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06日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本地 > 正文
战争年代,老区人民为革命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今天,我们

红色麻林河 脱贫志更坚

来源: 发布日期:2019-04-23   打印
  “我们村的喜事现在真多呀,水通了、电通了、网通了,上地里干活的路也打成了水泥路。住的更不用说,家家户户不花一分钱就住进了新房子。村里还建了卫生室,医生就在家门口……”4月11日,在红色革命老区——灵宝市朱阳镇麻林河村,74岁的张当荣老人一边拉记者进屋里坐,一边说着村里的变化。
 
  麻林河村辖3个村民小组13个自然村,总人口87户342人,是省级(深度)贫困村,全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70户247人。该村还是红色革命老区,红军74师师长陈先瑞中将回忆录有在麻林河开展游击战争、建立革命根据地的记载。
 
  “革命战争年代,麻林河村涌现了黄梅枝、李梅花等拥军‘红嫂’。多少年来,村民一直以种植一年一茬的玉米、豆类作物为生,经济收入少,居住条件差,看病上学要走十几里甚至二十里,全村多年没有一个在外工作人员。”灵宝市物价办主任李建坤对记者说,“老区人民为革命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今天,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帮他们摆脱贫困,过上好日子。”
 
  2016年4月,灵宝市物价办帮扶工作队进驻麻林河村。经过4年的持续帮扶,如今这个小山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产业有序发展、环境逐步改善,村“两委”班子凝心聚力、党员素质提升,弱势群体有人帮、村中事务抢着干,一排排徽派建筑风格的小院格外抢眼……“群山笼翠雅舍新,玉璧黛瓦迎亲人。麻林再造福瑞地,党徽映照小山村。”这是如今麻林河村的真实写照。
 
  为改善麻林河村的生产生活条件,2016年以来,灵宝市物价办争取上级扶贫项目资金实施易地搬迁,安置贫困户51户192人。实施香菇、花椒、辣椒、连翘种植等产业项目,贫困群众稳步增收。建成了标准化舞台、村级卫生室,硬化村组道路6.8公里。实施饮水安全巩固提升项目,受益人口70户274人。目前,“一村一品”矮砧苹果和辣椒种植正在稳步推进。
 
  “我们家原来住的是多年的土房子,下雨天不但漏水还有倒塌的危险,门前连个路都没有。”搬迁户赵粉霞告诉记者,去年她家四口人分到了100平方米的新房,家里还种了近20亩玉米、2亩辣椒,收入两万元。
 
  曾经担任过麻林河村党支部书记的彭甲虎老人刚锄地回来,他说:“党和国家的政策好,但我们也不能等靠要,要自强自立。”记者了解到,他的老伴患有手术后遗症,没有劳动能力。“我要靠自己的劳动脱贫。去年我喂的3头土猪卖了8000多元,今年准备养10头猪,再栽2亩辣椒,脱贫没问题!”彭甲虎自信地说。
 
  扶贫更要扶志,老区人民的革命精神是脱贫攻坚最大的精神动力。为了弘扬老区精神,铭记红色历史,传承红色基因,灵宝市物价办驻村工作队收集整理了黄梅枝、李梅花等拥军模范的感人事迹,印刷成墙画,发放到每户村民家中。
 
  3月16日,在麻林河村“道德模范”评选及“送戏下乡”文化活动中,村里为红色后代颁发了“红嫂”传承人证书,灵宝市物价办出资6万余元修建的革命历史纪念亭、纪念碑和文化墙也在村里落成。
 
  “麻林河村的红色精神不能丢。下一步,我们扶贫工作将加大投入,以红色文化为引领,进一步开发红色旅游资源,建设红色纪念长廊和研学基地,发展休闲度假游。同时,邀请灵宝市文联、灵宝市书协、灵宝市美协在麻林河村建立创作基地,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知名度,增加村民收入,确保所有贫困户脱贫摘帽,以脱贫攻坚的优异成绩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李建坤说。

( 编辑:师宝华 )