、保险公司50%的比例进行风险分担。

    创新资金筹措机制

    蓄满扶贫信贷“资金池”

    作为扶贫金融主力军,三门峡市农信社系统顺时而动,积极筹措信贷资金,给力脱贫攻坚。一是全员参与,加大组织资金力度。为满足扶贫信贷资金需求,三门峡市农信社系统积极顺应形势,全员动员,全员参与,千方百计组资揽储,努力筹措信贷资金“粮草”,在有效满足其他贷款投放的同时,为金融扶贫的开展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二是多方联动,狠抓不良贷款清收。包村客户经理及时摸清底子,明确目标和责任,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将失信人员名单公示在各村村委会,配合村干部挨家挨户上门走访,劝说农户及时归还农商行不良贷款,并出台政策,对在规定时间内主动归还贷款的客户,地方政府仍给予信用等级评级资格,对主动归还贷款并获得信用评级的贫困户,申请为其解除信贷“黑名单”限制,仍给予其扶贫小额贷款支持。对未在规定时限归还贷款的农户,协调法院、公安等部门进行依法清收,特别是对有还款能力而拒不还款的,采取依法起诉、强制执行、列入“失信黑名单”、取消享受惠农政策和扶持政策资格等措施进行严惩。三是强化协调,积极申请支农、扶贫再贷款资金。将该部分低利率资金重点用在带贫企业生产经营上,激发带贫企业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到精准扶贫事业上来。截至目前,全市农信社系统已累计申请支农再贷款4亿元,余额达5.15亿元;累计申请扶贫再贷款5.1亿元,余额达5.1亿元。

    情洒乡村,根植三农沃土;挺身而出,扶持贫困农户。放眼未来,三门峡市农信社系统将在金融扶贫的道路上继续开拓,不断创新,为早日实现脱贫目标作出更大的贡献!  (配文照片由市农信办提供)


( 编辑:smxwa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