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05日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本地 > 正文

一年又一年 最美是团圆

来源:三门峡日报 发布日期:2018-02-16   打印
导读:“三百六十五个夜晚,最甜最美的是除夕,风里飘着香,雪里裹着蜜……”
 
  除夕夜,对中国人来说,意味着阖家团圆。尽管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过年方式也逐渐多元化,但无论如何,除夕团圆喜庆的寓意千百年来从未改变。每到这一天,无论身处哪里,大家都会想方设法与家人团聚,享受美好的团圆时刻。
 
  一年又一年,最美是团圆。近日,本报记者走近几个不同群体,感受他们除夕这天的团圆和坚守。
 

跨越千百里只为这一刻

  农历大年三十,不少游子还在路上奔波,他们携带着一年的风霜与收获,跨越几百乃至上千公里的遥远旅程,只为赶在除夕之夜,回到心心念念的故乡,和亲人举杯团圆。

  常彬今年27岁,家住三门峡市湖滨区,2013年大学毕业后曾在杭州、北京等地从事服装贸易工作。“因为路程遥远,春节又是服装销售的旺季,毕业后整整四年我都没回家过年,只能趁年假调休回去看看父母。他们都很理解支持我的工作,但现在想想,真有点对不起他们。”2017年夏天,公司需要往山西太原分部派驻人员,常彬主动报了名,“太原虽然比北京的发展空间差一些,但离三门峡近,方便回家探望父母,我很乐意。”
 
  虽然事先知道今年回家过年的可能性很大,但常彬没有告诉父母哪天回家,只为给二老一个惊喜。2月14日(腊月二十九)下午,公司主管批假后,常彬一下班就迅速回到住处收拾行李,晚上8时开车往家赶,终于在大年三十凌晨1时多回到了家。“一个人开夜车很无聊,但想到马上就到家了,精神立刻就振奋啦!”常彬笑着说,“我到家开门时,把他们吓醒了,妈妈抱着我笑了半天,数落我为啥不休息一晚,早上再赶路,还问我饿不饿,要给我做夜宵……”
 
  “看到他们这么开心,准备的团圆饭都是我爱吃的菜,我觉得自己赶在大年三十回来太‘明智’了!”这个“90后”大男孩幽默地说。“我给爸爸妈妈一人买了一套新衣服、一双新鞋子,平时工作太忙,过年这几天要好好在家陪他们说说话。”
 
  而远在浙江省金华市务工的三门峡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大王镇吉家湾村的崔晓博比常彬更加归心似箭,他不仅牵挂父母,更思念两个年幼可爱的女儿。
 
  “我去年初夏外出务工,8个多月没回过家了。”崔晓博今年30岁,在金华市一家工厂务工,“收入待遇还不错,就是离家太远了。”由于春运火车票紧俏,也为了节省开支,他按照计划,腊月二十九在职工宿舍休息了一天,晚上11时左右独自开车上路,一路穿越3个省份,行程1300多公里,终于在大年三十下午2时左右回到了家。“确实很累,但是好赖赶上和家人一起过除夕吃团圆饭了,而且三十这天高速不收过路费,值了!”崔晓博憨厚地笑了。
 
  然而这个对过路费“精打细算”的农家小伙,对家人却十分大方。“大女儿已经上小学二年级了,期末考试成绩很好,她非常乖巧懂事,我买了个她一直想要的学习机;媳妇在家照顾老人孩子太辛苦,我年底工资全结清了,这次回来就把工资卡交给她;给父母则买了些钙片、维生素等保健品……”崔晓博满脸幸福,一件件细数着给家人带的新年礼物。这次春节,崔晓博能在家停留半个月,元宵节后再去上班。“希望新的一年能多多挣钱,让家人生活得更好!”崔晓博坚定地说。
 
  除夕之夜,团圆时刻,一颗颗漂泊的心都回到了温暖的家,幸福的温情在万家灯火间静静流淌。(本报记者 刘晨宁)
 
坚守在岗位为万家团聚
 
  在讲究团圆的大年三十,总有一些人仍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他们用自己的坚守,守护着千千万万个家庭的阖家团聚。
 
  今年44岁的三门峡市区2路公交车司机朱红珍,这个大年三十还是和往年一样,在公交车上度过。“已经习惯了,作为公交车司机,我们就希望能把每一位乘客安全送回家,让他们顺利和家人团聚。”朱红珍告诉记者,她开公交车已有15个年头,由于春节期间和平常一样正常轮休,所以几乎每个大年三十她都在上班。早上6时20分,她就驾驶着第一班2路公交车,从始发站出发,朝终点站驶去,一直到晚上7时30分才能下班回家,和等着她的家人一起吃团圆饭。
 
  朱红珍告诉记者,每当她看着乘客拿着大包小包,满脸幸福地赶回家团聚时,也会投去羡慕的目光,但是她从没因此而耽误工作。“在公交车上过年三十,也会有非常甜蜜的时刻。”朱红珍说,几乎每年她都会遇到一些乘客向她拜年问好,有的还拿出好吃的给她,让她感到格外温暖。
 
  “我爱人也是公交公司职工,在修理班工作。”朱红珍笑着说,所以他们俩彼此理解,不会因此而相互埋怨,“不过,我们总觉得对不起孩子和长辈,能对他们做的太少了。”
 
  和朱红珍一样,卢微波的这个大年三十,也同样是在工作岗位上度过,他希望自己的坚守,能让更多人健康幸福过大年。
 
  卢微波是三门峡市中心医院手足显微外科副主任,除了大年三十坐诊外,今年春节期间同样要值班,即便在不值班的时候,他也不能离开市区,遇到紧急情况必须随叫随到。虽说每到大年三十,到医院看病的人比平时少一些,坐诊相对会轻松点,但同样会有很多突发病例。“前些年被鞭炮炸伤的多一些,这两年‘禁燃’后,喝酒摔伤的多点。”卢微波说,由于这些情况都非常紧急,值班医生还是很忙的。不过在医院过大年三十,同样有不少有趣的事情,有的医生家属会带着孩子和包好的饺子,在病房里吃团圆饭,这样的时刻对他们来说也是非常温馨的。
 
  “我妻子也是市中心医院的医生,她在导管手术室工作,这个假期得天天上班,我比她还好点。”卢微波笑着说,他在医院工作17年了,假期值班对他们来说早就习以为常,所以也不会有什么特别的。不过,他觉得有些对不住孩子和长辈。去年,他们无奈之下把孩子送回老家和父母一起过年,“今年好了,父母到我家里过年,下班后可以和家人一起吃团圆饭了”。
 
  “过年了,希望家人和朋友都能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工作上,一如既往地好好努力,也希望自己的工作能够顺顺利利。”朱红珍说。而卢微波的愿望则是希望大家给予医生更多的理解。“医生守护着老百姓的健康,我们都是尽心尽职的。”卢微波说,他特别希望大家春节期间尽量不饮酒、少饮酒,以免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健健康康、平平安安过大年!(本报记者李博)

旅游过大年他乡亦温馨
 
  近年来,旅游过年逐渐成为潮流。从国内到国外,越来越多的三门峡人选择和家人一同出游,在异国他乡过除夕,在旅途中度过一个别样的“团圆年”。
 
  “过年最主要就是可以和家人团聚,一起去个好玩的地方,看看美景,尝尝美食,这也是一种团圆!”市民赵杰今年35岁,在市区某机关单位上班,平时工作比较忙,很少有时间陪伴家人。最近几年春节,他都会利用难得的小长假,带着父母妻儿外出旅游过年。今年,赵杰一家人准备自驾去重庆玩几天,逛逛有名的洪崖洞、磁器口,品尝正宗的四川火锅,放松一下心情。
 
  为了避开假期高速车流高峰,赵杰决定大年三十当天吃过午饭就出发。赵杰说,三门峡到重庆大约900公里,开车可能需要12个小时。这样算下来,他们一家人的除夕夜就在路上度过了。“我计划带一些自家蒸的馒头、卤的肉,到时候走到哪个服务区,就在那里点几个菜吃一顿。虽然这样过除夕没有在家安逸,但是我们全家都不在意形式,反而感觉很新奇很特别。”赵杰充满期待地说,“等到达目的地,我们就可以卸下一身疲惫,美美地享受一番啦!”
 
  随着近些年出国越来越便利,许多市民已不再满足于国内游,而是将旅游过年的脚步迈向了海外。2月12日是农历腊月二十七,家住市区经一路的李婉玉和母亲两人收拾好行李,准备出发去泰国旅游过年。“每年过年都是一成不变地在家吃饺子、看春晚,春节期间也免不了走亲戚的烦琐,还要奔走于没完没了的饭局,真不如花点钱,陪着家人去外地旅游。”李婉玉大学毕业后留在郑州工作,平时回三门峡的次数屈指可数,这两年,跟家人一起旅游过年已成为习惯,今年也不例外。
 
  “年底领了年终奖,我第一个想法就是用这钱带妈妈出国转转。我们在网上查了很多攻略,发现泰国签证比较容易办,距离也不远,而且基本上没有语言障碍,所以决定报个团去泰国玩。”李婉玉说,泰国现在气候温暖适宜,她和母亲一下飞机就换上了夏装,头一次感受冬季穿单衣,她俩格外欣喜。按照计划,大年三十当天,李婉玉和母亲已经到达泰国普吉岛。“金碧辉煌的庙宇、水清沙细的海滩、美味的泰国小吃……光是想想,都觉得这个除夕一定会过得特别美好、难忘!”李婉玉激动地说,她们已经订好了饭店,准备和团里的朋友们一起在当地吃顿“团圆饭”,然后再去体验一把泰式按摩,舒舒服服地过除夕。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这个春节,有不少像赵杰和李婉玉一样的三门峡人,都将在旅途中过年。虽然远离家乡,但是在轻松愉快的“度假模式”中,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同样能够感受到温馨欢乐的浓浓年味儿。(本报记者张茜)

新婚小夫妻奔波也快乐
 
  春节是家家团圆的日子,新婚夫妻拥有了欢乐的小家庭,同时也惦念着双方的父母,渴望在新春佳节尽尽孝道。大年三十回婆家还是娘家,成为不少人年前就要做的计划,尽管每个家庭欢度除夕的方式各不相同,但团聚和孝顺是大家心中共同的期盼。
 
  2月13日,家住市区虢国路的齐洋在丹尼斯大卖场为过年采购干果和水果,她把所有年货分成三份,准备给自己家、娘家和婆家各一份。28岁的齐洋结婚两年来,每到春节为了三个家庭的团圆,除夕她都会和丈夫一起去看望双方父母。
 
  齐洋告诉记者,她和丈夫都是独生子女,如果不合理规划,就会造成一方父母不能和孩子一起过年。如果父母都来自己家过年,会更加其乐融融,但由于父母还要照顾爷爷奶奶,没法出门,于是,夫妻二人就想出了一个“万全之策”。“我们双方父母家都在市区,过除夕时,我们先在婆家吃年夜饭,大概晚上10点左右再一起开车回娘家,陪我爸妈聊天、看春晚。虽然晚上在外面跑来跑去,但双方父母都能得到陪伴,大家心里都很高兴。”齐洋说,“今年,我们也是要这样过除夕。除了陪伴父母,我还给他们都包了大红包,送上祝福。不过,因为去年刚有了宝宝,出门不太方便,要提前做好准备。希望新的一年里,孩子和父母都健康快乐,家里一切顺利。”
 
  和齐洋家情况相仿的独生子女家庭还有不少,但由于双方父母家情况不同、距离不同,并非人人都能同时顾及周全。错开时间陪伴家人,成为更多小夫妻的选择。
 
  张坤在三门峡市区一家企业工作,2017年刚刚结婚,平时小两口和公婆一起住在市区,她父母家则在灵宝市。春节前,张坤准备好了年货,但因为忙于工作一直没时间回灵宝,她和丈夫准备大年三十回家送年货、看父母。“我们计划中午回灵宝和我爸妈吃顿饭团聚一下,晚上再回市区和公婆一起吃年夜饭。家里今年买了车,道路也比较畅通,从市区到灵宝用不了多长时间,也很方便。希望我们这样做能让双方父母都开心。”张坤说,尽管父亲交代她不用着急回娘家,大年初二回就行,除夕要按照传统习俗在婆家过,但在她看来,这毕竟是第一次不在自己家过年,心里还是装满了牵挂。
 
  说起除夕的安排,张坤也时常跟身边年龄相仿的朋友交流。“我有个同事最近和妻子商量好了,今年大年三十,两人一起陪伴一方父母,明年再去陪伴另一方,一年一换。双方父母家相距较远的情况,这样安排就很合理,两边也都能照顾到。”张坤表示,新时代人们对春节习俗有了新的理解,不用完全拘泥于传统,能合家团聚就好。
 
  孩子尽孝心、父母享团圆,虽然人们相聚的时间、地点不同,但新春的喜悦与幸福在每个家庭里蔓延。(本报记者程倩)

责编:李鹏

( 编辑:徐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