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28日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本地 > 正文

李习鸿:无私精神 感动乡邻

来源: 发布日期:2019-01-29   打印
  出生于1945年的李习鸿是卢氏县瓦窑沟乡上河村人。他耿直率真,勇于担当,为村民办了不少好事实事,在方圆百里享有“大公无私”“铮铮铁汉”的美誉。
 
  1960年,李习鸿投亲来到上河村,与李翠兰成家。在集体劳动中,他虚心学习,20岁时就担任会计,一干就是12年。之后,32岁的李习鸿当起民办教师。1987年,从民办教师岗位上被村民选举为上河村村委会主任。1996年担任上河村村党支部书记。
 
  2000年,李习鸿大额矿山投资资金血本无归,欠下外债40万元。为配合乡储金会收贷,他主动与64户存款户签定了分期偿还借款协议。为履行还款承诺,他辞去职务,和3名投资人一起到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盘龙乡的大山里采伐木材,不料第二年一场洪灾将新修的进山公路全部冲毁,加上国家天然林禁伐政策限制,另外2个投资人选择放弃退股。在进退两难的情况下,李习鸿在征得当地林业部门同意后,毅然决定发展种植椴木香菇。一无资金、二无外援,李习鸿动员妻子和刚从学校毕业的儿子一同上山,15年来累计经营数量30万节,共产出香菇干品2.5万公斤,净收入100多万元。他们用这来之不易的收益,从入山第5年起,按照先老人、后年轻人的还款次序,于2015年底还清了全部借款本息50万元。为了履行承诺,一家三口15年住草庵,饮山泉,在不通路、不通电的大山里整日以树木为伴。由于不通路,父子二人每隔一段时间,就要步行20多里路,肩挑臂扛从山外购进一些生活用品,到山外销售香菇产品。儿子还因此失去了县城最佳的工作机会,直到30多岁才结婚成家。
 
  今年73岁的李习鸿一生光明磊落,始终保持无私奉献精神,把自己的痛苦埋在心里,把快乐让给别人。2016年12月的一个夜晚,邻居家发生大火,致使李习鸿家的3间房屋受损。李习鸿夫妇没有要求赔偿,并且告诉儿子、儿媳要以友情为重,宁愿自家苦点累点,也要团结乡邻。李习鸿的为人感动着乡邻,乡邻们纷纷捐资出力,帮助他家于2017年新建了3间平房。乡邻的帮助,更加坚定了李习鸿一生乐于助人的信心。他说:“在有生之年,我要为村集体事业多出谋献策,为乡亲们再尽一份力,让诚实守信光荣传统永远传递下去。”


( 编辑:师宝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