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峡日报记者 师宝华 沙沟村位于卢氏县官坡镇西北部,距离县城55公里,拥有丰富的沙石资源。沙沟村作为卢氏县委宣传部的帮扶点,在帮扶队员的努力下,用在山沟里发现的石头经过简单处理,变身栽植盆景的盆钵,原先不起眼的一块小石头可以卖到三四十块钱,增加了村民的收入。 ![]() ![]() 石头变身盆景,村民们不由地要提起一个人,他就是聂金锋。聂金锋今年39岁,作为卢氏县委宣传部一名干部,2017年12月,单位安排他到卢氏县官坡镇沙沟村担任驻村工作队长。“做石头盆景这个想法,是经过很多次思考和尝试后的决定。”他告诉记者,扶贫以来,每次到贫困群众家里走访,只能给群众讲讲政策、问问家里情况、帮忙落实扶贫政策,却看不到贫困户实实在在地从事一种产业,不能给贫困户带来一分钱的收入,歉意和困惑就萦绕心间。
怎样才能为群众找出一条投入小、风险小、周期短、效益大的路子?这个问题时时刻刻压在聂金锋的心头。期间,他想过很多路子,尝试过发展山药、制作水泥花盆、给帮扶户买黑枸杞种子等等,前前后后自己花了500多块钱。但群众说,发展山药山里野猪多收不成;制作水泥花盆太笨重,运输成本太大。他自费给贫困户买的枸杞种子,夏天出了1万多苗,但到秋天全死了。
今年9月15日,在走访村民中,聂金锋经过村间溪流,发现河中一些石头不错,他就突发奇想,能不能把石头做成栽植盆景的盆钵来卖?“当时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自己先实验,我从网上自费买来了工具,试着加工了几个石盆,将图片发在微信朋友圈,结果完全出乎预料,刚发朋友圈,石盆就被抢购一空,很受大家欢迎。”他高兴地说。
![]() ![]() 聂金锋告诉记者,他发现石头盆钵加工这个产业前景非常好,它有很多优点。如生产设备投入小、风险低,所需设备300元就能起步,对于贫困户来说门槛很低,投入低风险就小。再就是成本低,沙沟村河沟里的石头多的是,除了后期加工人力和钻头磨损外,几乎是零成本。还有周期短,农民从事畜牧、种植业周期都很长,半年到三四年时间不等,而加工石盆时间就很短,村民贾来锁最多一天加工了12个。由于石头天然古朴,简单加工后,每个石头能卖30至50元不等,一天按加工十个算就是近300元的收入,加工一个月就能够2个贫困人口脱贫。
“目前,该产业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给村里群众说了不少,但群众的思想还是扭转不过来,多数人还处于观望阶段,只有几户人在尝试。”聂金锋说,趁着11月10日卢氏县举行爆米花节时,他带着贫困户贾来锁前去推销,一天卖了十来个石头盆景收入200余元,只有他挣到了钱,村里的百姓才会慢慢认可,才会有更多的人加入进来。
![]() 在卢氏爆米花节展览上,打听石头盆钵产品的人络绎不绝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石盆的价位也不是很高。小盆30元,尺寸10公分左右;中盆50元,尺寸20-30公分左右;大盆100元,尺寸30公分往上。价格为含绿植价(绿植为山中青苔、野生植物、多肉、文竹等),不含运费。目前,聂金锋最着急的两个问题,一是渠道的拓展,二是设备的更新。因为朋友圈里喜欢石头的人也只是一部分,更多喜欢的人不在朋友圈里,产品做的多了就会积压。通过近期销售,他发现初步加工的产品因设备的限制,没法做更精细的产品,档次难以提升,再就是没有经费买好的设备。目前他正在想方设法改进设备,前两天他在废品收购站捡了一些废钢烂铁,正在尝试改造中,他希望改进后的设备能提升产品的档次,引来客户的青睐。
面对困难,聂金锋仍充满信心。他认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审美也越来越高,一盆古香古色的石头盆景,放在案头既能缓解工作疲劳,又能陶冶情操,价钱又不贵。“我相信市场是非常大的,后期会有更多的贫困户尝到甜头加入到这个产业中来的!”聂金锋坚定地说。(记者师宝华)
欢迎大家选购15639875589
![]() ![]() ![]() ![]() ▼聂金锋的微信
![]() ![]() ![]() ![]() ![]() ▼聂金锋自己动手,以带动更多的村民加入
![]() ![]() ▼这不是广告,是一项扶贫产业,纯手工制作
![]() ( 编辑:师宝华 ) |
沙沟村的石头会“开花”
来源: 发布日期:2018-11-12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